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去福州,有段古道叫金钟岭



政和去福州,有段古道叫金钟岭

大庙水尾古石拱桥

政和去福州,有段古道叫金钟岭

金钟岭古道遗址

政和去福州,有段古道叫金钟岭

残缺的路碑

多年前就想走一趟金钟岭古道,一直未能如愿。12月15日,笔者约上几位朋友,专程探访了政和杨源乡大庙场金钟岭古道。据悉,现存的古道从大庙场水尾古拱桥发端,大庙至金钟岭尾大约两公里,金钟岭长大约1.5公里,古道上有个古亭遗址和完好的隘口,隘口海拔约1100米,隘口处有百年树龄柳杉。

金钟岭曾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要道,过去政和从陆路去屏南、古田、福州,从县城南门出发,经林屯、章口、大乾、国楼,越九龙岗,到风水凹,就越上了鹫峰山脉,再到筠竹坑村,路才渐趋平缓,但最后还要爬约1.5公里长的金钟岭。

古道过大庙水尾桥,行约1.5公里平路就到金钟岭,上金钟岭到隘口,再下去就是屏南的盖竹洋,经山口、葛畲、谢坑(坑里),到岭下,岭下往东去双溪镇,往西去东峰村,可通建瓯。

据村民张大上介绍,过去大庙处在两条古道相交处,十分繁荣,1949年以前,全村有30多家店铺,生活生产所需的物品几乎都可买到。张大上说,大庙水尾的石拱桥及金钟岭都是富坂村南地洋自然村一户黄姓人家建的,这户人家的老宅还在。

从探访情况看,金钟岭是条大道,宽1.2至1.5米,全部用块石铺成,平坦的路段也一律用石头铺上,这应该是条重要主干道。过去有朋友向我推荐这条古道,我一直认为,这是条不重要的县际之间普通小道,认为政和从陆路去福州,必经杨源村和落岭桥,往下庄、岭根过去到屏南,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金钟岭这条道才是主干道,并有实物及史书为证。

在金钟岭坡顶的隘口,笔者还发现一方残碑,碑上刻着:“政和县姚XX、屏南县XX合立……离县九十五里,七十里,重建”等字,这个隘口应该就是禹溪隘。据屏南乾隆年间修的《屏南县志》的“兵防卷”记载:“禹溪隘,有楼,与政和县界,去双溪公馆五十里”。“西北下三口塘政和、建安、屏南三汛轮流,三月一换,距县八十里。按,此塘三县轮防,呼应不灵。知县沈钟详请每县拨兵五名,共十五名,长年防守。”

《屏南县志》的“艺文卷”又载:“惟是旧有三口塘一汛,设在建安、政和、屏南三路交界之口,最为紧要。向在建镇、福协两标轮流派兵三十名驻扎防守,每三月换,由来已久。但其中多有未便之处,如应建兵上班,则在建安、政和、松溪三汛派拨……”

据介绍,下三口就是现在屏南葛畲村山口自然村,就处建瓯、政和、屏南三县交界处,距禹溪隘约四五里路。过去,山口是十分重要的驿站,周宁通往建宁府与政和通往福州的两条古道在这里交汇,挑夫们会在山口住宿过夜。前些年,笔者曾到周宁楼坪、建瓯南山一带采访古道,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提到山口这个村子。

此次探访颇有收获,期待下次再访金钟岭古道,找到残碑另一半,再到盖竹洋、山口访问村民,了解更多的古道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