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被芯片卡脖 5G手机芯片厂商仅存5家

部分5G手机上市后,厂商们无奈地发现,全球5G芯片厂商少得可怜,只有5家,手机企业对5G芯片的选择余地非常小。“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的发生让中国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同时,5G商用时代的来临,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也让芯片成为角逐的关键点。

手机厂商被芯片卡脖 5G手机芯片厂商仅存5家

行业洗牌,全球手机芯片厂商存5家

早在2g、3g时代,在芯片领域本来有十多家手机基带芯片供应商,但每一代技术升级,基带芯片制造商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也在增加。除了所需的专利储备和研发投资在递增,门槛也越来越高。因此,每一代通信技术的升级都伴随着芯片行业的大洗牌,5G同样不例外。

随着英特尔研发5G失败的退出,全球研发出5G芯片的企业仅剩下了高通、华为、三星、联发科和紫光展锐。其中华为、三星5G芯片往往用于自家产品,真正面向市场出售5G芯片的仅高通、联发科、紫光展锐三家。

手机厂商被芯片卡脖

截止目前,包括vivo、华为、小米在内的手机巨头都已推出第一批5G手机,但价格居高在5000元上下。回溯中国手机市场的前几次代际变革,当价格跌破2000元,换机需求才开始爆发,这也是中国智能手机的主力价格区间。

手机厂商被芯片卡脖 5G手机芯片厂商仅存5家

在手机市场,降价意味着一个新制式手机时代从萌芽到普及。2G转3G时,市场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实现降价,到了4G转3G,降价时间已缩减至一年。据《财经》记者综合几家手机厂商和券商的的预测,按此时间表,明年国内5G手机的渗透率可达45%。

就像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认为的,5G手机的爆发需要降价,所以手机厂商的要做的是尽快把5G手机降到2000元这个档位,但能不能快于对手取决于两点,一是渠道是否准备到位,二是上游芯片商的配合程度。芯片往往是卡住脖子的关键。

全球超过40%的手机搭载高通的芯片方案,排名前六的厂商中,vivo,OPPO、小米以及苹果都是高通基带芯片方案的重要客户。但高通在5GSoC进度上的暂时落后,让这些公司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

另外,11月26日,联发科发布旗舰级5GSoC天玑1000,将在明年应用到Q1手机上。

5G芯片知多少

提供5G信号是5G基带芯片实质上最大的改变,也决定了5G手机与4G手机的差别。

现在的5G芯片还处于发展初期,仍然需要多次更迭,目前来看,芯片厂商的较量已来到了 二代芯片之争的阶段。9月初,华为在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上发布了全球首个将5G基带集成到手机SoC中的麒麟990 5G,这款芯片也是采用了目前业界最先进的 7nm + EUV工艺制程的5G SoC。

手机厂商被芯片卡脖 5G手机芯片厂商仅存5家

目前来看,在这些主流基带芯片中只有联发科的还没有用在手机上,另外除了华为 5G芯片外,其它基带都可以外售。

另外,商用5G手机芯片基本采用“外挂”方式,更多是为了迅速抢占市场的过渡产品。伴随着麒麟990 5G芯片的发布,集成5G基带的SOC上市时间将被提前到今年底,但是大部分手机产品在明年才能搭载上Soc芯片。未来采用集成5G基带是趋势。

全球手机厂商的“芯片战争”

从智能手机发展历史来看,全球手机企业在芯片领域的竞争主要分为四种模式:

1、自研模式

目前全球具备核心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的手机品牌,主要有三家:苹果、三星、华为。

苹果A系列处理器相对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由于是自研,可以做到芯片与系统、应用生态的独立深度整合,所以每一代A系列芯片都可以充分发挥性能与技术特点,达到能效均衡。不过苹果A系列处理器的“软肋”在于采用的第三方外挂基带芯片,并且因为与高通的诉讼问题,未能在5G元年发布5G新品。

三星半导体业务近十年来一直处于行业巅峰地位,具备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代工-移动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能力。自研芯片的历史甚至早于苹果,并且向全球很多企业出售。2011年初,三星正式将自家处理器品牌命名为Exynos。

华为芯片业务最早起步于交换机与电信设备,2010年华为研发出首款3G手机核心芯片,2012年推出第一代LTE多模Modem,2019年推出整合5G基带的SoC麒麟990,发展过程可以说历经坎坷,但最终坚持下来,成为如今华为手机最强悍的技术支撑能力之一。

2、收购模式

收购对于互联网企业,是迅速提升整体规模、补充技术手段的重要方式,不过手机企业对芯片企业的收购与整合往往更具挑战。

比如苹果在使用第三方基带多年之后,终于在2019年7月宣布以1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移动基带芯片业务。伴随苹果在4G时代末期完成对英特尔移动基带芯片业务的收购,苹果也在5G时代由此走上了外挂高通+自研的“两条腿走路”方式。

3、采购模式

通过与高通、联发科、展讯等第三方芯片企业的合作,采购芯片,并通过产品设计与研发推出手机新品,也是如今大多数手机企业采用的传统模式。

带来的问题也同样明显:手机企业必须跟随第三方芯片企业的产品研发节奏和技术标准定义,往往会陷入产品节奏密集上市和产品同质化问题,这也是近几年来经常有手机企业宣布芯片“抢发”的主要原因。

在4G阶段中后期,一些有实力、具备规模出货量的TOP品牌手机企业开始尝试做出改变,比如与第三方芯片企业合作推出某些简单的功能定制,并优先享有一定时间段的“首发期”。

4、采购定制+联合研发

在这个过程中,以vivo为代表的手机企业,开始进入了对技术要求更高的“深度定制与联合研发”模式。

“深度定制与联合研发”与之前的采购、以及简单功能定制最大的区别,就是手机企业已经将深入到芯片企业的核心产品定义初期,并且参与到全程联合研发阶段,对芯片规格的定义、特征、发布周期都会有较强的话语权,并且可以在很多维度上对芯片的性能、终端适配有较强的提升作用。vivo与三星联合研发的双模5G AI芯片Exynos 980,就是典型的“深度定制”模式。

芯片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石,高端芯片更是各国科技竞争的关键。美国对于很多高端芯片都有出口管制所以,在很多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芯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内几大手机厂商来说,同样如此,如果能积蓄力量研发自有的芯片再好不过。

另外,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芯片进口额为17592亿元。即使产业各方都在积极努力,但国产手机厂商的芯片依然难以摆脱过分依赖国外厂商的命运。但即便是华为,现在也仍在采购高通芯片,不过采购比例逐年下滑。

手机厂商被芯片卡脖 5G手机芯片厂商仅存5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