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双一流"高校明确提出:将ESI排名作为重要指标之一

双一流"建设的一大特点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及其特色发展。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将第三方机构的大学排名和ESI排名作为衡量建设目标的重要指标之一。


不少高校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了ESI和大学排名近期目标。如华中科技大学,"到2020年,学校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学术排名力争进入全球前200名。3-5个学科进入ESI前1‰,15-18个学科进入ESI 前1%……"


再如山东大学,"到2020年,……学校整体实力及主要办学指标接近或进入世界200强,5个左右学科进入国际主流排名全球前100名,4个左右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部分

能够拥有ESI排名全球前1%、前1‰学科,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实力的一项有力证明。而随着近些年我国学术水平的整体上升,国内高校在ESI国际排名中所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2019年11月,ESI数据库更新了2019年最后一期的ESI数据(覆盖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较9月份数据,内地上榜高校增加6所;新增ESI前1%学科的内地高校总共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30所。


由于前1%学科数量庞大,本期我们仅选取前1‰学科统计情况,来解读高校之间孰优孰劣。共有57所高校学科进入ESI前1‰,基本全部是"双一流"高校,仅有南京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三所为非"双一流"高校,实力不俗。


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均有8个学科进入ESI前1‰,并列国内高校第1名;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均有7个学科进入ESI前1‰,并列国内高校第3名;清华大学有6个学科进入ESI前1‰,紧随其后,位居国内高校第5名。


部分


另外,ESI前1‱学科保持稳定,共有8个,包括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程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科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化学和材料科学。


ESI前1%,等于全球百强吗?进入ESI前千分之一亦或万分之一,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说明这些学科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各高校分学科的国际排名情况。


部分

注:表格中加粗字体为ESI前万分之一学科


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是我国高校上榜最多的两个学科,分别有31所、24所、23所。可见我国高校在理工类领域实力强悍。具体看,这些前1‰学科大多数国际排名都在百位以内,其中更有相当数量分布在50强甚至20强以内。


我国共有9个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十位,分别是浙江大学的工程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材料科学、化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学,清华大学的材料科学、工程学与计算机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工程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科学,这些并不全是前1‱学科。


显而易见,前1%或1‰均不能直接显示学科排名。有些学科,单看位次并不出色,比如中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临床医学,分别在408位、433位,却仍然是ESI前1‰学科的一员。而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程学,排名13位,却进入前1‱行列。这说明,工程学领域下的国际竞争相较临床医学,要激烈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