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定窯瓷器的特點是什麼?

右惜


北宋定窯瓷器的特點是什麼?


北宋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中唯一的“白瓷”,其他汝窯、官窯、哥窯和鈞窯都屬於“青瓷”。“白瓷”之所以少,一方面是因為“白瓷”對胎釉的純淨度要求過高、過嚴、過細,不是所有的胎土都可以燒出“白瓷”的,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白瓷”可用的表現手法極其有限,難免顯得過於單調、死板,很難招人喜歡。


北宋定窯瓷器的特點約略如下:


其一,從胎土、胎體、胎質和胎色來看,北宋定窯瓷器有兩種迥然有異的胎土,一種是“極度細白”略顯“軟”而且“糯”,但凡是這種瓷器,現在的手感都極度“輕飄”與“軟糯”,“竹絲刷痕”和“淚痕”就多出現在這類定窯瓷器身上。


另一種則略顯粗黃,給人的感覺是略顯“冷硬”、“冷峻”和“微重”之感。


其二,從釉色、釉質和釉料來看,北宋定窯瓷器也約略有兩種,一種是釉色微微有些發黃,在積釉處更加明顯,這類定窯瓷器一般都都是胎質極其白皙、軟糯,釉面玻化度不高,呈啞光或半光狀態;這類詞器一般氣泡都相對細小密集一些,氣泡衰變列陣明晰。


另一種北宋定窯瓷器的釉質極其稀薄,類“透明釉”,玻化度很高,釉面光亮如鏡,這類瓷器,氣泡一般都很疏朗,氣泡個體較大,氣泡直徑都差不多大小,基本沒有個體相差懸殊的情況,氣泡間距非常大,也比較均勻,衰變列陣完美。


其三,從成型工藝的角度來說,北宋定窯瓷器自成一派,器型採用黃金分割比例,胎體薄後取決於器型本身需要,鼎爐胎體相對厚重,其餘瓶碗盤盒等相對較薄,瓷枕等異形器具,採用模扣工藝,產品規範統一,生產快捷方便。


總體而言,北宋定窯瓷器,器型俊美飄逸,釉質潔白瑩潤,神聖賽雪,淡雅高潔。


其四,從裝飾手法和手段來看,刻劃畫花獨樹一幟;印花工藝最先大規模運用和推廣,陽文印花清晰精準漂亮,技術手法獨一無二,遠超宋代其他各個窯口;模扣工藝運用嫻熟,可以大量節省人力成本,而且產品規範統一,定窯是最早注重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窯口,很有啟示意義。


其五,從裝燒方式來講,北宋定窯碗盤類圓器一律採用“覆燒壘疊”方式,極大增加了爐窯總容量,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是一種極為了不起的工藝大創新;立件都採用裸足墊燒的方式。


綜上所述,北宋定窯瓷器與其他宋代各大窯口相比較,獨樹一幟,特徵極其明顯,把“白瓷”所能展示的各種美都推向了宋代工藝所能達到的極致,在“青瓷”一統江山、獨霸天下的大勢中能夠屹立不倒,並在“五大名窯”中奪得一席之位,難能可貴,值得萬世景仰。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實踐經歷與經驗,並已就相關問題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上幾件北宋定窯藏品圖片,以證上言,以餉瓷友。



以瓷惠友


同賞






一個用戶442621616


定窯產品以白瓷為主,也燒製醬、紅、黑等其他名貴品種,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綠釉(綠定)、紅釉(紅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層高溫色釉。定窯器以其豐富多彩的紋樣裝飾而深受人們喜愛。裝飾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劃花為主,還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紋樣秀麗典雅。北宋早期定窯刻花、構圖、紋樣趨簡,以重蓮瓣紋居多,裝飾有淺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裝飾精美絕倫,獨具一格。裝飾圖案常用印花、劃花和堆花手法,秀麗典雅。印花圖案,自然形態經巧妙變形,構成嚴謹;刻劃花,較印花更活潑生動,別具一格。定窯紋飾中最富表現力的是印花紋飾。這一工藝始於北宋中期,成熟於北宋晚期。最精美的定窯器物紋飾在盤、碗等器物中心,這類器型內外都有紋飾的較少。定窯器物紋飾的特點是層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間,常用回紋把圖案隔開。紋飾總體佈局線條清晰,形態經巧妙變形,繁而不亂,佈局嚴謹,講究對稱,層次分明,線條清晰,工整素雅,藝術水平很高。定窯印花大多印在碗盤的內部,裡外都有紋飾的器物極為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