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示範區“以村為主”促徵拆

村民從“要我拆”變成“我要拆”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3日訊(記者 張咪 通訊員 王燕)前不久,株洲經開區、雲龍示範區興隆山儲備地,涉徵房屋30戶,僅用一個晚上籤訂房屋協議27戶,徵拆速度再創新高。今年,該區積極探索“以村為主”自主拆遷模式,激發村集體的積極性,村民從“要我拆”變成“我要拆”。

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株洲經開區、雲龍示範區在推行株洲市“以村為主”自主拆遷模式基礎上,出臺《“以村為主”自主拆遷模式工作管理辦法》。辦法規定凡是申報“以村為主”項目均由社區書記或主任擔任項目指揮長,項目工作開展、人員配備、節奏把握、經費使用等具體操作事宜全部由社區制定方案,按照“時間包乾、協議包乾、拆房包乾、穩定包乾和獎罰定標”的“四包一定”徵地拆遷包乾制,通過團隊自組、內部競賽、獎優罰劣等形式,形成推進徵拆工作的強大動力。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鎮街一級、徵拆業務主管部門及各職能部門隨時聽從社區的召喚,各部門隨喊隨到,根據社區需要開展工作。項目按規定時限交地的,按實際徵拆面積給與村集體經濟組織1萬元/畝獎勵;延期一個月交地的,獎金總額減少10%;延期兩個月交地的,獎金總額減少20%;超過兩個月無法按時交地的,即取消該項獎勵及相關費用。

今年,該區龍頭鋪街道產業園四期、興隆山儲備地項目、學林街道響塘儲備地項目、萬達招商用地項目等“以村為主項目”累計簽訂房屋協議100餘個,交地面積800餘畝。各項目的交地時間均比之前提前4至5個月,節約了徵拆成本,加快了供地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