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像雨點般打來,而你卻一一閃過

如果你處在這樣一個時代,你對一個機會有百分之七十甚至百分之八十的把握能夠抓緊,但是你還是猶猶豫豫,瞻前顧後,考慮太多的話,不僅機會會從手中飛走,還會證明你是一個做不了大事,只會被社會淘汰的人。

《你需要一個系統》一書中,詳細剖析了為什麼很多人把握不住機會的原因,我總結之後呢,覺得有三點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機會像雨點般打來,而你卻一一閃過

01

所處的環境太舒適了,就比如大學生,感覺不到危機感,他們完全不知道將來如果直接工作將會面臨的是怎樣啪啪打臉的社會。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的文明經歷了三次大的變革,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信息時代,而我們現在這個信息時代的形勢是怎麼樣的呢?

在工業時代,工廠工人的典型工作就是不斷地把螺母套在螺栓上,機械性的重複,一遍又一遍。你可以想想你現在的工作,是不是需要每天機械的重複,一遍又一遍,再想想以後又會不會被機器人取代?

而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機器人已經接過了藍領手裡的工作,90年代,個人計算機已經接過了白領手裡的工作。於是就有了美國工人這樣的遭遇:他們拿著一張粉紅色的紙和兩週薪水的遣散費站在雨裡,心裡正在納悶:“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 真正發生的事實就是:被稱為信息時代的突如其來的第三波變革,趁我們熟睡之際,用盡全力襲擊了我們,沖走了日漸衰敗的工業時代留給我們的大多數工作。

那就是為什麼美國有一些失業的工程師會去當出租車司機,會計師去做健美操班的教練,而建築師去了餐廳當服務員。

但是,可悲的是什麼呢?很多人的悲劇在於不是不知道要幹什麼,而是知道要幹什麼卻仍然沒有做。我們好像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人:安於現狀,喜歡縮在自己安樂窩裡的人;他們是習慣的奴隸,而不是習慣的主人;喜歡追求體驗情感,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裡。只要你沉迷於舒適生活,你永遠得不到成長。其實我非常能體會這樣的感覺,早上躺在床上的時候,你的腦袋非常想起床,但就是腦袋和四肢相互鬥爭,四肢好像已經脫離了腦袋的管轄,就是不聽你的,但是現在這個問題我解決了,因為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所以說你還沒有一點危機感,還沒有一點想走出安逸的意識,那麼你就必定會被這個時代淘汰。

機會像雨點般打來,而你卻一一閃過

02

舊的成功模式的束縛。

舊的成功公式是這樣的:外面就這麼多好的工作等著我們,為了得到其中一份,你必須去上學學習工作需要的所有知識。等你畢業之後,你需要從工作最底層做起,一路摸爬滾打,幹到中層,最後甚至可能爬到最高層。還沒上大學的時候,家裡人就一直再給我灌輸一種思想,學歷越好將來你的工資就會越高,說將來上完大學去考研,上完研究生去上博士碩士,越往上爬越好。但是我還是半信半疑。

專業選的不是完全對胃口,學習的過程中很多老師都建議這個專業要考研,我也就將信將疑的朝這方面努力著。但是很多時候就沒動力了,因為我自己被自己的一個問題問住了:這是你真正想要的嗎?你需要明確自己想要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而不用在聽別人的思想。

所以說,你還按著舊成功的這套公式走的話。不妨多問問自己,那個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機會像雨點般打來,而你卻一一閃過

03

不敢嘗試,怕失敗,不敢冒險。

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就正生活在一個危機的時代。一句古話是這麼說的:“……生命無保障。”所以還是讓我們去面對這個現實吧,生存即冒險,你離不開冒險。去愛,就要冒著心被傷透的危險。結婚,就是冒著離婚的危險。呼吸,就是冒著被大氣汙染毒害的危險。找一個安穩的工作安定下來,就要冒著下崗失業的危險。

現在有一個問題,你覺得創業風險大還是為別人工作風險大?大部分人會說,當然是創業呀,那樣太冒險了,但是你不覺得這聽起來很奇怪嗎?因為為別人工作才是最冒險的事。為別人工作,那麼你就得為每個月換來的那點兒杯水車薪,心甘情願地把所有控制權拱手送給你的老闆,讓他們控制你的個人經濟狀況,你的抵押,你買車的款項,你孩子的大學學費和你的健康保險,難道這樣做有道理嗎?當然沒有了!

想想看吧……如果你被僱用了,只用4個字就能讓你重新淪落街頭:“你被炒了”你把這個叫穩定?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願意去冒險。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他們害怕失敗。如果我失敗了,鄰居們會怎麼議論我?如果我失敗了,積蓄空空如也,怎麼生活下去?如果我失敗了,我都到了這個歲數了,怎麼一切從頭再來?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當然,這些顧慮並不是杞人憂天。但我想讓你問自己一個問題:“你認為成功人士是否和你一樣有類似的擔心?”你說對了,他們也會擔心!區別就在於,在未來回報和恐懼之間,他們心裡的天平向未來回報傾斜……他們最後通過行動克服了恐懼。

機會像雨點般打來,而你卻一一閃過

我相信如果你並沒有太多身價,那麼這是冒險的最佳時機,因為你沒有太多可失去的!不論你做什麼,千萬不要氣餒。讓我們去面對這個現實吧,記住生存即冒險。你離不開冒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