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崔永焘 报道)记者从省残疾人联合会获悉:2019年以来,青海省残联按照深化改革要求,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康复人才培养,推进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加大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力度。截至目前,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达94%,辅助器具适配率达98%,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9年,青海省残联采取有效措施推广“互联网+”辅助器具精准适配服务模式,全省共为34747名残疾人免费适配了辅助器具,完成任务的116%。今年,青海省残联系统还组织专家到海北、果洛、海东等地对0--17岁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症部分地区进行了筛查,目前共有80名残疾儿童符合听力残疾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适应症条件实施手术。

据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关于2019年第三季度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立实施工作情况的通报》显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82.42%,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核心信息准确率100%,满意率100%。

省委、省政府统筹谋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我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从0—6岁残疾儿童扩大到7—17岁持证残疾儿童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通报制度,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落实,全省所有市州和90%的县区出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海北州对0-6岁人工耳蜗植入费每人最高补助26.6万元(提标20万元),对7-17岁持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提高到与0-6岁同等救助标准。在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期间,陪护人员产生的护理费、生活补助及房屋租赁费最高补助不超过1万元。西宁市城西区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2万元。果洛州达日县、久治县对7-17岁持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在省政府救助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到与0-6岁同等救助标准。

省残联会同省民政、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合印发《青海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定点机构准入标准和服务规范(试行)》,建立了省级专家指导组,明确了机构准入标准和服务规范。2019年新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21个,全省共确定残疾儿童康复机构53个。2019年全省残疾儿童康复经费投入达4796万元,是2018年经费投入的3倍。截至目前,2019年已有3680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较2018年增长2.6倍。 省委组织部人才办专项支持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省卫健委将康复专业人才培训纳入全省紧缺人才和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项目培训,对30名康复专业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青海大学设置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培养康复专业人才实现从单一模式向系统化、制度化的转变升级。2019年全省共举办各类康复培训班8次,培训450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