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坐席

坐 席

散文:坐席

吃宴席在我们老家通常被称做坐席。别看是一张大方桌或者大圆桌,开席前的坐位大有讲究。记得小时候,每当年前年后是坐席最多的时期。埋葬人的白事属于突发事件,没有一个能提前安排的日子。嫁娶和小娃满月是有一定日期的,所以临近的时候我们掐指头算坐席的日子。

散文:坐席

一年到头除了过年能稍微丰盛点,改善伙食就全靠过事坐席了。家家户户日子紧紧巴巴,但是在过事上就算砸锅卖铁东凑西借也得把场面撑的像个样子。因为事后的一段日子都是对这家过事的评价,在乡亲们的话语里不能落下吝皮的名声。一般事情中结婚的酒席相对能丰盛点。知道亲戚家有结婚的事情,我们就日盼夜盼,仿佛热气腾腾的肉菜就在嘴边。如果赶上在假期里就先一天早早赶过去,站在锅边看大人们煮肉。婚嫁大都会选择在冬季,天气比较冷,灶活就是最好的地方,碳火通红,旁边再烤两个洋芋。先一天基本上都是给第二天席上准备的半成品,只有在过事当天的中午饭才算是正席。之所以结婚宴席比较丰盛,是因为有新媳妇娘家的陪客,必须挣足面子。吃客们也吃了个油嘴肚子圆,解馋。

散文:坐席

天还没亮执事的人们就已经忙开了。早上吃的是流水席,吃饱了就走,谁没吃就找个空位子端汤。一般主家客吃饭时没有下酒菜,下酒菜只是预备给娘家人的,也就是两凉两热四个碟子。一盘炸虾片,一盘油炸花生米,热菜一荤一素也没具体下数。下酒菜都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浇汤面。一大海子锅汤是用先一天煮的肉汤勾兑的,锅底下架旺硬柴火,汤锅一直保持滚的状态,撤下来的凉汤倒进锅里继续烧,是和大家吃过的汤合在一起的,因此上我们都叫哈水面。现在过事说那样不卫生,就改成浇一碗吃完面后把汤倒掉。不过早前回进锅的那种汤更有味道,再说也是烧滚后才浇面的,同等于沸水消毒。厨子用大铁马勺舀汤,汤上面漂着切成棱形的鸡蛋饼,撒着蒜苗臊子,小长片肥肉,大油裹着臊子在锅里翻滚着。碗里的面只有一筷头,三两口就吃完了,油汪汤煎臊子爨,人人吃个十碗八碗不算多。吃的满头大汗,吃饱了看到一盘面上桌不由人再端上一碗,浇汤面也就成了早上的正餐了。看着我们贪吃的样子,大人们往往会说,少吃点,晌午还有肉菜呢,现在吃这么饱,看肉菜给哪里吃。

散文:坐席

中午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坐席。农村过事一席一般坐七个人,留下一个空位子让执席的上菜。开饭时管事的在院子里大喊亲戚,什么样的亲戚该什么时候坐席是有一定下数的。坐在席上的人也要按照辈份分上席,地位最高的坐在上席之后,按照顺序左右依次坐下来。这也是农村的一种风俗,对待长辈的礼数是绝对不能马虎,这也是礼貌礼仪的传承。一般先上四个喝酒菜,条件好的上六个菜。过了有十分钟左右就出席面了。四热四凉两个腿子外加一碗杂烩就是当时的标准席面。菜也比较普通,热菜一碗豆腐,一碗粉条,一碗白菜,一盘炒洋芋,热菜都是拿洋瓷碗上。凉菜是一盘腐竹,一盘豆芽青菜红萝卜,一盘油炸花生米,一盘炸虾片。杂烩比较丰富,白菜、豆腐、油炸豆腐片、粉条是主角,配几片菠菜、大肥肉片片、肉丸子、木耳黄花菜等,所以称为大杂烩。两个腿子算是席面上最上档次的两道菜,一个五花肉碗子,四五公分宽十公分左右长的七八片五花肉相互掺着翻在碟子里,色香味俱佳。一个是甜盘子,用酒米拌蜂糖,再加上黑糖做成的。不过有钱人的席面会更丰盛些,菜品会更高档点。席面上只有沱牌白酒,没有饮料。


散文:坐席

现在看来都是些登不上席面的菜品在那个时期是无比的美味。如今席面上的鸡鱼虾等也很少有人动筷子,不知道是现在厨师的厨艺赶不上过去的厨师还是生活太好吃腻歪了,现在碰到过事总会想起那馋人的哈水面。


散文:坐席

作家简介:商策,1976年6月出生于陕西咸阳礼泉县新时社区大张寨。1998年至今从事教育工作。诗歌公开发表一百六十多首,获奖十八次。辞条入选《中国新生代诗人大辞典》,大型文学专集《礼泉文苑》一次收录诗歌二十多首。2019年4月出版《那年那月》散文集。文章见于《榆林晚报》、《咸阳日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