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50年只剩8000多万人?未来老龄化,中国消费赚钱机会在哪?

汇信App讯 :老龄化之后,消费品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哪些企业未来能跑出来?

消费品行业真正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

作为比我们更早经历了老龄化的日本,它的消费品行业发展,对中国消费投资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分析师董广阳在经过东京实地探访调研后,写下了这篇文章,聪明投资者经“华创食饮”授权,分享给大家。

日本2050年可能只剩8000多万人

初到东京,当地导游就告诉我们一个难以想象的事实,一个小红瓶的养乐多,30年前是70日元,30年后还是这个价,只在2016年才略上调了一次。而皇居门口的金箔冰激淋,也是30年来一直保持着一个价。

更残酷的事实,则是人口变化,朝日的IR告诉我们,日本现在1.26亿人口,每年还在以40万的幅度在减少,预计2050年可能只剩8000多万人。对于2020东京奥运会,他们报以很高的期待,这种眼神绝对很难从中国的企业看到。

老龄化的加剧,并不是说老人都开始闲下来消费了,而是国家也很难维持大额的养老支出,因此不得不延迟退休年龄,降低单个人的养老和医疗补贴,更多的老年人需要自力更生。

所以我们看到车站、街头很多的白发工作者,大巴车、出租车司机也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

而尽管政府大力鼓励生育,奖励出生,免除小孩从小到高中的学费,出生率还是持续低迷,以致于很多需要年轻人但相对低端的岗位,不得不大量引入来自中国等地区的“研修生”。

处在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里,如果对于曾经习惯了增长的公司和个人,将会怎样?必然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耐不住寂寞,看不清前景,只有那些能够静下心来,把产品做到极致的人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

所以,对我们调研的每一家企业,我们都肃然起敬,因为他们各个都是上万亿日元的收入,大都在这个环境里,被逼锻炼出了极致化的产品能力,国际化的市场开发,多元化的产业布局。

这里的优秀,都是逼出来的。

日本2050年只剩8000多万人?未来老龄化,中国消费赚钱机会在哪?

日本2050年只剩8000多万人?未来老龄化,中国消费赚钱机会在哪?

消费类医药健康是下一个机会

由于日本相对有限的人口和国土面积,企业单一产品销售规模还是相对有限。在国际化以外,寻找合适的多元化业务是必然选择。

我们发现日本大型的食品饮料企业,无论酒类还是食品,几乎都会涉足医药健康。而手段基本是两类:一是通过自有技术外延,比如明治、朝日、味之素等在发酵技术领域的积累,做涉及发酵方面的医药研发;二是直接收购医药企业,比如养乐多等。

这一点与欧美的食品巨头有着明显差别,不论是美国的可口可乐、百威、卡夫还是欧洲的雀巢、达能等等,基本上战略业务还是在食品饮料主业,即使营养健康板块的布局,也主要是婴幼儿营养如奶粉或者老年营养如膳食补充产品,与辉瑞等制药企业有过交集。

这种差异,应该主要还是欧美企业在主业上拥有更广阔的人口和市场挖潜空间,其次是日本老龄化背景下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机会。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目前还是更类似于欧美市场,在本业内可做的空间已经足够大,消费类的医药健康领域则是再下一个阶段可考虑的问题。

日本2050年只剩8000多万人?未来老龄化,中国消费赚钱机会在哪?

什么才是消费品真正的护城河

借助日本消费品企业调研案例,我们可以再展开一下。本质的提炼,简单又不简单。

资生堂的改革复兴历程给了我们典型的高端品案例。多年前我曾看过文章说中国化妆品市场被欧美市场垄断,因为雅诗兰黛、兰蔻等在营销上不遗余力,塑造了高端形象。

其实欧美品牌优势在美妆,而亚洲消费者真正更关注的是护肤。但是在这方面最具优势的日本品牌如资生堂等,长期保守的营销策略,使其丧失了大好机会。这次调研,让我看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资生堂。

2014年起,具备可口可乐marketing 部门和美国MBA经历的大谷社长到任,开启了全面改革。而变革措施几乎是高端品的经典三板斧:

第一步,清理削减非盈利品牌,聚焦盈利品牌;

第二步,树立资生堂高端品牌地位,不断研发资生堂品牌高端产品,所有低档产品全部停用资生堂名字;

第三步,紧扣资生堂护肤卖点, 大力营销推广塑造高端护肤专家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