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坐席

坐 席

散文:坐席

吃宴席在我們老家通常被稱做坐席。別看是一張大方桌或者大圓桌,開席前的坐位大有講究。記得小時候,每當年前年後是坐席最多的時期。埋葬人的白事屬於突發事件,沒有一個能提前安排的日子。嫁娶和小娃滿月是有一定日期的,所以臨近的時候我們掐指頭算坐席的日子。

散文:坐席

一年到頭除了過年能稍微豐盛點,改善伙食就全靠過事坐席了。家家戶戶日子緊緊巴巴,但是在過事上就算砸鍋賣鐵東湊西借也得把場面撐的像個樣子。因為事後的一段日子都是對這家過事的評價,在鄉親們的話語裡不能落下吝皮的名聲。一般事情中結婚的酒席相對能豐盛點。知道親戚家有結婚的事情,我們就日盼夜盼,彷彿熱氣騰騰的肉菜就在嘴邊。如果趕上在假期裡就先一天早早趕過去,站在鍋邊看大人們煮肉。婚嫁大都會選擇在冬季,天氣比較冷,灶活就是最好的地方,碳火通紅,旁邊再烤兩個洋芋。先一天基本上都是給第二天席上準備的半成品,只有在過事當天的中午飯才算是正席。之所以結婚宴席比較豐盛,是因為有新媳婦孃家的陪客,必須掙足面子。吃客們也吃了個油嘴肚子圓,解饞。

散文:坐席

天還沒亮執事的人們就已經忙開了。早上吃的是流水席,吃飽了就走,誰沒吃就找個空位子端湯。一般主家客吃飯時沒有下酒菜,下酒菜只是預備給孃家人的,也就是兩涼兩熱四個碟子。一盤炸蝦片,一盤油炸花生米,熱菜一葷一素也沒具體下數。下酒菜都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澆湯麵。一大海子鍋湯是用先一天煮的肉湯勾兌的,鍋底下架旺硬柴火,湯鍋一直保持滾的狀態,撤下來的涼湯倒進鍋裡繼續燒,是和大家吃過的湯合在一起的,因此上我們都叫哈水面。現在過事說那樣不衛生,就改成澆一碗吃完麵後把湯倒掉。不過早前回進鍋的那種湯更有味道,再說也是燒滾後才澆面的,同等於沸水消毒。廚子用大鐵馬勺舀湯,湯上面漂著切成稜形的雞蛋餅,撒著蒜苗臊子,小長片肥肉,大油裹著臊子在鍋裡翻滾著。碗裡的面只有一筷頭,三兩口就吃完了,油汪湯煎臊子爨,人人吃個十碗八碗不算多。吃的滿頭大汗,吃飽了看到一盤面上桌不由人再端上一碗,澆湯麵也就成了早上的正餐了。看著我們貪吃的樣子,大人們往往會說,少吃點,晌午還有肉菜呢,現在吃這麼飽,看肉菜給哪裡吃。

散文:坐席

中午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坐席。農村過事一席一般坐七個人,留下一個空位子讓執席的上菜。開飯時管事的在院子裡大喊親戚,什麼樣的親戚該什麼時候坐席是有一定下數的。坐在席上的人也要按照輩份分上席,地位最高的坐在上席之後,按照順序左右依次坐下來。這也是農村的一種風俗,對待長輩的禮數是絕對不能馬虎,這也是禮貌禮儀的傳承。一般先上四個喝酒菜,條件好的上六個菜。過了有十分鐘左右就出席面了。四熱四涼兩個腿子外加一碗雜燴就是當時的標準席面。菜也比較普通,熱菜一碗豆腐,一碗粉條,一碗白菜,一盤炒洋芋,熱菜都是拿洋瓷碗上。涼菜是一盤腐竹,一盤豆芽青菜紅蘿蔔,一盤油炸花生米,一盤炸蝦片。雜燴比較豐富,白菜、豆腐、油炸豆腐片、粉條是主角,配幾片菠菜、大肥肉片片、肉丸子、木耳黃花菜等,所以稱為大雜燴。兩個腿子算是席面上最上檔次的兩道菜,一個五花肉碗子,四五公分寬十公分左右長的七八片五花肉相互摻著翻在碟子裡,色香味俱佳。一個是甜盤子,用酒米拌蜂糖,再加上黑糖做成的。不過有錢人的席面會更豐盛些,菜品會更高檔點。席面上只有沱牌白酒,沒有飲料。


散文:坐席

現在看來都是些登不上席面的菜品在那個時期是無比的美味。如今席面上的雞魚蝦等也很少有人動筷子,不知道是現在廚師的廚藝趕不上過去的廚師還是生活太好吃膩歪了,現在碰到過事總會想起那饞人的哈水面。


散文:坐席

作家簡介:商策,1976年6月出生於陝西咸陽禮泉縣新時社區大張寨。1998年至今從事教育工作。詩歌公開發表一百六十多首,獲獎十八次。辭條入選《中國新生代詩人大辭典》,大型文學專集《禮泉文苑》一次收錄詩歌二十多首。2019年4月出版《那年那月》散文集。文章見於《榆林晚報》、《咸陽日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