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蜀国会怎样?

河北薛之谦


首先要澄清一个论点,庞统不是在落凤坡被射死,而是在攻打雒城时被乱箭射杀,之后被刘备安葬于落凤坡。也就是落凤坡是庞统的最后归属,但是却不是其伤亡的第一现场。



姑且不必详细考究庞统在哪里被射死,而回到题主重点问题,若在此战(为了避免再次将死亡地点搞混,故而不提地点,而用此战代替)中,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蜀国会怎样的问题。


我的观点是蜀国可能会灭亡的更早!

蜀国的实际国情需要

刘备在赤壁之战以前,是多年漂泊流浪,几无立足之地。自从诸葛亮到东吴促成吴刘联合攻曹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局面,刘备也在这一胜利果实下,乘胜拿下了荆州,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但是这个根据地并不是那么稳固的,因为吴刘联合攻曹,东吴出兵最多,且是在刘备逃亡之际订立的盟约。一方面是帮助刘备脱险,另一方面才是联合攻曹,但是最后的胜利果实却被刘备占了大半。东吴不仅没有得到预想的胜利果实,还损兵折将失去了统兵都督周瑜,所以自然对于这个共同的战果时常挂在心里,时刻想要收归自己的掌中。这也是荆州后方不稳的最大隐患。


庞统与诸葛亮专长不同,谁更适合驻守荆州,治理荆州?

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才,优于将略”。而庞统“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诸葛亮治国安邦之才高于庞统,庞统奇谋之才高于诸葛亮,他们是各有所长,互为补益。在刘备集团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时局背景下,刘备更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根据地,也就是稳定刚刚到手的荆州比拿下益州更重要。刘备也正是根据他们二人的特点作出不同分工的决策,同时也能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


如果此时刘备安排庞统来治理荆州,换成诸葛亮随军去攻打益州,那结果可以想象会有多么糟糕。刘备在安排庞统担任耒阳令的时候,庞统就因为“不治”而被罢官,且不说到底是庞统不愿意治理一方,还是根本不擅长治理一方,总之如果安排庞统来留守荆州,稳固后方就是一个极大的风险。庞统极有可能再次因为之前的原因将刚刚到手的荆州停之、任之。最后导致荆州提前被东吴夺走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荆州得而复失,那么刘备集团再次面临流浪的局面,而且诸葛亮也假设在进去西川的战斗中被射死。那么如此一来,刘备集团是进取西川夺取益州勿望,既得的荆州统治也摇摇欲坠。连建议蜀国之路都会变得更加的艰辛,至少建立蜀国需要推迟多年才能完成。


谁更能担任刘备托孤重任?

那么我们再假设诸葛亮被射死在进去益州的路上,庞统也将荆州后方治理得很好,荆州很稳定的掌控在刘备集团手中,蜀汉也如期建立,单纯考虑蜀汉未来发展情况。

刘备建立蜀汉之后,面临的是关羽、张飞的去世,在冲动的伐吴一战又以失败而告终,那么刘邦不可能托孤给不太擅长治国的庞统,而“糜竺、孙干、简雍、伊籍,皆雍容风仪”,难当大任,同时他们也难以控制武将集团、难以平息益州集团的权贵利益之争。所以这个时候蜀汉很难再维系下去,蜀汉也因此可能会更早地走向灭亡。


浩中一内


如果落凤坡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那么蜀国享国的时间会更长一点,不会短短几十年就灭亡的。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么卧龙和凤雏谁更厉害一点呢?


我认为,论军事,庞统胜过诸葛亮;论治国,诸葛亮胜过庞统。这一点,从刘备攻打益州,让庞统作第一军师,而把诸葛亮留在荆州镇守能够看出来。

在刘备的心目中,庞统的军事能力要远远胜过诸葛亮的,否则打益州如此重要的战役,怎会把诸葛亮晾在一边,单单带着庞统出征呢!

司马懿曾对手下说:“诸葛亮素来谨慎,不喜弄险。”司马懿与诸葛亮打了一辈子交道,对诸葛亮算是相当了解的,这句话直接道出了诸葛亮的作战风格。


诸葛亮打起仗来,四平八稳,如何摆阵,如何调兵,如何退兵都有一套既定流程,这样打仗虽然不至于全军覆没,但是太过呆板,不够灵活。

“兵者,诡道也!”,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必须随机应变,这一点诸葛亮做的很不好!

魏延曾经灵感突发,提出了子午谷奇谋,“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结果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弃之不用,令无数后人深表遗憾。

区区五千人,让魏延放手一搏,有何不可呢?诸葛亮太过谨小慎微,又有些固执己见,固然不会同意魏延的奇谋。



反观庞统,要比诸葛亮灵活多了。

庞统曾经提出了鸿门宴的计策,在刘备与刘璋宴会之机,“趁席间杀之”,但是刘备念同宗之情,不忍杀之。

后来,庞统又给刘备提出了上中下密计:上计,挑选精兵偷袭成都;中计,假装回荆州,诱骗刘璋大将,将其斩杀,随后进攻成都;下计,打道回府,回荆州。

刘备思考再三,认为上计太过冒进,中计不急不缓,于是采纳了中计。



可惜的是,庞统大业未成身先死。假如庞统不死,那么刘备会怎么样呢?

首先,蜀汉同样会建立。庞统已经制定了战略,刘备按照战略实施,一定能打下益州。取了益州之后,再一路向北打,攻取汉中,刘备就可以称帝了。

其次,夷陵之战不会惨败。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倾全国之兵攻打吴国,身边只有黄权和程畿两个三流参谋,倘若庞统活着的话,刘备应该会带着庞统出征的。

凭庞统的军事才干,绝不会犯联营七百里这种低级错误,所以陆逊火烧连营也不会发生,刘备也不会白白损失七十万人马的。


如果庞统打的好,或许能把荆州取回来;就算打的一般般,或许能分得荆州几个郡。

最可能的情况是,双方势均力敌,打了几场之后,各有胜负,刘备意识到吞并吴国不可能,孙权发现打败蜀国很难。最后双方各让一步,坐到了谈判桌旁,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决定平分荆州。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三国鼎立将持续很长时间,蜀汉也不会这么快灭亡的!


一半秋色


庞统号凤雏,诸葛亮号卧龙,当年刘备落魄访贤时,曾找到了诸葛亮的好友“水镜先生”——司马徽。

当时司马徽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向你推荐两个人吧”。刘备说:“多谢”。于是司马徽对刘备说:“得卧龙凤雏一人可安天下”。

刘备最后把诸葛亮和庞统都收到了麾下,二人都成了他的军师中郎将。

然而就在公元214年,庞统以军师的身份跟随刘备夺四川,在和刘璋死磕时,庞统被敌人乱箭射死,庞统临死前大呼“此乃天意也!”原来他死的这个地方叫“落凤坡”。



当时诸葛亮没在刘备身边而是留守大本营荆州,诸葛亮在庞统出发前叮嘱他不要急于冒进,庞统认为诸葛亮怕他抢了头功,所以没听诸葛亮的提醒,急于求成所以被敌人射杀。

假如在落凤坡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你觉得蜀国会怎样呢?

假如“落凤坡”射杀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换言之留下庞统辅佐刘备和后主刘禅,我认为刘备死得更快,后主刘禅也不会统治蜀国三十多年,兴许亡得更快。

其原因就是庞统的暴脾气不会笼络人,像诸葛亮这样好脾气的人他都怀疑,要知道庞统还是诸葛亮推荐给的刘备,庞统小肚鸡肠认为诸葛亮和他争功。




讲真庞统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胸怀,也没有诸葛亮鞠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风格,庞统急功近利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从他不顾实际情况贸然进四川这件事来看,刘备后来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他也不会阻拦。

诸葛亮如此精明和能掐会算,尚且六出祁山功亏一篑,何况庞统胸怀狭窄,他更加不能做好后方的安排。就凭庞统的暴脾气,他和同样是刘备肱骨之臣的刘巴和法正必定合不来。

刘巴和法正都是旷世奇才,诸葛亮对二人尊敬有加,庞统就未必对二人感冒。尤其刘巴自视清高,一般人他还真看不上,当初刘备都不入他的法眼,只是后来没办法才投降了刘备。




刘巴对诸葛亮还是很佩服的,他和诸葛亮、法正等人一起制定了《蜀科》,它是蜀国的第一部法律。试问庞统有这样的胸怀吗?想想他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

诸葛亮乃百世一出的奇人,他尚且无法逆天行事,无法改变蜀国灭亡的最终结局,难道庞统比诸葛亮更厉害吗?

其实水镜先生早就看透了时局,他对刘备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意思是说二人只能得一人才能得天下。他接着又说了下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刘巴字子初,法正字孝直)。意思是说刘巴和法正死一人,汉室难兴,后来他俩先后去世,因此诸葛亮没有了后援和帮手,所以六出祁山无寸功。这都是刘禅听信宦官黄皓之谗言所致。



综上所述,庞统不比诸葛亮更高明,也不如诸葛亮平易近人,诸葛亮不能完成的使命,庞统同样改变不了蜀国灭亡的宿命,你觉得呢?


秉烛读春秋


庞统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意外战死,刘备急调诸葛亮等人带兵前去支援,最终刘备夺取了益州。

从整个过程来看,即使没有诸葛亮,刘备夺取益州也是必然的。所以假设诸葛亮在夺取益州过程中意外身亡,刘备有庞统等人的辅佐,一样能够拿下益州。

关羽坐镇荆州这个史实,不会因为没有了诸葛亮而改变。荆州方面大概率和史实一样,荆州丢失关羽被杀。由于曹操对待汉中的态度,汉中方面大概率也会和史实一样。

这时候与史实不同的就是,多了一个庞统,少了一个诸葛亮。就因为这么一个变化,历史就会因此而改写!

刘备取得益州之后,益州就同时存在三种势力。久居益州的本土集团,刘焉带过去的集团,再加上刘备带过去的人马。这时刘备的情况就变得异常复杂。

在这段时期主要是诸葛亮在治理的。此时没有了诸葛亮,那么谁才能胜任这个角色呢?

史实上诸葛亮死后,是由蒋琬继任丞相一职。陈寿也评价“蒋琬方整有威重!”蒋琬也是跟随刘备入蜀的,属于刘备带过去的原班人马。

看来诸葛亮这个角色很有可能会由蒋琬来替代。问题是诸葛亮死了,所以蒋琬也必须死!

蒋琬跟随刘备入蜀之后,被任命为广都的地方长官。刘备去巡查广都时,发现蒋琬什么事都不干,整日喝得酩酊大醉。刘备当时就要杀掉蒋琬,是诸葛亮求情才没有杀蒋琬。

所以诸葛亮在夺取益州的时候死了,蒋琬也就被刘备杀掉了。

陈寿把庞统比作曹操的荀彧,把法正比作曹操的郭嘉。

庞统早期在孙权那里不被认可,到了刘备这里还是不被认可。如果不是鲁肃和诸葛亮的举荐,庞统依然还是默默无闻的角色。庞统的这个性格,也是会影响到刘备的选择。

法正一直受到刘备的喜爱,这一条也就够了,所以法正也很有可能会替代诸葛亮的位置。

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很难能把益州的复杂状况处理好。或许由于这个原因,刘备也不太可能把这个位子交给法正。所以法正也是在两可之间。

如果法正替代诸葛亮,蜀国境内势必长期不稳。刘备恐怕也就无暇他顾,估计蜀国就此龟缩在那里了!

如果庞统替代诸葛亮,肯定会比法正要好的多。这时候,一要看庞统和法正谁能摆平谁?二要看庞统和法正谁能熬过谁?

如果庞统熬过了法正,那么庞统基本上就和诸葛亮一样了!

庞统没有诸葛亮那样过于谨慎的毛病,所以在用兵方面可能不会那么拘泥。

或许魏延提出的“兵出子午谷”建议,以庞统的秉性,大概率会同意这个出兵方案。

这时候历史的走向,就看魏延“兵出子午谷”能否成功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落凤坡下失卧龙,五丈原前是凤雏,三国争霸谁能统,疑是大魏长久治。

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卧龙的意思就是沉睡的龙,凤雏的意思就是初生的凤凰,一个是龙,一个是凤,龙而前而凤在后,龙和凤在世人心目中,孰重孰轻自有答案。

庞统之才与诸葛之才有很大的区别,庞统之才显得非常张扬和外露,诸葛亮之才显得更加沉稳和低调,早年庞统的名声远超诸葛亮,庞统成名于襄阳名士司马徽的一句话:南中士子没有人可与庞统相比。

司马徽之所以推崇庞统,是因为庞统主动上门与司马徽交谈并显示出的博学与口才,当然了,司马徽在说这话时,并不认识诸葛亮,当年轻的诸葛亮还在隆中耕读时,仅仅年长诸葛亮2岁的庞统已经开始出名了。

很少有人知道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其实是亲戚关系,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统的堂兄,同时也是庞德公儿子的庞山民,虽然民间流传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从诸葛亮与庞统的个人经历来看,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好。

诸葛亮的好友是徐庶、孟建、石韬与崔州平,庞统的好友似乎没有明确的记载,也许东吴的陆绩与顾劭算两个吧,虽然诸葛亮与庞统都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但是两人的分工是完全不同的。

诸葛亮投靠刘备后的第一个任务是作为使者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圹葛亮圆满完成任务,并为刘备建立与孙权平等的同盟关系。

庞统投靠刘备后的第一个工作是出任耒阳县令,结果庞统在任上不理县里的政务,居然还被免官,后来还是在鲁肃和诸葛亮的联合保荐下,并且经刘备与庞统亲自交谈后,刘备才重用庞统,任命他为治中从事,这可是刺史的高级佐官。

当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后勤部长,为刘备足兵足粮食,充实赋税之时,庞统则更像一个谋士为刘备谋划战术,在刘备西进川中夺取益州之时,庞统起到了举重轻重的作用。

不仅在刘备与刘璋会面时要求刘备拿下刘璋,一举定成都,可被刘备拒绝,之后庞统再次为刘备提出夺取益州的上、中、下三计,刘备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中计,之后夺取整个益州更是庞统计谋的延伸。

但是庞统作为一个谋士,居然把自已给战死了,这可是极大的讽刺,一个不能保护自已的谋士,又怎么能指望他保卫这个国家呢?放眼整个三国,在战争中战死的武将倒是不太,战死的谋士恐怕就是庞统一人了。

三国演义中庞统是被刘璋手下大将张任伏击而死,作为一个谋士,居然被人伏击而死,这谋士的水平实在不怎么样。

如果说诸葛亮是一个各方面综合能力均较强的均衡生,那庞统就是一个偏科生,庞统也许是一个类似于郭嘉的天才谋士,但他除了谋略,恐怕也做不了什么?做县令或不理县务,一个不能把小事做好的天才,也注定做不成大事。

庞统其实有点像曹魏阵营的郭嘉,不过正史中郭嘉的谋略似乎强于庞统,郭嘉谋略虽强,但是除了谋略之外,郭嘉似乎也没有别的特长了,治事内政没有经验,行军打仗更是不行,庞统也是这样。

如果在落凤坡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那么将是蜀汉的大不幸,而是魏国的大幸,如果诸葛亮去世,刘备托孤还能托给谁呢?当时法正也去世了,关羽、张飞都去世了,也许托孤大臣算庞统一个吧,也许还有李严、魏延、吴懿等人。

如果将庞统的能力与诸葛亮的能力作一个数字对比的话,我认为会是这样:

智力:诸葛亮98分,庞统95分

内政:诸葛亮100分,庞统60分

军事:诸葛亮95分,庞统90分

谋略:诸葛亮90分,庞统95分

为人处事:诸葛亮100分,庞统90分

很难想像一个不愿意管一县事务的执政大臣会将一个国家管理得好,庞统如果执政一定比诸葛亮执政要差得远,除了执政能力之外,没有诸葛亮的蜀汉将面临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

诸葛亮在,以法治国,重用荆州士人,拉拢东州武人,打压益州豪强,才是保证蜀汉的长治久安,当然三国之中都有内部斗争问题,只要不损害根基,也不致于在庞统手上亡国。

对于北伐,这可是刘备时代确定的国策,包括刘禅在内的蜀汉掌权者,都是贯彻执行这一国策的,没有诸葛亮的蜀汉北伐,是凶多吉少,武将方面只能依赖魏延,谋主则是庞统。

如果庞统与魏延两个人的冒险主义抬头的话,那将是蜀汉的灾难,蜀汉国小力弱,经不起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历史上因为一场战争而导致亡国的例子多的是,如果子千谷奇谋这种谋略能够让魏延与庞统冒险的话,那么蜀汉注定会亡国在这一场战争中。

如果庞统与魏延失败,蜀汉就会亡国,蜀汉一亡国,东吴必定唇亡齿寒,迟早还是会败给曹魏而亡国,那么曹魏肯定会统一天下,而且必定是在魏明帝曹睿手中,如果曹魏统一天下,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司马代魏。

因为司马懿是在与诸葛亮的战争对峙中强大起来的,而成为曹魏实际上的最大的权臣,曹睿晚年的曹魏,只有司马懿一个人能对外征战,而且百战百胜,除此之外,曹魏再无人才。

历史就是这么无奈,往往一个人的生死,就会影响历史的走向,比如诸葛亮,比如庞统,卧龙若是游天下,哪有凤雏展翼飞?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这个如果太难实现了。

如果是演义的话,入川前诸葛亮就严肃叮嘱过庞统,庞统认为是孔明在轻视自己,于是贪功冒进,中了埋伏,不幸牺牲于落凤坡。

如果是历史的话,没有落凤坡,庞统死于雒县战场上的流矢。庞统当时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出谋划策亲上战场,而刘备前一任的军师中郎将正是诸葛亮。

同样上战场,诸葛亮在任上活下来了,庞统在任上死了,只能说生死有命。

如果硬把诸葛亮摁死,庞统的确有几率担任诸葛亮的位置。毕竟之前“亲待亚于亮”,且他和诸葛亮是同学,同为荆襄士人,跟着关羽留守荆州、亲好老东家孙吴、同时做个一流谋士绝对足够。

只是诸葛亮对于刘备和蜀汉的意义远非区区一个谋士。汉中战时,刘晔就已经把诸葛亮置于关张之前,对曹操说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是仅次于刘备的第二号人物,是不可多得的卓越相材。更不提最初刘备走出荆州困局乃至与东吴结盟打赤壁,全是诸葛亮的手笔。

资历,能力,威望缺一不可,不是刘备对谁亲密谁就可以掌权,如果诸葛亮真死在战场了,那么有相当一段时间都无人能填补这个空缺。再保险点,把那块权力化开,分给多人担待也不是不行。

诸葛亮那个位置,不仅对能力有极高要求,对心志、私德、情商、格局全都高要求。

托孤大臣常有,做到诸葛亮那般极致的却是凤毛麟角。

心志稍有一点不坚,夷陵大败后刘备咽气、举国叛乱时,就接受曹魏递来的橄榄枝、带着阿斗欢快的投降称臣了。


巨丰禾影视娱乐资讯


庞统是谁。诸葛亮又是谁。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成立,以诸葛亮的谨慎性格根本就不可能死在落凤坡。

诸葛亮一生从不弄险,谨小慎微的他怎么可能会被人埋伏,即使被人埋伏也不可能没有保身之计。所以此问题不成立。


既然题主已经提出来了。那就假设回答一下。当然这回答也是天马行空,放飞思想了。

首先诸葛亮必须要死在落凤坡,而后庞统必然掌握刘备智囊中枢。但我们要考虑另一个人,这就是法正。这个人必须要说一下,法正原来是刘璋手下,并不受刘璋重用。这才起了反心,投降刘备引刘备入川。战胜刘璋以后,法正就成了刘备的谋主。也就是说诸葛亮不是第一军师。真正的军师是法正,刘备征汉中,斩夏侯,法正一直在刘备身边。诸葛亮却在后方搞后勤呢!



法正其人大家都知道,是个睚眦必报之人。但凡是当年的罪过他的人一律弄死。没有幸免的。

这就引出来了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庞统是以军事谋略见长,并不是以内政治理见长。所以他和法正势必形同水火,不可调停。就算是刘备可以平衡他们,可也没办法阻止他们暗地里争斗。他们之间必须有一个人要死。一旦庞统死,蜀汉必亡。因为法正没多久也死了。

一旦法正死,蜀汉也亡。因为庞统根本就不是内政人才。根本就不可能像诸葛亮一样既能平衡益州三股势力,也不能有效治理蜀中。早晚三股势力闹内讧,蜀汉政权不攻自破。


在退一步,法正庞统和谐相处了。法正势必主外,那庞统只有主内。因为一山不容二虎,不可能这两人都去一个领域,他们都不是甘居人下之人。那结果会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下,法正主外必然急功近利,对曹魏猛烈攻击。我们知道三国之中蜀汉势力最为弱小,对与法正倡导的猛攻之法,后勤是根本就保障不了的。而庞统呢!他在后方虽然能够勉力支撑,那也必定捉襟见肘。这在诸葛亮时代就已经证明了。一旦蜀汉穷兵黩武,后勤供应匮乏。前线部队势必被曹魏击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刘备退守汉中都是最好结果。此时关羽还会进行襄樊战役,同样战死沙场,丢失荆州。刘备的战略布局顿失一足。目前益州只能自保,荆州全境丢失。孙吴,曹魏虎视眈眈。南方孟获就会提前造反,对蜀汉政权造成巨大伤害。


按照历史进程法正已死。就算不死让他去征讨孟获,他也只是征讨而已,不可能像诸葛亮一样使用怀柔政策,攻心为上之计。所以孟获就几次三番的造反,时刻骚扰南方。刘备不得安宁,蜀汉政权一片混乱。外部威胁时刻存在。庞统法正就是有通天之能也是无力回天的。因为他二人都是杀伐果断之人,并不具备诸葛亮的扶危救困之术。

关羽死后,刘备也不具备调动全国军队进攻孙吴的能力。家里的情况都自顾不暇了。何况已经没有可调之兵呢!一气之下,刘备一命呜呼,托孤给法正庞统。此二人开始把持朝政,明争暗斗,结党营私消耗了蜀汉最后一点国历之后。不等曹魏孙吴进攻,自己家里先打起来了。以法正的性格不论输赢都要投降,或者曹魏,或者孙吴。



庞统胜则独木难撑,蜀汉亡。庞统败法正必反,蜀汉亡。

所以说诸葛亮死蜀汉必提前灭亡。


雨夜构想


一个凤雏,一个卧龙,“水景先生”向刘备推荐诸葛孔明时,曾遗憾的说,诸葛得其主,不得其时。

落凤坡写的是凤雏庞统在落凤坡被弓箭射死的事,凤雏自命不凡,但他毕竟还是比诸葛亮差一点,他看不出自已的生死在何时何地结束。而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非庞统等常人能比,诸葛亮决不会去落凤坡挨箭的。


丛中笑6603


卧龙、凤雏都是旷世奇才,但说得一而安天下,那还得看客观条件。

他们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绝对的具有扭转乾坤的能力,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

诸葛亮更注重名声,做事谨慎,事无巨细;庞统更注重实效,只求结果,决不拖泥带水。

从历史史实看,不是诸葛亮没有本事,是蜀汉的实力决定了诸葛亮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诸葛亮病逝后,蜀汉能够继续维系近三十年,并非其继任者多么了不起,是得益于曹魏集团内部出现问题,无暇顾及蜀汉。曹魏的主要敌人是孙吴,根本就没把蜀汉太当回事。

就此看来,庞统换作诸葛亮,蜀汉的命运不会有大的变化。

第一,蜀汉依然没有实力北伐成功,三足鼎立并不会改变。

第二,战略上,庞统一点都不逊于诸葛亮,他不会出现战略失误,导致蜀汉灭亡。

第三,诸葛亮在世期间,曹魏仅有一次灭蜀计划,而且因为天气原因,不战自退。

第四,如果庞统不像诸葛亮那样频繁北伐,只要对曹魏保持足够的压力,孙吴不彻底倒向曹魏,蜀汉就会依然存在。

第五,庞统行政更加讲究实效,也就是注重结果。他可能不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多的会发挥别人的作用。适度的放权,也会减少臣僚之间的矛盾,更利于团队合作。

第六,从庞统的行为看,他并不像是权臣,也不是贪婪无度之人。

庞统力主刘备入川,以“逆取顺守”来劝导刘备,就看出其思想理念是注重结果,不图谋虚名;

从给刘备建议取成都的三条计策,足以看出庞统实战能力很强,这与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不同,是具体的战役规划,具有直接的操作性;

从落凤坡被箭射死来看,庞统不是贪婪之人。贪婪之人最珍惜生命,生命没了,一切都没了。庞统不惜生命,就不是贪婪之人。

庞统更注重实效,他就更不会代刘禅而自立。

蜀汉的命运已经注定,不会有大的前景,庞统也是回天乏力,他去做几天皇帝又有何益?徒留骂名而已。

因此,如果庞统换做了诸葛亮,豹眼认为,蜀汉的结局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既不会很快灭亡,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前景。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而且,就庞统那个急躁脾气,不会像司马懿那么长寿,恐怕也不会比诸葛亮活的更长久。庞统坚持不到司马昭伐蜀就会挂掉了。

那么,庞统之后的继位者,恐怕几乎也就是诸葛亮留下的那些人。蜀汉官僚体系庞大,并不缺乏人才,但像诸葛亮、庞统这样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便是庞统能够发掘出来,又能有啥作为呢?

诸葛亮、庞统做不到的事,其他人恐怕也很难做到,这是由蜀汉的大势所决定的,不是换了庞统就可以改变的。


豹眼看历史


肯定的说如果是诸葛亮,那么庞统就成为军师!三国最后统一不一定在谁手中!有两个结局!

第一,不会任由阿斗消沉,扶起阿斗!所以庞统一定征服两国!一统江山!

第二,扶不起阿斗,就另外立王,或者自己当!因为庞统做事和诸葛亮风格不同,不会牵扯什么情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