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的散曲《秋思》膾炙人口,你是否需要再回味一下其中意境?

一提起馬致遠的散曲,首先必須提到的,恐怕就是他的那支膾炙人口的小令〔越調·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的散曲《秋思》膾炙人口,你是否需要再回味一下其中意境?

枯藤老樹

它穿越時空的隧道,歷經長達700多年的風雨滄桑,其思想藝術生命青春永駐,讓人常讀常新。枯藤、老樹、昏(暮)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夕(殘)陽……這一幅幅單獨的畫面,本來就已經溢滿了悲涼、悽楚、落寞、衰殘的意緒,在又經過了作家似乎無意卻又獨具匠心的有序組合,在由這些單幅畫面貫穿而成的一帙秋景長軸上,又突然加入了浪跡天涯的斷腸人以及他的那匹瘦馬,整個靜態的畫面就彷彿立刻有了靈魂和生命其原有的悲涼、悽楚、落寞、衰殘的氛圍,因有了羈旅和瘦馬的加盟而幾倍、幾十倍地濃縮放大,顯得益發渾厚、凝重。那種四海跋涉的艱辛,那種人在旅途的孤獨,那種暮色越來越濃重的悽愴,那種何時何處是歸程的強烈希冀,無窮況味,萬千思緒,一齊湧上心頭。

馬致遠的散曲《秋思》膾炙人口,你是否需要再回味一下其中意境?

流水

猶如把一顆顆散亂的珍珠貫成珠串,於是景轉化成情,情濃縮於景,這幅原本單純的“秋景”被立刻點鐵成金,脫胎換骨,成了一篇千古絕唱的“秋思”,美得讓人心醉,痛得使心流血。我國古代的美學理論,特別強調文學作品中的思與境(景)情與境(景)、意與境(景)這種主客體高度和諧統一的“意境”說。王國維曾假託其友人樊志厚所作人間詞乙稿序謂:“文學之事,其內足以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王國維又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馬致遠的散曲《秋思》膾炙人口,你是否需要再回味一下其中意境?

秋天

秋思就正是這種意境渾成,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的“有境界”之典範作品。在小令中的藤、樹、鴉、道、風、馬等景和物前面各自被加上了枯、老、昏、古、西、瘦等字,就都帶有了強烈的凋敝、感傷、沒落、遲暮的情緒色彩,而小橋、流水、人家的融入,又平添一種冷清和空寂。在此典型環境之中,突地有遊人羈旅置身其中,又怎能不令其悽戚悵惘,腸斷魂銷!這種落魄失意、天涯孤旅、顧瞻茫然、無所依傍的意象或形象,正成了在人生的道路上雖經跋涉苦鬥,卻依舊找不到前途和歸宿,內心充滿了悲涼和迷惘的儒人士子的典型寫照。

馬致遠的散曲《秋思》膾炙人口,你是否需要再回味一下其中意境?

流水

《秋思》的高度思想審美成就,使作品在元朝當代就產生了轟動性效應。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將其作為越調天淨沙的“定格”範曲,被推崇為“秋思之祖也。”王國維則贊之為“純是天籟,彷彿唐人絕句。”“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馬致遠的套數〔雙調夜行船〕《秋思》(亦名《秋興》、《閒情》、《警世》),則是被周德清《中原音韻》列入40首“定格”的惟一一篇套數;對其評價之高,數百年來亦無出其右:“此方是樂府,不重韻,無襯字,韻險,語俊。諺雲:‘百中無一’,餘曰:‘萬中無一’;“無一字不妥,後輩學去!”此曲的題旨是:百歲光陰,稍縱即逝;功名富貴,皆是夢幻。因此,人們應當隱居田園,豁達忘形,盡情地享受生活。全曲大致可以析為三個層次:

馬致遠的散曲《秋思》膾炙人口,你是否需要再回味一下其中意境?

田園詩畫

第一個層次,通過“回首往事”中那些帝王、豪傑和富人的悲劇結局,發出了“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的深重嗟嘆。第一嘆為帝王:“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第二嘆為豪傑:“投至狐蹤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裡折,魏耶?晉耶?”第三嘆為富人:“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所有這些生活中的強者、富者,曾幾何時,都物化成為一抔黃土,荒墳斷碑,野草叢生,成了狐兔寄居出沒的場所。

馬致遠的散曲《秋思》膾炙人口,你是否需要再回味一下其中意境?

黃土

第二個層次,是對社會現實中的功名是非和形形色色的人情物事的冷靜審視:“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對人們苟苟營營,忙忙碌碌,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沒完沒了,無歇無休,活得疲累不堪、可憐亦復可悲的生存景況,予以尖銳的嘲諷和深深的嘆息。

馬致遠的散曲《秋思》膾炙人口,你是否需要再回味一下其中意境?

紅日又西斜

第三個層次,則是總結性的思考和醒悟:“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摒棄一切塵俗之念,歸隱田間林下,踏露賞花,紫蟹下酒,醉臥東籬,樂而忘憂!

馬致遠的散曲《秋思》膾炙人口,你是否需要再回味一下其中意境?

賞花

誠然,對歷史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於現實生活中的人、事又一律不講是非,迷離惝恍,自我麻醉,實在不是一種積極的處世之道。但只要我們從馬致遠一生沉抑下僚、志不獲展的坎坷遭遇及其筆者在下面將要提到的在他的嘆世作品中所透露出來的對於統治階級扼殺人才的控訴和個人報國無門的悲憤等消息便可發現,原來在馬致遠醉酒長嘯的背後,又蘊涵著幾多酸辛,幾多無奈!

馬致遠的散曲《秋思》膾炙人口,你是否需要再回味一下其中意境?

馬致遠

例如,從題旨和格調來看,幾乎可以視作這首〔夜行船〕《秋思》的姊妹篇的〔雙調行香子〕“無也閒愁,有也閒愁”中,其最後一曲〔離亭宴帶歇指煞〕“花開但願人長久,人閒難得花依舊,夕陽暫留。酒中仙,塵外客,林間友。黃橙帶露時,紫蟹迎霜候,香醪羨篘,酒和花,人共我,無何有。細杖藜,寬袍袖,斷送了西風罷手。常待做快活頭,永休開是非口。”這一生要常快活,就永遠不要論說是非,猶如警世黃鐘,又漏洩出了作家身處黑暗社會,動輒因言罹禍或者根本就沒有是非可言的多麼強烈的痛苦和深重悲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