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春:基諾百姓的“老董叔”

雲南公安十佳社區民警候選人: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山派出所社區民警董志春

基諾族是我國最後一個被確認的少數民族,新中國成立後,基諾族從原始部落直接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國僅2萬餘人的基諾族主要聚居在623平方公里基諾山鄉。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山派出所社區民警董志春,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基諾族。今年59歲的董志春,曾駐守在我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也參與了直過民族基諾族從“最後定族”到“整族脫貧”的歷史性跨越,他是基諾百姓心中的好警察——老董叔,也是公安機關社區民警中的“老革命”。

董志春:基諾百姓的“老董叔”

<strong> “派出所工作千頭萬緒,再難!我也要攻克它”

董志春參加公安工作就被分到基諾山派出所,剛成立不久的派出所只有1名老特派員負責,三個人的派出所裡,他是最年輕的民警,社區、戶籍、辦案、接處警……他都得幹。老董叔說“與軍營裡不同,派出所工作千頭萬緒,東家長、西家短,最讓我頭疼的還是文字工作,我們基諾族本來就是直過民族,我本人漢語文化程度低,從做筆錄到寫報告,對我來說異常困難”。

工作難,但老董叔“笨人有笨方法”,他踏踏實實扎進轄區,挨家挨戶瞭解情況做筆記。日積月累,詳細掌握了基諾轄區7個村委會,46個自然村內幾乎所有人家的基本情況。他積極學習宣傳黨的政策和法律法規,老百姓有什麼難題就來找他,有什麼情況也反應給他,他成為了轄區活地圖和社情民意情報員。“50公里外有村民鬧矛盾了,我們驅車趕到現場調解還不如老董叔打個電話,他和百姓之間的良好關係,為我們解決了不少麻煩。他人熟地熟情況熟,派出所所長換了13任,大事小事都離不開他”。基諾派出所副所長謝家攀說道。

董志春:基諾百姓的“老董叔”

<strong>“不管是‘致富槍’,還是‘陪葬品’,你這槍我收定了!”

1987年8月,“咚……咚……咚……”造型如同太陽一般基諾大鼓被敲響,鼓聲厚重而悠揚,基諾山洛特一隊寨子與洛特老寨的村民相約到山上舉行傳統圍獵活動,鼓聲響起,成年男子們各個拿上火藥槍,紛紛想在這場圍獵中打最多的獵物,做最榮耀的人物。大家屏氣凝神、步履謹慎、眼觀八方、耳聽四路,已有槍聲響起,還沒看到獵物的人愈發緊張。

“呯”一聲巨大的槍聲響徹雨林,鳥兒受驚四起。開槍的男子興奮地跑上前去查看,然而,躺在他面前的不是獵物,而是一同參加圍獵的村民。

接到報警後,董志春立馬聯繫了醫護人員一同前去查看傷者,但由於傷情過重,該村民不幸離世。這樣的事在基諾山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為避免悲劇再次發生,董志春想到要管控、收繳基諾百姓的槍支。但談何容易,當時基諾山基本每家每戶都有兩、三支火藥槍,他們依靠火藥槍打獵吃飯,還有用火藥槍陪葬的習俗。

董志春深知要讓群眾改變觀念,必須得自己先帶頭,他開始從親友“下手”,在親友的帶動下,一支、兩支……村民們自發交上來的槍支越來越多。

在全國公安機關大力開展緝槍治爆專項行動後,董志春天天往老百姓家中跑。一村民說:“老董叔一遍又一遍地來找、來說,我們一杆槍都藏不住。”隨著法律知識的普及,一部分被董志春說服的百姓開始反過來幫助他,只要發現誰家還有槍,都會第一時間通知他。

現在的基諾山再也聽不到火藥槍聲響起,百姓們一改圍獵習俗,在國家精準脫貧及鄉村振興戰略拉動下,有的做起了茶葉生意,有的做起了旅遊產業。

董志春:基諾百姓的“老董叔”

<strong>“我的根在基諾山,我希望基諾鄉親們都能奔小康!”

2019年是基諾族定族40週年,也是基諾族實現“整族脫貧”的一年,而這其中,董志春的社區工作可謂是功不可沒,他為扶貧工作組提供真實有效的貧困戶信息,築牢了精準扶貧的基礎,他著力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讓基諾村民切實享受到國家對少數民族的幫扶。

曾經的基諾族群眾並沒有把戶口當做一件大事,很多人甚至到了結婚時,才知道還有“戶口”這一說。

1995年,董志春在工作時發現,八朵村仍有四位村民沒有戶口,他立即告訴村民們去景洪辦理戶口,否則,很多補貼落實不了。可村民們沒有車,也從沒去過50公里外的景洪市,董志春二話不說,立即開車將村民們帶到景洪辦理戶口,一趟又一趟的帶著村民們辦程序,走流程。當知道村民們家庭貧困時,他又向上級反映,為村民們免去了辦理戶口的費用。

2004年,當董志春在走訪時瞭解到,村裡有一個叫傑澤(化名)的殘疾人現在村外的草棚裡待著,無依無靠,也沒有固定的住所。董志春立即找到傑澤,經瞭解,傑澤原是巴卡老寨的人,到巴灑二隊當上門女婿,不曾想,夫妻二人分開了,巴灑二隊和傑澤原先的村寨都認為他已經不是本村的人。一時間,傑澤沒有了居住的地方,戶口落不了,還是個殘疾人。看著無人收留的傑澤,董志春便先把他帶回派出所裡,當務之急是先把傑澤的戶口落了。經過百般打聽,董志春將傑澤帶到了綜合廠,他和廠長商量著給傑澤一個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經過多次協調,傑澤不僅有了一份工作,還有了一個“家”和一本實實在在的戶口簿。

35年來,董志春前後走訪了24500餘戶群眾,平均每年700—800戶,記錄民情社意的筆記本先後用了74本,勸說孩子上學,為貧困戶募捐,為家庭困難群眾申請免費辦證等他都得管,這是因為老百姓信賴他。

明年即將退休的董志春,一心一意想多幫群眾一次,多為派出所做點事,他將優秀的年輕人介紹到派出所當輔警,同時,為了更好地與百姓交流,他堅持每天教新民警說基諾話,拉近警民之間的關係。(雲南省公安廳新聞辦公室供稿 編輯:張玉姝 審核:黃麗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