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肌肉人”考研健身两不误,5年练出“鬼脸背”


#自拍我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吕振鹏,今年25岁。我来自山东青岛,现在就读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一名硕士研究生。5年前我开始接触健身,在更深一步的了解并付诸实践之后,我也慢慢的热爱上健身这项运动。通过五年间持之以恒的锻炼,我从一个干瘪的瘦子,变成了一身腱子肉的“肌肉人”,肩宽、胸围都大大增加,随着肌肉的增加,体重增长了50斤。

我是一名工科生,本科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四年读下来感觉对这个专业还是很有兴趣,想进一步深造,考研时就选择了理工类专业比较好的天津大学。现在我在读研三,每天的生活简单却不单调,健身房实验室两点一线。

从小我就喜欢运动,小学的时候比较淘气,也特别爱跑和跳,那时候体育老师发现我爆发力比较强,所以每年运动会的时候都会让我去报名一些田径项目,比如短跑一百米、二百米,还有跳远等。记得当时我还拿过好几个小学联合举办的跳远比赛第一名。


像很多男孩子一样,我从小也喜欢踢足球,高中时一直在校队里担当后卫。或许因为小时候这些运动经历,再加上我天生的体质,我从小到大都是偏瘦的身材,高中的时候我一米七八左右的身高,一直在110斤以下,无论怎么暴饮暴食,在体重方面都没有太多变化。或许在很多女同学眼里,我这样的体质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吧。但是,我一直都想变得强壮,这也是上了大学开始接触健身的原因之一。

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当时学校附近没有什么健身房,我为了锻炼身体,就每天去操场上做引体向上,一天至少100个,那时候很疯狂,无论下雨还是下雪都不间断。后来,无意间,有个健身的前辈说我背部曲线挺好的,应该做一些专业的训练,那时候我才有了去健身房的想法,正好大二时候,搬了校区,学校门口就是健身房,从此开始了我的健身生涯。

这样一坚持就是五年,这张照片是我从2014年到2019年五年间身体的变化。我坚持自然健身,从没有用过药,也很少喝蛋白粉,从体重108斤到现在158斤。五年间,我生活规律,高度自律,饮食合理。听起来似乎特别简单,但是背后的艰难和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体脂低,常年保持在13%左右,在饮食上不用太控制碳水,这是我的优势,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增肌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需要高强度的训练。


作为一名工科生,从大学开始,每天的学业安排还是比较紧张的,大四那年,我在深入的思考了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工作倾向之后,毅然决然的加入了考研大军。在备考的过程中发现,考天津大学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但我还是激励自己,就像风雨无阻的坚持健身一样,我也可以在枯燥又煎熬的考研备考中坚持下来,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很庆幸最后能够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回忆这段考研时光,印象最深的还是七八月的暑假。暑假我申请留校学习,当时的作息是早上八点半起床,然后去买早饭,吃完了就去自习室学习。一呆就是一天,每天复习政治、英语、数学和专业课,复习到十二点再回去睡觉。那时候,无可奈何,健身时间改成练一天休一天,到最后冲刺阶段又改成一周练一两次。这应该是我唯一在健身上“偷懒”的一段时间了。

对于现在的身材,我练的最好的是背部,有人夸张地说这是“鬼脸背”“泰坦背”“圣诞树背”。我对自己的背也算是比较满意的。在练背方面,我觉得跟我大一疯狂的做引体向上有关,也算是歪打正着吧。对于刚开始健身的小伙伴,我的建议就是不要急于求成,把健身当做磨练自己性格和心志的一种方式,慢慢的就会发现,你改变的不只是身材,还有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当然健身不仅仅要注重规律的锻炼,更需要搭配合理的饮食,真的是三分练七分吃。如果营养摄入不够的话,是很难长肌肉的,所以每天一定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在蛋白质的摄入这一块,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体重来,一般是每千克1.8-2.5g,有时候会调整到每千克2.5-3g,鸡胸肉的数量控制在600克左右,但是由于我体质原因,我对碳水的控制并没有太严格的标准。

我的一天平均是四到五餐。早上一般是面包加鸡蛋,或者是大饼鸡蛋加肠。中间加餐的话,一般是加水或者吃鸡蛋,鸡蛋的数量控制在一天10个鸡蛋清左右。其实我之前尝试过全蛋,但是当时吃完了觉得身体并不是很舒服,所以就改成了吃鸡蛋清。我也曾经一边自己做饭,一边卖过自制的高蛋白餐。

5年的健身时间里,我没有请过私教,基本上就是跟身边的朋友一起相互练,刚开始的时候也并不知道怎么系统训练。后来通过微博、贴吧或者视频网站上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慢慢着也摸索到一些规律。


我最大的遗憾是大四的时候,通过朋友了解了健体比赛,就一直想去打一次比赛,走出去找到自己的不足。唯一的一次机会是CBBA中国大学生健美健身锦标赛,我备赛了四个月,但是比赛时我因为年龄超过了比赛规定的最大年龄一个月,遗憾的失去了参赛名额。所以,如果以后有机会,我想真正去参加一次健体赛,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