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漢代古詩痛徹心扉,一開頭就讓人淚如雨下,寫盡人世淒涼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多數時候我們只聊文學,寫寫文人,品品詩詞,講講故事;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這首漢代古詩痛徹心扉,一開頭就讓人淚如雨下,寫盡人世淒涼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有一類詩歌非常特殊。從體制上而言,它形式多樣,有三言、四言、五言和雜言,參差不齊;從表現手法上而言,它以記敘為主,具有很強的敘事性;在敘事的過程中多采用對話體,語言樸素自然,感染力極強;從名稱上而言,它源於古代特有的一種政府機構。

它就是“漢樂府詩”。在文學史上,所謂漢樂府詩,既指由漢代樂府機關收錄的作品,也包括魏晉以後歷代作家仿作的樂府作品。對於“漢樂府詩”,大家並不陌生。它有很多經典詩作流傳後世,比如著名的《孔雀東南飛》、《上邪》、《江南可採蓮》等等。這些詩作無不樸實動人,感情強烈,韻律優美,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這首漢代古詩痛徹心扉,一開頭就讓人淚如雨下,寫盡人世淒涼

今天筆者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也是一首漢樂府詩,即《婦病行》。這首詩作非常感人,可以說痛徹心扉,一開頭就讓人淚如雨下,寫盡人世淒涼。全詩如下: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

“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飢且寒,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

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裡。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

從乞求與孤兒買餌,對交啼泣,淚不可止:“我欲不傷,悲不能已。”探懷中錢持授交。

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棄置勿複道。”

這首漢代古詩痛徹心扉,一開頭就讓人淚如雨下,寫盡人世淒涼

“漢樂府詩”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時使用的效廟歌辭,類似於《詩經》中“頌”;另一部分則是民間流傳的不知作者的民歌。後一部分類似詩經中的“風”,是具有強烈現實主義風格的詩作。這首《婦病行》就屬於後者。

與後來的唐詩宋詞相比,這首詩語言樸素,以雜言為主,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修飾,但是卻極其感人。整首詩通過一個家庭悲劇的陳述,描繪了漢末戰亂時期,普通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受備受病痛折磨而不幸去世的母親。

這首漢代古詩痛徹心扉,一開頭就讓人淚如雨下,寫盡人世淒涼

臨死前,作為母親,她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她不顧病痛,懇切地囑咐丈夫在她去世後,要善待孩子,不要打罵孩子。“莫我兒飢且寒,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寥寥幾句話語就將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愛,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真是令人淚目。

這位母親去世後,孩子們餓得直哭。因為家庭貧困,父親連一件禦寒的長衣都沒有。沒有辦法,他只能穿上短衣,關上門,堵上窗,把孩子獨自留在家中,自己一個人去集市給孩子們買吃的。“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路上遇到了一個朋友,他一時忍不住,竟坐在地上大哭起來。

這首漢代古詩痛徹心扉,一開頭就讓人淚如雨下,寫盡人世淒涼

每每讀到此句,筆者總是會忍不住想起,曾經在網上流傳的,那位在深夜痛哭的的哥。對於這句詩中所描繪的生活不易,只有那些真正在底層掙扎過的人們才能夠深刻體會得到。詩中的男主人公因為擔心孩子,便央求朋友幫自己給孩子買點吃的。

他邊哭邊對朋友說:“我並不想顯得如此悲傷,但我實在是控制不住啊!”等他回到家中,孩子們正號啕大哭,要找媽媽。望著眼前的場景,他心如刀割,痛苦地說道:“這樣下去,孩子也會像媽媽一樣死去!我還能再說什麼呢?”很多人讀到此句,早已經淚如雨下了。

這首漢代古詩痛徹心扉,一開頭就讓人淚如雨下,寫盡人世淒涼

相比於後世那些唯美纏綿的唐詩宋詞來說,這首漢樂府詩“土”極了。它即沒有華麗的詞語,也沒有複雜的章法,甚至連一個好看的字眼兒都沒有。可是千百年來,它卻感動了很多人。它就像一出情節生動的人間短劇,寫出了一個普通人家的悲慘遭遇。

詩中的場景,不只在漢末出現。在中國歷史上但凡出現戰爭,動亂,這樣的場景總會頻頻發生。作者也許是這個悲劇的親身經歷者,也許是這個悲劇的見證者。面對這人世淒涼,他隱忍著心中悲痛,平靜地陳述著,即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呼天搶地。可是,這樣寫來反而愈發沉痛悽惋,真切動人。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