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把所有的錢放在一家銀行理財?

gg46382978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限額存款保險制度,即當銀行破產後,最高償付額度為50萬元(包含利息)。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會想把財產分割成50萬,分別存入不同銀行,以獲取保障額度的原因。不過我個人認為對於稍高淨值的客戶來說,將財產分成多份存入不同的銀行,並不划算:

1、國內的銀行信用風險總體來說,還是非常低的。<strong><strong>我國曆史上出現信用風險的銀行也就3家(海南發展銀行、河北省肅寧縣尚村農信社和BS銀行),與國內銀行的總量相比,比例相當低。而這得益於國家對銀行業的強監管,銀行和國債的利率也可以視同為無風險利率。2、資金分散不利於投資理財規模化。50萬能滿足絕大多數的銀行理財和資管產品的起投門檻,但由於本金有限,理財收益很難形成規模化,比如某銀行的收益率更高一些,而你的存款只有50萬,取得不了太高的收益。另外,不少銀行對於大額儲戶有更高的額外利率優惠,所以如果分散的話,顯然也就得不到這樣的又會額外收益了。

有人會問了,那為什麼只保障50萬呢?全額保障不行嗎?在此,我覺得有必要科普一下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指的是由銀行等存款性金融機構為儲戶繳納保費,一旦銀行面臨破產,則由保險機構向存款人支付限額的賠償的制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銀行破產後,拿銀行剩下的錢賠50萬。國際上來說,存款保險制度分為隱性與顯性兩種。我國其實在2015年公佈《存款保險條例》之前,就存在存款保險制度,只是之前屬於隱性,大家不知道而已。所謂隱性存款保險制度,是指央行和政府財政承擔著存款保險的職能,說白了就是央行和財政給商業銀行的存款兜底,即使倒閉了,也沒事,有政府撐腰。而顯性的就沒那麼好的事了,顯性就是由商業銀行自己投保、自擔風險。

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從隱性轉為顯性,其實也有其考量:

1、向市場化邁進。從近幾年的金融改革政策可以看得出,從實施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到打破理財剛兌,淨值化產品,引導投資者風險自擔,都是在減輕政府的負擔,因為由政府兜底的市場並不是成熟的市場。2、防範道德風險。對於銀行來說,如果一直有政府兜底,銀行加槓桿經營的慾望會更強,這並不利於穩定經營,更不利於老百姓的財產安全;對於個人來說,無論我存多少都有兜底,無形也加重了財政負擔,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存款保險制度創始地的美國,實行的都是限額存款保障,美國最高賠付25萬美元。 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大量銀行倒閉,老百姓財富灰飛煙滅,這種情況下則催生了存款保險制度,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受投保,並正式運作。根據國際存款保險協會(IADI)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2月,已有143個國家和地區施行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另有25個正在研究或考慮實施。

不過,雖然不少國家都有存款保險制度,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動用該制度。因為一旦實行破產賠償,就一定會有儲戶損失(比如在A銀行的存款有100萬,破產後最多隻能賠50萬)。以美國為例,聯邦存款公司在處理破產銀行時,一般都會將資產和負債(儲戶存款)一併轉賣給其他銀行。如果賣不掉的話,最終才會走破產和存款保險程序,賠付儲戶存款。


各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到這裡,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的金融知識(股市、樓市、債市、匯市),可以關注小白老師的頭條號(小白讀財經),查看更多的原創文章和原創問答。


小白讀財經


這其實更取決於你有多少錢。如果你只有幾萬、幾十萬、幾百萬,放在一家銀行完全沒問題,真要是能到個六百萬以上,還可以進入私人銀行,享受更優質的服務,有專屬理財經理為你提供服務,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會更高,從銀行辦理業務也會更順暢,VIP貴賓通道那都是基本配置。



可能有人會說了,銀行破產最多賠50萬,不能把錢存在一家銀行裡。針對這個觀點,坤鵬論想說的是,這確實有些杞人憂天了。

現在只說是銀行允許破產,允許破產和破產完全不是一回事。並不是說允許破產,銀行就會接二連三的破產,從允許銀行破產到現在並有沒銀行破產。反倒是在允許銀行破產前有兩家銀行經營不下去倒閉了。

允許破產的時候還可以走破產流程,不允許破產的時候經營不下去就倒閉,對儲戶來說,破產好於倒閉。但銀行是否能持續經營下去,並不取決於是否允許破產。



國內的銀行,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特別是國有六大銀行和十二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幾乎沒有破產的功能性,至少我們未必能活著見到,所以大幾百萬上千萬的,存在這些銀行裡並不需要太擔心。

至於說幾萬、幾十萬,那就更不需要擔心了,至少在安全性上沒問題。

當然理財是否有更高收益,是否會虧錢,如果是從理財的安全性角度講,坤鵬論不建議大家只購買一款理財產品,從投資理財方面看,確實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藍子裡。

如果是出於方便考慮,把錢放在多家銀行也沒得所謂。

如果你有更多錢,比如幾個億,相信肯定不需要問這種問題,有得是人會幫你打理這些錢。


坤鵬論


把所有的銀行都放在一家銀行理財完全是你個人的喜好,但以下有幾點建議供你參考下。


第一點,一般銀行的理財產品起點都是5萬以上,還有高淨值收益的理財產品起點20萬到100萬不等。這個時候就要看你的資金量有多少了,如果只有剛夠理財起點的錢,那沒啥好糾結的,只能是放在一家銀行了。如果資金量很大,可以同時購買好幾個理財產品,那我覺得你不妨可以選擇兩到三家銀行分散理財,對比一下收益,也可以風險平均。

第二點,如果想把所有的錢都放在同一家銀行,在選擇銀行的時候就要考慮銀行的經營能力和理財產品投資的方向了,一般來說大銀行理財投資風格穩健保守,但利率不高,小的銀行為了吸收客戶的資金,投資風險也會偏激進,利率相對高點。這個時候就要看你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了,想穩健就選擇大銀行,想收益高就選擇小銀行,風險係數不一樣。

第三點,把錢放在同一家銀行有利也有弊,資金量少的不用過多闡述,資金量達到一定程度,銀行會有相應的理財產品,還有私人銀行專屬的產品和服務,也比較省心省力。但這就對銀行的要求很高,會最大程度承擔一家銀行的風險。當然,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銀行體系總體是沒有問題的,選擇的範圍也很多,國有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只要不劍走偏峰,按常規化理解就行。

(晴溪)


孫建波


能不能把所有的錢放在一家銀行理財?

其實不影響的,這個看你是否信任那間銀行了。

很多人說,很怕某間銀行會倒閉所以不敢把錢放在同一個銀行的,其實不需要太擔心,你只要選擇大中型的銀行,例如中行,工行,建行,交行,農行,招行,中信,興業,浦發等等的銀行都是有足夠的能力的,所以不用擔心。

如果你的資金量較大的話,可以選擇分散到不同的銀行,開立不同的貴賓卡,享受更多的服務。

其他情況影響不大,還是建議你按照自己需求選擇理財產品就好了。

合格投資者也可以選擇購買信託。


立馬財經


先給你說下我的個人看法,如果是定期存款可以放一家銀行,如果是理財產品建議多家購買。

下面說下理由:

第一、定期存款比較安全,同一家銀行存款多可以找銀行談利息,獲得更多收益

目前銀行對於定期存款是有存款保險條例做保障,單個用戶在同一家銀行存款金額在50萬以內的是絕對安全的,100%可以拿回,就算銀行破產沒錢了也會有存款保險基金代為支付。

那超過50萬怎麼辦呢?是不是就不安全了呢?

很多朋友有誇大銀行風險的懸疑,怕銀行破產,但到目前為止我國破產的銀行屈指可數。

所以就算超過50萬目前銀行仍然很安全,銀行沒有那麼容易破產,雖然現在國家允許銀行破產,但真正到那一天的時候肯定會通過各種辦法去保障用戶存款的安全,比如啟用存款準備金、個人用戶優先於單位用戶獲得賠償,此外還會進行資產重組,引進有實力的投資,以承接破產銀行原來的資產和負債,保障用戶存款的安全。

所以50萬以上存同一家銀行仍然是比較安全的,而且你把錢放在同一家銀行辦理定期存款或大額存單,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因為你在同一家銀行存的錢越多,你能獲得利率上浮的空間越大。如果你把錢分散在不同的銀行,那你就喪失這部分上浮更多利率的收益。

第二、購買理財產品建議你可以分散投資

銀行理財產品不是存款,不是存款,不是存款,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只有存款才能保本保息,銀行理財產品是不能保本保息,這意味著理財可能出現本金虧本的情況,這個風險要自己承擔。

所以對於這種具有一定風險的投資,建議可以做分散投資,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而且一般情況下,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像存款那樣,不會因為你購買的理財產品多了就可以和銀行談收益率上浮空間,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是不確定的,你購買時的利率一般是預期的收益率,而不是最終的實際收益率。

所以如果你的錢足夠多的話,你可以在不同的銀行購買不同的理財產品,以此來分散風險,但是如果你資金少於10萬,那就算了,因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准入門檻基本都是5萬起步。

以上只代表個人觀點,不同意的歡迎留言噴!


貸款教授


把錢放在一家銀行裡理財,肯定是大忌,因為既使你把所有積蓄都放在一家銀行裡面存款,要是這家銀行倒閉,倒閉的銀行只負擔你50萬以下的存款,連存款都不保障了,銀行理財就更不用說了,起碼銀行理財的風險要大過於存款吧。

把錢放在一家銀行裡面理財,萬一這家銀行的工作人員把你的理財資金用作對外放貸,而放貸之後出現了投資損失,對方無力償還,銀行拒絕賠付,那你的所有錢不是都泡湯了嗎?此外,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都不能保障本金安全,都只是預期收益率,所以放在一家銀行理財的風險會很大,也沒有必要。當然,你把錢都放在四大行的銀行理財,可能風險會再小一些,但是四大行一般給出的銀行理財利率會小於中小銀行的理財產品。

我的建議是,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風險偏好,把錢分成四份,進行資產合理化配置:第一,拿出一部分資產用於存銀行和國債,這樣既確保你的流動性無憂,而且收益還相對穩定。第二,再拿出一部分錢投資風險較小的品種,比如銀行理財、寶寶類貨幣基金。

第三,可以買一些偏股類基金,雖然存在一定投資風險,但是專家理財風險也是可控的。第四就是購買一些P2P、信託等理財產品,這樣可以獲得更高一些的收入。只有通過風險從低到高的資產投資組合,才能既防控風險,又能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


不執著財經


視情況而定。

1.取決於你的資金量。

如果可以投入的資金量在100萬上下,我認為沒有分散投資的必要。因為目前很多銀行的高淨值客戶標準就是100萬,達到這個標準可以購買收益更高的產品。所以100萬左右的資金量最好放在同一家銀行。


如果可以投入的資金200萬以上,那麼建議可以分散一下,不要都放在一家銀行。畢竟現在資管新規規定,銀行理財不能剛性兌付,今後會出現理財虧本的情況。

2.取決於你的風險承受能力。

如果比較年輕,有穩定的現金流,那麼我覺得可以視理財收益率決定,如果一家銀行的理財收益率普遍較高,那麼都放在這家銀行也沒什麼問題。畢竟,即使虧損也不會對今後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年輕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如果年齡比較大,已經退休,養老的錢主要就是理財的資金,那麼還是保守一些,分散投資較好。

3.取決於銀行。一般情況下,大銀行理財投資風格穩健保守,小銀行出於吸引客戶的需要,投資風格較為激進風險也會相應增加。所以如果理財可以全部放在一家大銀行,儘量避免全部放在一家小銀行。


4.如果你所說的理財僅指銀行存款的話,那麼一家銀行最好不要超過50萬,因為我國的銀行存款保險制度每家銀行只能保50萬,超過部分不保,要視銀行破產清算的資產而定。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司南立冬


我個人認為是可以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對於存款

2015年起,我國正式實行《存款保險條例》,對於銀行破產倒閉,50萬以內的全賠,條例覆蓋範圍包括所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設立的法人銀行,商業銀行、城商行、農信社。”但是外國銀行在中國的分行,以及中國的銀行在海外的分行不納入,只保境內的法人,故而如果你不是在外資銀行存款或境外存款,那是沒問題的。

50萬的限額是如何得來的,主要是人行依據當初全國的賬戶餘額調查得出的, “從賬戶調查來看,50萬的限額覆蓋了所有幾十億個存款賬戶的99.63%”,所以這是一個賬戶覆蓋率非常高的限額水平,對於這部分人來說,你存在哪個銀行都一樣。

對於剩餘的0.37%,雖然說集中在一個銀行,理論上存在風險,但我國建國以來,就只有河北省肅寧縣尚村信用社及海南發展銀行倒閉過,且最終均由政府兜底,對比全國4000多家銀行機構數量,倒閉率不足0.05%,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實在擔心存國有大行,這些屬於大而不能倒的企業。

二、對於理財、基金等其他產品

這類產品與存款不一樣,均不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因此你存在哪個銀行都一樣,破產後只能等銀行的清算,而非說這些就沒得賠償。當然清算是最差的情況了,一般來說ZF均會救市,真正被清算的銀行少之又少(比如我國的廣東華興銀行,歷經十來年,最終重組成功,只要企業有救,政府就不會輕易放棄)。

而從國際上來看,金融機構倒閉以後,辦理清算的案例也少之又少。大多數都是通過收購承接,通過存款保險基金提供一定的財務支持進行公開招標,讓健康的機構收購倒閉的機構,讓好的機構承接這些倒閉機構的全部或大部分資產負債。

美國從2008年以來,共倒閉512家銀行,主要是中小型銀行,其中95%的案例是收購承接。真正清算的只有10多家,佔2%,還有一些大的銀行實行了救助。所以倒閉了,並不一定會關門大吉,可能重組後又繼續經營了。

PS:不要被美國倒閉的銀行數量嚇到,美國的銀行基本都是私立,相互競爭激烈,抗風險能力也較差。但我國的銀行基本都是央企,國企,且具有一定的壟斷性,整體上抗風險能力遠遠高於美國的銀行,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倒閉的銀行機構如此之少。

三、總結

綜上:無需杞人憂天,50萬元以內,在哪都一樣,50萬元以上,也並非一定有風險,畢竟在我國銀行倒閉被清算的幾率約等於0,實在不放心,放國有大行,則連≈0的幾率都抹殺了。


鯉行者


溯源認為:將所有的錢放在一家銀行理財,這是對自己辛苦賺來的財富不負責的一種做法,風險過於集中,同時並沒有充分兼顧理財的便捷性、安全性、收益性等。所以溯源不建議將所有的錢都放在一家銀行理財。這種做法其實壓根就違背理財的基本原則,說難聽點這就是懶人的做法,沒有思考規劃,即使獲得一定收益,也是被動收益,並不沒有將資金效率發揮最大化。俗話說的很好,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這明顯的就是你不理財,或者說不負責的理財。

違背理財分散性原則

我們知道不管何種形式、何種途徑的理財,都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即使最安全的銀行存款,理論上也存在銀行破產,無法提取的風險。況且今年以來包商銀行被接管、渤海銀行遭天價罰單,已經很能說明了。雖然2015年開始,我們國家也實施了存款保險制度,但單一銀行單一身份證下本息合計賠付最高50萬限額,這種情況下,將所有錢都存放在同一家銀行理財,風險敞口太大了,違背了理財的首要原則。

同時,銀行業激烈競爭,其某一家銀行的經營思路會保持一定的延續性,有的銀行會重視風控,有的銀行為了存款規模可能暫時將風控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這樣勢必造成各家銀行對接、代銷的理財產品風險度不一樣。如果儲戶所存放的銀行正好是激進型,或者階段性激進型戰略,那該行的產品風險會趨於一致,即絕大多數理財產品都是高風險高收益,客戶很可能會面臨所有產品全軍覆沒的風險。

總結:從理財分散性原則上,投資要分散銀行的同時還要分散理財於不同風險的產品。

違背收益性原則

理財中,在適當分散風險的前提下,我們還要兼顧收益性,這樣才能使的資金的理財效率最大化,才能達到理財的目的。假設儲戶一把梭,統統購買銀行的貨幣基金,而當前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基金2.4%上下,上月CPI數據為3.8%,這樣實際上還虧損1.4%,即財富縮水1.4%。那何必折騰,這個理財就沒有意義了嘛。

舉個最簡單例子,最近兩年火爆的銀行大額存單。30萬起購,三年期限產品,四大行的回報率都在4.2%上下,而相同期限、金額的中小銀行能到4.8%左右收益。即使是最常見的定期存款,股份制銀行和四大行5年期可能在3.5%,而城商行之類的可達4.2%。例如工行5年期掛牌2.75%,而成都銀行4.2%。(作圖成都銀行、右圖工商銀行)

違背便捷性原則

我們存錢於銀行,或者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得要考慮便捷性。雖然目前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路邊買份早餐都可以使用支付寶、微信以及銀聯閃付等,但還是有很多業務需要儲戶親臨銀行物理網點。比如,大額取現,儲戶需要預約,到了銀行還要取號排隊等候,再比如銀行卡丟失,電話或者移動端掛失之後,儲戶還得需要到銀行櫃檯辦理補卡手續等等。如果選擇的銀行物理網點分佈不均、或者網點較少的話,儲戶不得不來回奔波折騰。

舉個真實的案例,我老家達州宣漢某鎮,一表哥在外務工,家裡老人突然生病,其錢存放在當地的農商行,同時是定期存款,而該農商行也沒有APP移動端,家裡人著急,但是農商行按規矩辦事,無奈之下只得連夜從杭州飛回達州。來回花去機票費近4000元,而提前支取的利息還不夠買這來回的機票。

銀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銀行作為一個服務型行業,理應在服務質量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很多銀行恰好相反,將自己置於一種管理者的地位,傲慢的對待客戶屢見不鮮。微笑服務成為一句口號,很多銀行的客戶經理在講解理財產品時間,極其不耐煩,櫃檯員工耷拉著臉,儲戶走進這樣的銀行,辦理業務體驗極差,對儲戶的友好度很低。

最重要的是,一些中小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專業素養極差,對本行的理財產品的認知僅僅停留在名稱上,比如該產品是保險,該產品是基金,該產品是存款類,換言之他們在給客戶講解是,只是一味的強調這是什麼,而不會提及或者鮮有提及風險體現在那些方面,其潛在的收益如何,客戶可能要承擔怎樣的風險。

銀行系統故障、升級等

每一家銀行,間隔一段時間之後,其數據庫會進行升級備份維護,或者整個系統升級。這樣的事件幾乎每一位和銀行有過交集的人都會遇到,而這樣的系統事件是不可預知的。雖然銀行會提前在官網公告,但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在涉及辦理銀行有關的業務時不會提前瞭解這些。90%的儲戶都是在打開官網或者手機APP端,然後看見一則公告,由於系統升級,某段時間內無法辦理業務,敬請諒解之類的話,儲戶能幹什麼,只有嘟囔一句髒話退出而已。如果你選擇的銀行剛好在你急需用錢時出現這種情況,請問你如何處理?


綜上:將所有的錢都集中存放在一家銀行夠買理財產品,這是一個糟糕的理財決定,該決定違背了理財的基本原則,同時自身的體驗也極差。銀行理財要根據自身的特殊情況,提前思考規劃,在安全、便捷、收益等之間尋求一個最佳平衡才是合理的理財。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陶子認為,把所有的錢放在同一家銀行理財,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第一,同一期限,同一保本程度的理財產品,不同銀行利息差距很小,利差套利空間基本不存在,找一家銀行買理財可以節約不少時間精力,畢竟時間也是成本嘛。第二,中國的銀行,尤其是大銀行,倒閉風險可以說基本沒有了,隨便買理財,不存在銀行倒閉錢打了水漂的情況。

如果大家都是買基本無風險的貨幣基金,反正利率都一樣低,風險也差不多,隨便找家銀行買了也無所謂。然而,如果計劃分散投資,尤其是不同風險金融產品的分散投資,我就不建議大家把所有的錢放在一家銀行了。

大部分人投資,不僅僅有保值需求,還有增值需求,這就意味著,你的錢不能只用來買貨幣基金,還要買一些中風險甚至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還是以貨幣基金為主,中高風險的產品不是沒有,而是專業度遠不如大型基金,收益率也不如。因此,為了讓你的錢在等風險的前提下增值更多,建議還是買債券式基金或者股票式基金,不要全部放在銀行理財中。

當然了,如果你有時間,也愛好研究投資,可以在證券公司開戶,個人直接炒股,做得好的話,既能享受收益,還能滿足個人愛好,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