赵、魏、韩“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国君到哪里去了?结局如何?

老丈人话古今


晋国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悲催的大国之一了。晋国曾今辉煌过,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有它的身影,但是辉煌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很大的祸根,这个祸根就是“分封制”。因为分封,周朝变得七零八落,周王也沦为鸡肋;同样是因为分封,晋国也逐渐走向分列,晋国国君也变成了别人的傀儡。

晋国崛起于献公(?—前651年),称霸于文公(前697年—前628年),而败于平公(?―公元前532年)。简单说来,在晋平公之前,晋国国君掌握全国大权,没有人掣肘,大多数人也都忠心耿耿。但是在晋平公时期,晋国国内的卿族范、中行、智、韩、赵、魏迅速崛起并相互发生争斗,最后弄得晋平公大权旁落,无法立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在晋国称霸的过程中,晋国卿族的势力就在不断扩大,因为代替晋公领兵打仗的就是这些人,而论功行赏的时候晋公又多以土地相赠。久而久之,这些卿族的势力越来越大,财富积累、领地人口增长也越来越快。正所谓此消彼长,臣子的势力在变大,国君的势力就逐渐在减小。

晋平公之前的的几代国君,就出现过赵盾弑杀晋灵公(前624年-前607年)和栾书、中行偃弑杀晋厉公(?―前573年)的事情,那个时候卿族就已经强大到可以左右国君的人选了。但是在那个时候,晋公起码还有点自己的土地和军队,而卿族大多数也还是拥护晋公的,只不过卿族之间存在相互杀伐和明争暗斗的事情。

晋平公时期,他所拥有的土地和人口已经很少了。特别是在晋平公执政的后期,由于他骄奢淫耻、大兴土木、不务正业,致使大权完全旁落于范、中行、智、韩、赵、魏等六卿手中。

晋顷公继位之后,使晋国六卿的权利达到空前的地步。晋顷公元年(前526年),周王室发生了公子朝发动叛乱,杀死了周景王。晋顷公也是姬姓后裔,他本想管这件事,但是他没有这个能力。最后还是晋国六卿出兵消灭了公子朝,才得以平息周王室内乱,并且拥立周敬王上位。

晋公大权旁落得越厉害,六卿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越大。后来经过相互攻伐和吞并,到了晋幽公元年(前433年)的时候,晋国只剩下韩、赵、魏这三卿了,而晋幽公也只剩下下绛、曲沃这两个小地方作为奉祀了。国家有事,不是三卿去找晋幽公,而是晋幽公去三卿的家里找他们。这个时候,晋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在晋烈公十三年(前403年)的时候,周威烈王册封晋国三卿为韩国、赵国和魏国。自此,晋国国君已经衰落到连弱小的周王室都可以欺负的地步了。随着韩魏赵的建国,他们与晋国的地位已经相同了,所而且晋国国君还不得不依附与他们。

到了晋国最后一任国君晋静公二年(前349年)的时候,晋国最后的一块土地也被韩魏赵给瓜分了,晋静公在流亡途中被韩国国君杀死,晋国正式灭亡。


围炉煮酒话春秋


晋国最后一任君王是晋静公,在位29年。在他任上之时,赵、魏、韩三家霸业已成,晋静公被废黜为庶人,迁往中条山以东屯留。

为什么要把晋静公迁往这里?

因为屯留东南西北四周围都有大大小小十多座山岭,并未开发,也是齐国西进的战略要冲,所以这是一处十分凶险的洼地。

晋静公结局如何?

当初韩国将一名女子送进了晋王宫,被封为韩妃,三国分晋之后,韩妃唯一的任务就是杀死晋静公,断绝晋国子嗣。在屯留,晋静公被杀死,晋国彻底灭绝,再无复兴希望。

三家分晋意味着什么?

三家分晋意味着东周从春秋时期转变到战国时期。从此君王不再是君王、臣子也不再是臣子,有实力的称王称霸。三家分晋如是、田齐取代姜齐亦如是。旧的礼乐制度被打破,新的制度尚未建立。难怪孔子会直呼礼崩乐坏,要复兴周礼。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可以想象是无法实现的。

晋静公的晋国被瓜分之后,发出了一个政治诅咒。

“尔等身为晋臣,实为晋贼,汝三家终有衰败之日,汝之后人,必遭天谴,不得良死!”

一百多年后,秦国率先灭亡了这三个国家。韩王安被折磨至死;赵王迁抗秦失败暴毙而亡;魏王假被押付咸阳路上途中被击杀而死。在晋静公诅咒之后的一百多年之后,三国国君均不得善终,应验了“不得良死”的应验。


不务斋


这件事情得分两个时间段,首先第一个智氏灭亡,这个事情很显然导致晋国国内的家族势力瞬间失衡,韩,魏赵这三个大家族,穿一条裤子都嫌肥,所以就对晋国的其他没有刮风的土地实行瓜分,此时晋国的国君手里面能够掌控的也就只剩下几个城池了。

当然这一时候晋国的国君不像那些其它的亡国之君一样,整天想着复国,整天想着强军,相反,他看的特别开,然后他就去找这三个大家族的家长,这表示我投降,我不跟你们对着干了,你们爱干什么干什么,我就寻求保护。

既然晋国的国君,自己曾经的老祖宗低三下,气到这个地步,那三个家族的家长也不至于说对这个晋国国君干什么事情,所以大家也就同意了这么一个傀儡的存档,也就是说晋国的这个国君已经可以在三国的土地上面合法存在了!

但是这个家伙不死,毕竟颈骨在侯,三家分晋也不可能实现,结果这个时候老天爷帮了三家的忙,晋幽公为了出宫去找女人,(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结果被强盗给杀了,此时晋国可以说是一片大乱,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时候三家要从晋国独立出去,成立自己的国家的时候,魏家家长站了出来,扶植了一个新的国君,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这里我就要提一下,为什么这个魏国要扶持这个晋国的国君。

其实我们仔细去看一下当时各大家族之间的视力表,我们就会发现晋国这个国家处在了赵国,韩国,魏国三个国家之间,当然大部分是处于韩国和赵国之间,这事情很重要,晋国最后的灭亡,也因为这件事情。

总之事情发生之后不久,三家从晋国独立出去,等你了自己的国家,这个时候晋国的国君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而且由于它特殊的位置,所以赵国和韩国一直在夺取他的主动权。

晋国的国军就像一个货物一样,被来回的抢来抢去,这个时候,韩国站了出来,先天下直接杀了晋国的国君,咱们两个不都一直在争这个东西吗?现在我把这个东西给弄没了,那大家就别争了!

你要说晋国的国君如此受屈辱,其他国家为什么不发?声明?其实更多国家都希望进国,这个国家灭了,为什么晋国是一个中原大国,同时也是中原地区的霸主,一直压制着其他国家的发展,其他国家早就对进过这个国家表示不满,此时此刻有办法能够削弱这个国家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呢?甚至有的国家直接推波助澜,晋国的国君由于无法在国内掌控自己的实力,被国内外的实力直接吞了个干干净净,连骨头渣子都没剩下来。


漩涡鸣人yy


魏、赵、韩三家分晋后,晋国仍然还存在了一段时间。那么,晋国的君主是怎么样的一种生存状态,晋国的命运又何去何从呢?

第一,从知氏灭亡后,三家分晋的局面形成

魏、赵、韩是在公元前403年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正式从晋国分裂出来。但是这次册封,只是对现实的一种确认罢了。一般认为,三家分晋的时间,是从公元前453年知氏覆灭算起。

大家知道,在春秋时代,晋国是超级强国,它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诸侯国,权力掌握在卿家手中, 君主基本上只是摆设。到了战国初期,晋国实权掌握在知、赵、魏、韩四卿之手,其中知氏实力最强。公元前453年,赵与魏、韩联手,干翻了知氏,杀死知瑶,并瓜分其地盘,正式拉开“三家分晋”的序幕。

此时的赵、韩、魏三家,名义上仍是卿家,实际上已经是三个互不归属的政权。至于晋国的公室政府,实际上是名存实亡了,晋国君主完全沦为三卿控制下的傀儡。

赵、魏、韩三家不断蚕食晋国公室的地盘,软弱无力的晋敬公根本无力阻止城邑一个接一个地落入三家之手。到公元前433年,新上台的晋幽公尴尬地发现自己剩下绛与曲沃两个城邑,其余地盘完全都归属三家。这位可怜的君主放下了尊严,扔掉了颜面,选择了一种现实主义的作法,他不仅没有任何权力号令三家,反而朝于三家之君,沦为赵、韩、魏的保护对象,被当作活化石供奉起来。

第二,为了泡女人,晋幽公离奇死亡

公元前420年,晋国发生一件大事,晋幽公死了。

晋幽公死得很窝囊。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反朝于三卿的晋国君主,长年郁郁不乐,只在美酒与女人中打发时间。可是他的权力实在太小了,估计后宫中美女也不多,怎么办呢?索性半夜时偷偷摸摸地溜出城去找女人。可是他真的非常倒霉,在半路上被强盗给杀了。

不过,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些史籍上的说法,晋幽公实际上是死于夫人秦嬴之手,这也不难理解,自己的丈夫老跑出去泡女人,作老婆的恼羞成怒,找一帮人冒充强盗把他给做了。

此时三家尚未独立,魏氏的掌门人魏斯带着军队,把杀害晋幽公的强盗一网打尽,并立幽公的儿子姬止为新的君主,史称晋烈公。尽管晋国君主如今惶惶如丧家之犬,可是魏斯安定公室仍然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在喝彩声中,魏氏的地位悄悄超越了赵氏。

第三,曲终人散,晋国君主的最后下场

公元前403年,魏、赵、韩三家正式从晋国分裂出去,晋国沦为小微诸侯,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只是它再也不是那个曾令对手胆战心惊的国家,而是沦为不起眼、只有几处破屋遮风避雨的穷诸侯了。曾经雄震天下的晋国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沉了。

公元前389年,晋烈公去世,其子晋桓公立。

二十年后,即公元前369年,赵、韩两国迁晋桓公于屯留。又过了将近十年,韩国与魏国爆发战争,韩昭王出兵攻占屯留,又把晋桓公迁到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又过了十年,时间已是公元前349年,赵国又夺取端氏,又把晋国君主迁到屯留。同时,晋国最后君主悼公(也有资料称静公),被韩玘所杀,晋国的历史至此划上句号。


君山话史


三家分晋,是资治通鉴的开篇。资治通鉴为什么从三家分晋开始写起?有谁知道?

说法不一。但是占主流的说法是,三家分晋,不光以下作乱,最主要的是作乱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周王室承认了。这是资治通鉴以史为鉴的目的,意思是不能任由礼崩乐坏,更不能纵容礼崩乐坏!

三家分晋其实还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春秋时期群雄的此起彼伏到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三晋大地就占了三家。而且三晋大地上的魏国是战国时期的第一代霸主。魏武卒曾经吼声震天,天下无敌。

看官说了,你这是三纸无驴啊,写了这么多,三家分晋后,晋国国君呢?

好的,我们来说说。

其实,晋国内耗很多。晋国公室大都在内乱中被杀,所以,公室的实力其实很弱。于是晋文公重耳就组成了六卿,类似现在的内阁制度来主政。

可是,因为世袭罔替的原因,逐渐地六卿的权势超过了国君。后面六卿间也出现了兼并,由六变四,又因为实力最强的智氏因为太过跋扈,被赵韩魏联手消灭。最后剩下来三家。三家后来就联手打败了晋出公。

出公死,三家立哀公,后立幽公,然后又经过了烈公,孝公,最后是晋静公,后来,晋静公被三家废为庶人。而且韩昭侯唆使静公的妃子杀死了静公,至此,晋国终于灭于三晋之手。

所以,亡国之君其实很艰难的。他们终日惶惶,提心吊胆地生活,即使这样,也避免不了最后灭亡的下场…


听雨南苑


晋国,春秋后期最为强大的诸侯国,没有之一。自晋献公开始,晋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前632年城濮之战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国得到周襄王“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的王命,得以名正言顺号令各大诸侯国。前627年肴之战,前625年彭衙之战,晋国大败秦国,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晋独霸中原。



前589年鞌之战,晋国大败齐国,齐国被迫背叛楚、齐联盟,转投晋国。前575年鄢陵之战,晋国大败楚国,楚失去霸主地位。晋经过数场大战后,在晋悼公时期步入极盛时期,此时晋国军治万乘,独霸中原。

但是正所谓盛极而衰,晋国从晋悼公开始走向了衰落,自晋平公开始,掌控晋国大权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等六卿相互倾轧,互相攻伐,致使晋国国势日衰。先是赵将六卿中的范、中行氏灭掉,后赵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自此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地盘,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将晋国公室的地盘全部瓜分,晋遂亡,这就是“三家分晋”的故事。



“三家分晋”事件最大的得益者其实非赵、韩、魏三国,而是秦、楚、齐等曾经被晋压的死死的大国。如王立郡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说“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战争结局不是韩赵魏三家灭智,而是智氏灭掉赵氏,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智氏灭韩,然后灭魏,最后就是智氏一家独占晋国。再设想一下,如果智氏一家独霸了一个强大统一的晋国,那秦国能统一天下吗?那就不可能有秦国统一天下了......当一个强大的国家解体后,另一个国家崛起了,这就是历史的一种偶然,而这个偶然就在于韩赵魏三家灭了智氏”,随着曾经压着秦国喘不过气的强大的晋国的一分为三,秦国得以露出凶狠的獠牙,开始向中原进发,最终也得以一统六国,打下不世之基业。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三家分晋”的影响,而是“三家分晋”之后,晋国国君的去向,他们的结局到底是如何的。

首先史家认定的“三家分晋”是发生在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之时,而此时,晋国的君主就是晋烈公。晋烈公时期晋国已是名存实亡,这时晋国仅留有绛、曲沃二地,其余地盘皆被赵、魏、韩三国瓜分,同时朝政大权悉数被魏国所控,形同附属国。



至于晋国为何会被魏国所控制,是因为前416年发生的一件事情。《史记.晋世家》载:“十八年,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幽公因领地发生动乱,被乱军杀死,后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晋幽公的儿子公子止,是为晋烈公,如此晋国就这样被魏国所完全控制。

只得说晋幽公太过无能,本来幽公时期晋国还有点实力,只是幽公这人太无能,也太懦弱,是看着三国一步一步的吞下晋国的疆域,而后他居然软弱到要去朝拜赵、魏、韩三国的国君,要知道他们按理说还是他的臣子,理应是他们去朝拜晋幽公,而不是晋幽公去朝拜。



前389年,烈公死,孝公即位。孝公在位时,晋公室相继被魏、赵所控,同时绛、曲沃二地也被三国瓜分,因此孝公屡次被魏赵迁移。前369年被迁于屯留,后又被迁于端氏。孝公死,子静公即位,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将晋国公室的地盘全部瓜分,晋静公被废为庶人,后不知所踪。


澳古说历史


(山西侯马,地上绘制的三家分晋地图)


发生于公元前455年的晋阳之围,以一种极富戏剧性的方式结束,智氏的土地被赵、韩、魏三家瓜分。

晋国四卿的时代结束了,赵、韩、魏三家共执国政,史称“三晋”。赵无恤、韩虔、魏驹以及他们的子孙们,心照不宣地维持着彼此间的平衡,再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冲突。他们一心一意扩充地盘,增强实力,形同封国。

傀儡一般的晋哀公姬骄于公元前440年去世,其子姬柳嗣位,是为晋幽公。

姬柳之时,公室势力所及,仅余国都新田与曲沃,其余土地,被三家瓜分净尽。姬柳在恐惧中度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求自保,经常前往朝见三家之君。君已不君,臣已不臣。在位十八年后,姬柳死于其夫人秦嬴之手,他的儿子姬止即位,是为晋烈公。

(山西太原,晋阳古城遗址,这里曾是晋国赵氏的根据地)


姬止在位共计二十七年,很长,却无足轻重。他一生中唯一被历史铭记的事件,是他在位第十九年,即公元前403年,同样形同傀儡的周威烈王姬午赐赵、韩、魏三家为诸侯,成为与晋国平起平坐的独立封国。

这一事件,因其强烈的象征意义,被后世公认为春秋时代的彻底终结。

(《左传》书影。晋国没有亡于强大的敌国,而是沦丧于国内的异姓卿族)


姬止死后,晋国又苟存了二十余年,经历了晋孝公姬倾和晋静公姬俱酒两位国君的统治。

姬俱酒是晋国的末代君主,在位只有区区两年。

公元前376年,赵、韩、魏三国瓜分了晋国最后的一小片土地,灭晋,废姬俱酒为庶民。

晋国,没了。


走读历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这个问题算是撞守仁君枪口上了,守仁君是山西人,也是晋城人。

山西的简称是晋,因为晋国的崛起,在山西东南部有个晋城,是因为晋国的覆灭。

当年赵魏韩三家分晋,留下个晋君成了老大难,杀是肯定没法杀的,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大周侯爵,但是把晋都留给他三家又舍不得,怎么办呢?



于是这三家给晋君找了个好地方,叫做端氏。今天在晋城市沁水县还有个端氏镇,这个端氏镇虽然不在古端氏,但是名字却是因端氏而来,而且古端氏就在晋城。

后来晋静公继位第二年,周王室进一步衰落,三家遂又把晋君仅剩的底盘分了,将晋静公废黜,晋国就此灭亡。


而晋城之名来源于唐朝,李渊建唐后,设立晋城县。宋《太平寰宇记》里记载:“以三国分晋地后,封晋君于此,故曰晋城。”


守仁读仁


“三家分晋”成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两个阶段的分界点,三家分晋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随着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灭亡,逐渐形成了战国七雄,由此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准变,从此,战国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由此开始。

为何曾经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被分呢?

经过春秋长期间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兼并,有的国家内部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大权逐渐旁落,主要有几个大的家族所掌握,而不幸的是,曾经的霸主晋国就落入这个行列,在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诛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而到晋成公的时候,各大异姓家族成为大的公族,晋公室的力量已经衰微,对于大的公族作乱也束手无策。

在这个过程中,晋国的大权实际上是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所把持,另外还有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自占据地盘,有各自的武装,互相攻打争夺土地和人口,后来范、中行被打散,就剩下韩、赵、魏、智四家,其中以智家势力最大。其他三家大夫都知道智族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但是其他三家不和,韩族率先将土地和一万户口割给智家,魏族不敢得罪,也将土地和人口割给智族。唯独赵族的赵襄子不答应,于是智族智伯瑶联合其他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后赵家退守晋阳,面对三家围攻之势,危机中,赵襄子委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两家临时倒戈,联合赵一起将智伯瑶消灭,平分了智族的土地,后他们又把晋国的土地也平分了,晋国彻底灭亡。

影视剧中的晋静公

晋静公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被废为庶人,刚开始晋静公被分配到屯留居住,但是在公元前358年,韩伐魏的时候,夺取了屯留,韩国君将晋静公迁居到端氏,公元前349年,赵国夺取端氏,又把晋静公迁回屯留,反正是安排到哪里就是哪里,委曲求全,苟且活着,后被杀害。



在烈王二十三年,魏国,赵国。韩国联合打败智氏,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晋国公室名存实亡。三家请求周威烈王给自己封侯,周威烈王册封魏斯为魏文侯。韩虔为韩景侯,赵籍为赵烈侯。

三家分晋后晋国公室又去了哪里

当时三家瓜分了智氏土地后,晋出公勃然大怒,向齐国和鲁国借兵讨伐三卿,三家合力攻打晋出公,晋出公无力抵抗,只好逃走,不料死在了路上,宗室又立姬娇为国君,史称晋哀公,魏国统治了晋国的政权,后来三家把晋景公贬为平民,瓜分了晋公室仅有的那么一点土地。

三家分晋的历史影响

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自周威王册封三家为侯以后,礼节更是土崩瓦解,周室衰落的更加严重。各国征战,你争我抢,尔虞我诈,最后秦国统一了六国,史称秦始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