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生活探索盈利之道

即便率先在生鮮電商中實現盈利,本來生活網對於接下來的發展節奏依舊十分謹慎,畢竟這僅僅是一個起步。

本來生活網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其已擁有3600萬穩定客戶,2018財年實現全年盈利。對於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本來集團創始人喻華峰表示,本來生活網將衝擊1億元的盈利目標。即便率先在生鮮電商中實現盈利,本來生活網對於接下來的發展節奏依舊十分謹慎。本來生活網COO兼本來鮮負責人丁秀洪認為,生鮮電商是一條漫長的賽道,是馬拉松而非百米短跑,太快和燒錢的風險都是100%,不追求快速成功,不急功近利,著眼未來建立競爭力才會走得更遠。

本來生活探索盈利之道

“生鮮電商該趟的坑我們一個都沒有落下。”一路走來,本來集團創始人喻華峰如此總結自己的七年創業之路。確實,規模擴張、燒錢補貼、成本高企……生鮮電商的痛點、難點,本來生活網都沒有繞過去。按照喻華峰的說法,本來生活之所以能夠跳出這些坑,是因為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本來生活網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年多,並且前五年多和絕大部分同行一樣沒有盈利。那段時期,生鮮電商企業的策略大同小異,通過燒錢補貼獲得流量,擴大市場規模,只不過收效甚微。一旦沒有補貼,不少客戶也隨之離去。
面對沒有粘性的客戶和高企的成本,本來生活網內部開始討論企業接下來該怎麼走。經過內部激勵的爭論,2016年7月,喻華峰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不再燒錢貼補用戶,將公司整體轉向“有效益的增長”。在同行們繼續搶流量的時候,喻華峰如此決策無異於冒險,但好的一面是運營成本將大大降低。目標定下後,本來生活網找到了自己的節奏,針對生鮮電商的痛點從精準用戶定位、產品品質、物流配送、成本控制等方面發力。

從源頭抓品質

居民收入提高與消費升級,使得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了生活品質付費,尤其在民眾注重食品安全的當下更是如此。


“做生鮮電商的人都知道,對於用戶而言,食品安全與產品品質最重要,但這一點也最難掌控。”本來生活網品控負責人胡小龍在接受《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記者採訪時指出,消費升級後消費者願意為提升生活的品質付費,要抓住這部分客戶,產品品質的把控無疑是關鍵一環。
“我正在做農藥殘留檢測。”2019年12月17日,本刊記者在本來生活網華北倉採訪時,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對各種產品就行各項檢測,一旦發現問題就會迅速處理。
“這項檢測只是我們品控的一個環節,品控人員還會在庫內巡檢,對不同溫區貨架商品的儲存溫度、儲存週期等建立標準,隨時監控,巡檢信息也實現了數據化,即時體現。此外,我們還建立了嚴格的果蔬出貨、加工標準,明確了質量指標,人員操作要求細化至挑選手法、包裝方式等各環節。”胡小龍表示,記者目前看到的只是庫內管控,而產品在入庫前也就是從生產端,本來生活網已經開始嚴格把關。
“褚橙是我們的知名大品,儘管已經合作多次,但本來生活網的品控團隊還是會按照程序,多次前往褚橙生產基地查看褚橙生產標準情況,採摘期間全程駐廠。”胡小龍進一步舉例說,在褚橙入倉後,品控人員會全部再次開箱,檢測褚橙尺寸、重量、顏色、口感、瑕疵等,以提升用戶對褚橙品質的體驗。“正因為褚橙是明星產品,所以我們更加謹慎,這種謹慎也讓我們博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在2019年的褚橙季,單件5公斤的不同品級褚橙,僅在華北倉一天就可銷售9000件。”胡小龍說。

“從源頭抓起是嚴格品控的重要一步。”胡小龍介紹,本來生活網在全球近200位專業買手深入產地直採,在世界各地發掘品質最優的產品,比如加拿大的北極貝與北極蝦、厄瓜多爾的白蝦、智利的三文魚與車釐子等。而發掘出優質產品也並不意味著能夠馬上採購來銷售,在產品准入管理上,本來生活網建立了完善的供應商准入機制,包括供應商管理、驗收監測、加工巡檢以及配送質量等,能夠在本來生活網上銷售的產品都要經過一系列的嚴格審查,涵蓋了工藝指標、微生物指標、食材理化指標等內容。
為此,本來生活網在相關人才與設備方面也進行了大量投入,其華北、華東與華南倉都設置有專門的實驗室,對包括果蔬、鮮肉在內的各種產品進行瘦肉精、農藥殘留、汙染物(重金屬元素)、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等進行檢測。
為進一步把控產品品質,2019年本來生活網與國際知名的第三方機構SGS合作,打造農產品全程追溯源品控體系。“在與SGS的合作中,本來生活網與供應商都不會提供樣品,而是SGS直接在本來生活網下單不定期抽樣檢查,以保證了檢測的準確性與真實性。通過定期送驗與飛行檢查相結合,雙重確保食品安全。”胡小龍表示,目前本來生活網的農產品檢測報告出來後,全部上傳本來生活網的前臺頁面,消費者可以直接查看。

物流保時效

由於生鮮本身的特殊性,“安全、品質、新鮮”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從“前方一萬公里”開始直至“最後一公里”都需嚴陣以待。實際上,不論是果蔬還是海鮮、肉類,這些商品的保鮮期都非常有限。統計數據顯示,禽蛋類、果蔬類和肉類生鮮商品的貨損率在3%~10%不等,非生鮮類產品的貨損率遠低於這個比例,有些僅千分之幾的貨損率。因此,為了保證產品的品質與新鮮度,減少貨損,倉儲物流也必須跟上。
“本來生活在全國6萬平方米的倉庫,以華北倉為例,每個倉庫均配有常溫、冷藏、冷凍三大區域,其中又細分為8個溫區,以滿足不同商品的要求。”本來生活網物流中心副總經理張金標在接受《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貨損率居高不下一直是生鮮電商的痛點,也是成本所在,要降低貨損就必須在倉儲物流配送上著力。而要保證生鮮電商的產品配送質量,就必須保證生鮮產品供應鏈的上中下游每一個環節保持生鮮產品的“鮮”。從產地預冷、自動化冷庫貯藏、全程冷鏈運輸到末端配送的冷鏈配送全過程中,每一個過程都要通過不同的溫區保存好生鮮產品,這就需要針對不同的溫區進行區別對待。


“除了倉儲外,物流配送對於生鮮電商而言也非常關鍵。”張金標介紹,在物流配送上,本來生活網自建物流微特派快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特派”),開通了今夜達、次日達服務。為了滿足不同食品從出庫到被送到用戶手中的溫度要求,本來生活網還研發了專業冷鏈保溫黑箱,蓄冷更長且環保可循環。
微特派成立於2011年4月,其誕生還早於本來生活網。業界對此評論認為,微特派作為自建物流,無疑是本來生活物流配送的一大保障,在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降低貨損,降低成本。
在倉儲物流上的投入無疑是有效果的,在貨損率居高不下的生鮮行業中,本來生活網的貨物損耗率為0.4%,倉庫盤點準確率高達99.999%,在業界處於領先地位。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本來生活網在物流配送上也在尋求第三方的合作。2019年12月18日,本來生活網協同順豐供應鏈,全面升級生鮮冷鏈,生鮮配送區域將覆蓋全國28個省級行政區。
用品質贏得客戶,以物流提升時效。儘管從2016年開始,本來生活網因不再燒錢補貼丟失了部分客戶,但是通過用戶精準定位、產品品質把控、配送時效提升等一系列的舉措,本來生活網在提升高品質客戶粘性的同時,也贏得了口碑與市場。(本文刊登於《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2020年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