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谁当先锋?武功如何?

五金员工陈可为


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每次的先锋都不相同。

一、第一次北伐――前锋:赵云

诸葛亮一出祁山是在蜀汉建兴四年夏五月,《三国演义》的91回中,前锋是猛将赵云。

诸葛亮南征孟获获得胜利,南方大定。而恰逢魏帝曹丕病故,曹叡新即,国内局势不稳。诸葛亮施行反间计,曹叡解除了司马懿的兵权,诸葛亮把握机会,率师初次北伐中原。

大军正欲出师,老将赵云到来,请命出战,说自己随先帝以来,“临阵不退,遇敌则先”,宁愿战死疆场,“愿为前部先锋”。如果不同意,就要当场撞死于阶下。孔明无奈,准许赵云为前锋大将,并派邓芝协助他,兵进萁谷。

赵云凤鸣山灭韩氏满门,成功拖住敌军主力,但马谡兵败街亭,导致蜀汉后路面临被断,无奈全军退还,赵云亲自断后,保大军和粮草未受损失。

此时已进入后三国时代,名将凋零,各国将领武力值普遍下降一个层次。而做为当时唯一的超级猛将,前锋赵云大杀四方,当世无人能当。

二、第二次北伐――前锋:魏延

诸葛亮第二出祁山是在蜀汉建兴六年秋九月(公元228年),在《三国演义》的97回中,前锋为大将魏延。

书中说,“孔明受命,起三十万精兵,令魏延总督前部先锋”。在这次战役中,蜀军粮尽,全军退还。魏军追击,魏廷在陈仓道突袭斩杀曹魏猛将“万夫不当”王双,立下了大功。

此时赵云已经病故,以魏延的武艺是蜀汉第一猛将,在当时,只有曹魏的张郃能与其相抗。

三、第三次北伐――前锋:魏延和姜维

诸葛亮三出祁山是在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在《三国演义》的98回中。

诸葛亮闻知曹魏陈仓守将郝昭病重诸葛亮唤来魏延与姜维,吩咐二人“领五千兵,星夜直奔陈仓城下。如见火起,并力攻城”。

魏延是蜀汉第一猛将,而姜维是年轻的后起之秀,在蜀汉军中,其武艺仅次于魏延。

四、第四次北伐――前锋:关兴和廖化

诸葛亮四出祁山是在蜀汉建兴八年秋二月(公元230年),在《三国演义》的100回中。

书中描述,诸葛亮将蜀国内外事务“调拨已定”,亲自率领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

关兴是蜀汉将二代中的佼佼者,武艺出众,在蜀汉军中,武艺在其之上的只有魏延和姜维。廖化是蜀军老将,战斗经验丰富,但其武艺只能算是二流偏低的水平。

五、第五次北伐――前锋:王平和张嶷

诸葛亮五出祁山是在蜀汉建兴九年春二月(公元231年),《三国演义》的101回中。

书中描述,诸葛亮率领大军望祁山进发,“前部先锋王平、张嶷,径出陈仓,过剑阁,由散关望斜谷而来”。在这次战役中,魏军大将张郃追击蜀军,在木门道中伏身死。

王平是蜀军中的壮年派,他的武艺低于魏延、姜维,属于二流中等水平。张嶷的武艺则很普通。

六、第六次北伐――前锋:魏延和姜维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在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的春二月。在《三国演义》的102回中。

这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书中描述:“孔明引蜀兵三十四万,分五路而进,令姜维、魏延为先锋,皆出祁山取齐”。秋八月二十三日,五十四岁的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故,蜀军退还。大将魏延作乱被杀。

此时魏军猛将张郃已死,这段时间魏延成为天下第一勇士,当世无敌。姜维是年轻后辈,武艺不凡,魏延作乱被杀后,姜维取而代之,成为天下第一。


馋嘴肥猫铲史官


比较出名的:赵云,魏延,张苞,关兴,王平,廖化,马忠,马岱!

赵云,魏延不用多说,武艺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是榜上有名的!但是北伐时期赵云已年事已高,而魏延一直被诸葛亮认为有反骨,所以没有得到重用!诸葛亮北伐主要依靠的是年轻一辈,比如张飞之子张苞,关羽之子关兴,以及他的得意门生姜维!张苞关兴都乃将门虎子,武艺高强,但是张苞在第二次北伐就死于意外!而关兴在第五次北伐前病故!都是诸葛亮重点培养的对象,但是遗憾的是都是英年早逝!

都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在三国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这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辈”,岂不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枉!因忧愤死于蜀汉灭亡之后!

至于姜维,诸葛亮死后,北伐的任务还并没有完成,所以北伐的重担就落在了姜维的身上。不过总体来看,姜维北伐的次数更多,而且战绩也比诸葛亮更好。但当时的蜀国已经也禁不起这种北伐的强度了,非常的损耗国力。所以姜维北伐才会被成为是穷兵黩武!,后主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而降钟会。但因事败,死于乱军之中,享年六十二岁。


野史共享


古代战争中先锋要担负整个部队的探路,侦查,试探,鼓舞人心一系列任务。先锋在古代战场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是先头部队,有很多紧急情况都是要靠自己的,而且死伤较严重,所以选择一名良好的先锋非常重要。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带了很多大将,赵云,邓芝,魏延等名将,先以邓芝为先锋,大获全胜,后用马谡去守街亭,派高翔屯兵御敌,结果失败了。可见先锋的作用。之后的几次北伐先后用过赵云,魏延,廖化等为先锋。赵云的武功自然不必多说,长坂坡一站,杀死曹军将领50余名,曹操的佩剑将军夏侯恩都被赵云杀死,夺了传世名剑青釭剑。魏延,三国志中写到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他勇猛过人,从他的官位上就可以看出,他是征西大将军。

历史上的廖化,以果敢刚直著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战一生,并得到善终,七旬有余,这是相当难得的。这是一位被低估了的名将。




时逐月


第一次北伐带了很多蜀国将领!如

赵云、邓芝、马谡、王平、高翔、张休、李盛、黄袭等;若加上未派出战的,亦有魏延、吴懿 资料补充第一次北伐228年春天,汉军准备好北伐,将领魏延提出韩信分兵之事,袭取潼关(《魏略》作子午谷之计),但诸葛亮不从,在而后北伐,魏延都曾提出这建议,却被诸葛亮制止。

而诸葛亮则派赵云、邓芝率军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的形势,以吸引魏军,汉军行动成效,在洛阳的曹睿派出曹真都督关右各军,前往郿县防御赵云等人;于是诸葛亮则亲率主力向祁山进攻。 由于当时刘备死去,加上汉国数年没有动静,令曹魏没有防备汉军,在曹睿后来班告中亦有提及:“先移风于礼乐,次讲武于农隙,置亮画外,未以为虞。

”现在听到诸葛亮北出祁山,朝野都甚为恐惧,陇加更甚,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相继叛魏,响应汉军,当地太守各弃郡东走。于是,诸葛亮包围祁山,准备打下作为北伐前哨。 魏朝内未有人知出何对策,曹睿冷静道:“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

”便亲自到长安坐镇。曹军到来,当时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等为先锋,却派参军马谡领牙门将裨将军王平到街亭防御张郃,另派高翔屯兵柳城;另一方面,南安郡人带着汉军攻打陇西,当地太守游楚与吏民策划,先作坚守,若汉军真能攻下西来的魏援,则投降也不迟,他于是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阵,自己向来到的汉军说:“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


成武畅通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蜀国刘后主时期诸葛亮为了报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恩和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之志,从公元228年春到到234年冬先后对曹魏政权发动了五次征战,历经7年。


第一次北伐是建兴六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 南安 安定郡)派马谡和王平为先锋各领数万人马去街亭布阵,自己则率大军进攻祁山,本来这是一场百分之百必定能打胜利的仗,结果却因马谡不听王平之劝用纸上谈兵之策,把部队按排在山上扎营驻寨,被魏军切断上游水源,在弹尽粮绝之际被魏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马谡要不是被王平救走估计早就也被魏军一刀斩于马下,诸葛亮率蜀军退回汉中,后来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孔明摆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都是因这而起,这一战也成了后人谈论之时拍大腿而感到遗憾的事,假如诸葛亮没有用马谡用王平或者李平 张平等都不会是这个结局,因为在当时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街亭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上非常重要,街亭两边是山而水源又在上游,如果把军队安排在山上那么敌方只需要排兵在前把上游的水源一切断,剩余的就是啥也不做慢慢耗就能把你给耗没,另外还有一点是你外面的救援部队只能在外面干着急进不来。选择在山山安营扎寨蜀军必败!

第二次北伐是建兴六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分兵进攻曹魏之约派魏延吕义等出兵散关包围陈仓打了二十多天都没有打下来,准备继续打但粮食吃完了,又听闻东吴那边已经撤军,怕魏军兵分多路过来围击,没办法只能撤回汉中,战绩是在回撤时设下伏兵斩杀了率领大部队前来追魏军大将王平!总结:战争中战场形式,敌我双方优劣势很重要,东吴撤军,蜀军又粮食吃完了,本来是按计划走的,但东吴一撤军首先蜀军就面临被魏军多路包围的危险,再者没粮食了,士兵饿着肚子也打不赢魏军!


第三次北伐是在建兴七年,诸葛亮派陈式为先锋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率大军前来救援,诸葛亮亲自率大军致建威,郭淮深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只能率军撤退。蜀军只得了两郡!后来大家都知道因为刘后主中了曹魏的离间计,以为诸葛亮要夺权,硬是把诸葛亮叫了回来,以致蜀军错失战机,又只能退回汉中!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诸葛亮派廖化魏延等一众包围祁山,魏司马懿张郃率主力救援,双方对峙了好几个月,却因李严运粮不继,导致最终蜀军因为粮尽退军,在回撤的途中布下伏兵,斩杀前来追赶的魏军大将张郃!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粮早至关重要,没粮草甚至都可以决定敌我双方的生死。这次北伐确实很可惜!


第五次北伐是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亲自率领姜维 魏延等大将出武功五丈原,却因魏军迟迟坚守要地拒不出战,相持数月,最终时诸葛丞相累死在了祁山,一代贤相,一代伟大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就这样巨星陨落,实在可惜,在退军的按照诸葛亮生前遗愿派扬仪为全军主管魏延在后面伏击,司马懿率领几十万魏军主力前来追赶,结果被蜀军按照诸葛亮生前之计大败魏军,导致魏军死伤无数,司马懿丢弃魏军带头先跑跑了几十里路,才被魏军追上来,惊吓之余,司马懿问士兵的第一句话是他的头还在不?后来感叹他确实不如诸葛亮!后世之人甚至一直到今天每谈到这个地方人们都叹息,唐朝杰出的诗人杜牧有诗云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足见后人也是非常惋惜的!可能真是他未得天时,也可能是刘后主无能的原因!所以才导致他苦心孤诣,奋斗了一生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痛惜!


东郭先生说


诸葛在227年平定南中后,上了出师表,开始了北伐中原的大业,第一次违先主命任马谡为先锋守街亭,京剧失空斩三折戏就唱的这个,马谡纸上谈兵,不彻实际,结果失了街亭,导致北伐失利。




揽遍群山意未休


公元228年,这一年距离刘备败北于夷陵,托孤白帝城已经有五年的时间过去了。经过长期的修养,诸葛亮准备开始为先主刘备的未竟之志奋斗,纠集兵马准备向曹魏发动北伐战争,争取平定中原,完成光复汉室的宏远。为了这个终极目标诸葛亮做了长足的准备,在做好战略安排以后,就率部出征了。这一战,他兵分三路,一路自己带领,攻打祁山;令马谡守住街亭,来抵挡张郃的进攻;另外安排赵云出兵箕谷,布下疑兵,吸引曹操的主力部队。但是这一切计划赶不上变化,诸葛亮预想的再好,这一战还是战败了,原因就是错用马谡,败给了张郃,街亭失守,因此只得班师回朝,至此,第一次北伐就此宣告结束。

史书《三国志》有记载:“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对于这一战,大家各执己见,都有不同的看法,大部分人认为诸葛亮这一战之所以无功而返,并不是敌对的曹真领兵能力多出众,而是因为他对人员的部署出了问题。很多人说,让“常胜将军”赵云去布疑兵吸引曹操军队主力,完全是大材小用,如果不用马谡而用赵云守卫街亭,迎战曹魏大将张郃,这一战的结果绝对不是这样。那么这么“简单”的道理,诸葛亮真的会看不清吗?他不顾众人的反对让马谡守街亭,反而让大将赵云去作疑兵,真的就是为了提拔马谡,而不顾大局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以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他提拔马谡,本来就是为了蜀汉的未来着想,不可能本末倒置,那么他如此安排的原因是什么呢?

说到这里,或许会有一部分的朋友说,赵云完全是被演义给神化了,正史上的赵云没有这么厉害,只是刘备的一个保镖,很少领兵作战,不堪大用。诸葛亮跟他同事这么多年,他是什么水平心里肯定很清楚,所以才宁愿让马谡对张郃也不想让赵云去。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我们细读历史,就会发现赵云并非是无能之人,抛开他两度扶幼主不说,我们单单就说说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是如何的呢?

在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大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取荆州四郡,战功赫赫,之后又担任桂阳太守;入川之战时,他与诸葛亮分兵西进,拿下数座城池;汉水之战时,他只率领几十骑,就能数度冲散曹军阵形,之后又大摆空营计,吓退追兵。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存在。小编认为,诸葛亮让赵云去做疑兵,正是因为看重赵云,他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能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1.身为蜀汉最后的五虎将,只有他的名头才能吸引出魏军主力

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蜀汉五虎上将中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已经先后去世,而魏延虽然勇冠三军能力出众,但也算不上威名远扬。诸葛亮既然打算派疑兵,那就一定要派能让疑兵作用最大化的人,想吸引曹军主力,必须要是一个有大威名的人带领,才能起效果。而在这个时期的蜀国,也只有赵云才能担当此重任了。就像当时的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时候,派去修栈道的人,就是一代名将樊哙。

2.诸葛亮足够信任赵云,相信他的能力足以完成此任务

布疑兵看起来很轻松,其实并不是这样,疑兵一旦布置好了,便会吸引到敌军的大部分精力。然而疑兵毕竟不是主力军,不可能有太大的战斗力,如果带领这支奇兵的人能力不够,很容易被魏军主力给歼灭。诸葛亮派出疑兵并不是只想拖住魏军一时半会,而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牵制。蜀汉本身就比魏国要弱小的多,诸葛亮挥霍不起,也不敢挥霍,不可能在知道会损兵折将的情况下还派遣别人带领疑兵。保守起见,诸葛亮只能派遣出性格稳重,且能力出众的赵云,才能确保箕谷那边万无一失,也才可以确保这支疑兵可以功成身退。

其实整个分析完以后,我们不难知道,诸葛亮之所以不让赵云做先锋大将,反而让他做疑兵,不是觉得他无用,反而更能提现出诸葛亮对赵云的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