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氣勢恢宏的揭嶺飛泉,朱熹親筆“落嘆鳴泉”,如今已風光不再

曾經氣勢恢宏的揭嶺飛泉,朱熹親筆“落嘆鳴泉”,如今已風光不再

揭嶺飛泉


從廣東梅州豐順縣城到揭嶺飛泉車程四十分鐘,其程不險、不安,有冗長的村道,也有一直上坡的陡路,位於湯西鎮轄區。由母親的朋友黃大伯帶領,與弟弟一同三人驅摩托車前往,頂著將傾暴雨的烏雲,興致勃勃而去,敗興歸來。

售票處早已不見人煙,自然便無買票的必要;景區內落葉紛紛飄散,在青苔滿是的山路上堆積,生滿青苔的美麗點綴些五花十色的垃圾;塑料瓶、塑料袋五顏六色遍佈各處,有種統治這片林野的野心。它們在地上、草叢中、水中、池中、樹枝丫上,一切可見。這些垃圾“裝飾”著景區,遍佈四周,我們在其中,不見一個管理人員,不見一個垃圾桶,全在人們的自覺中不斷揮霍。廁所的惡臭令人慾吐不能,堵塞的通道上塞滿了你知道應有的贓物,紛紛掩鼻而過,不能使人有流連忘返的情感。

曾經氣勢恢宏的揭嶺飛泉,朱熹親筆“落嘆鳴泉”,如今已風光不再


曾經氣勢恢宏的揭嶺飛泉,朱熹親筆“落嘆鳴泉”,如今已風光不再

朱熹親筆“落嘆鳴泉”摩崖石刻


曾經氣勢恢宏的揭嶺飛泉,朱熹親筆“落嘆鳴泉”,如今已風光不再

枯竭的泉水


“飛泉”是不能叫作飛泉的,既沒有一瀉千里的氣概,也沒有銀帶飄散的逍遙,只是水管從山頂向下沖水的感覺,細水長流;乾涸的“天池”,讓人對長白山的天池更心生嚮往。我們在瀑布形成的水池上戲耍,在佈滿石卵的河床上漫步,在上是仰慕,望下則是驚險的峽谷,總算體味了危險刺激的可能。四周群山圍繞,靛青的深色和層層的白雲在舞蹈、昇華,分明的看見有種飄逸的生物在向上飛翔的影子,該是得道的仙人吧。此時,我更願迷信一點,我在山下的永福寺求了一個止雨籤,因為那時已轟雷陣陣,烏雲翻滾;在珍珠般大的雨滴稀稀拉拉落下一會兒後,直到我們回到家,天空雖然還是一般陰得嚇人卻始終沒有雨絲落下。

曾經氣勢恢宏的揭嶺飛泉,朱熹親筆“落嘆鳴泉”,如今已風光不再


曾經氣勢恢宏的揭嶺飛泉,朱熹親筆“落嘆鳴泉”,如今已風光不再


曾經氣勢恢宏的揭嶺飛泉,朱熹親筆“落嘆鳴泉”,如今已風光不再


我向往著這個被群山環繞的小山村,陰陰的、涼涼的,神秘莫測,樹林在風中悲號,不知名的走獸在樹林中飛快奔跑,嚇壞了還在山上的遊人;這裡像是居住了千代人,才有這樣的淳樸天真吧,因為村人的臉上總有一種古樸的眼神,眯著眼睛笑起來的憨厚樣,與這高山一般古老。可惜了,這瀑布的乾涸,以及這腌臢的環境,讓千年之前曾經來過的朱熹是怎樣的捶胸頓足啊。豐順的多山多水地貌本就是一種天賜,不要讓這種天賜成為人們無限敗壞的資源,不然,這“綠水青山”不再,何來“金山銀山”的恢弘?


十月十七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