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湾传奇:电站恢复重建,女将撑起了“半边天”


映秀湾传奇:电站恢复重建,女将撑起了“半边天”

渔子溪电站厂房

“柔肩也可担世界”?

——是的。在近千人的映电办公楼、电站厂房、闸坝、车队、职工食堂、业主项目部、物业公司……到处都浮动着女同胞的身影。寻常时,她们将一腔柔情融入集体和家庭,奉献真诚,收获幸福;灾祸后,她们内心的刚强和智慧谋略赫赫凸现,令山河动颜、大丈夫景仰。

这是一帮子什么样的女人呀,这么英姿勃发、出类拔萃?

——她们很普通,她们却很不简单


映秀湾传奇:电站恢复重建,女将撑起了“半边天”

今朝映秀湾

本色胥蓉

看过报刊上关于胥蓉的文字不少,对她两度临危不惧保全设备的了不起举动,很是敬佩。心想,此女必是人高马大,身强力壮吧?见面时,我大吃一惊。眼前的女子既矮又瘦,与之握手感觉力无四两,与之说话亦感觉短少中气,真可谓弱不禁风了,她——就是胥蓉?嗨,先入为主,犯想当然错误了不是?人,真不可貌相。

胥蓉说:“如果不是因为那一场该死的暴雨,不是那场突然爆发的泥石流,那天的夜班,也只是无数个夜班当中最寻常的一个过程,交接班、设备巡视、统计夜班工作报表、监盘……一切的一切,就象我们波澜不惊的生活一样,平平淡淡”。胥蓉讲起“8.13”,一直是轻言细语:“之所以一个人留在中控室没有马上撤离,缘由很简单:机组还没有完全停下来,深井泵还在运行着,厂用电还可以再坚持一会儿,闸门还没有操作完成,闸首人员还没有撤离……”

我改变对话方式,试图掏出些“豪言壮语”。说天灾降临,“5.12”地震初时,你完成可以一跑了之的呀,为何却选择坚守岗位,硬去完成一些操作再逃生呢?她淡淡一笑说:“算起来,我有20多年工龄了,个体生命早已融入电厂这个大家庭。大地震时,恰逢自己当班,当值意味着什么呀?机房摇晃,天花板塌了,说你不紧张不害怕?在那种情况下,我相信——随便哪个运行人员,都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因为这个厂这些设备,凝聚着我们映电人的心血和汗水呀!”

哈,应答从容,语气平淡。我心窃喜。

映秀湾传奇:电站恢复重建,女将撑起了“半边天”

映电女子爱锻炼

劳模陈敏

2009年度评选映电劳动模范,三位披红戴花者中的一位女性,格外招人羡慕。四十年间的映电劳模中,女性她可是唯一。

她叫陈敏,水工部那个身材娇小、戴眼镜的工程师。这位女工程师,承揽水工水文管理之责:大坝安全监测、水工建筑物观测、水情测报、水工建筑物维护管理、闸坝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及所有水工建筑物的技改等工作,还兼管水工建筑厂的缺陷、计划、标准化等管理工作。她参与并负责实施的映站拦污栅改造工程,获省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参与实施的耿站导流排沙洞改造工程,获省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就工作范围而言,对电站引水隧洞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科目。陈敏说她参加多少次隧洞检查,已记不清了。以前在观测班是参加所有全停水隧洞检查,后当专责也是各站全停水的隧洞都去检查。你知道她说的钻隧洞,是什么概念么?几十米,还是几百米?

非也。她说的隧洞长得怕人,耿站引水洞,全长8423米。陈敏是地震后第一个进山的映电女子,让她记忆一生的,是恢复重建时的两次引水隧洞勘查。第一次是到映闸检查,隧洞内淤泥太深,走了不到一百米,就摔倒了几次。后来实在没力气再走了,才很不情愿退了出来。出来已精疲力竭,可还得徒步在没路的废墟里走回出发点。第二次检查渔站引水隧洞,先查渔子溪电站5号支洞及上山道路受损情况。去5号支洞的路震前就是羊肠小道,又窄又陡,经常有人摔跤。那天为了上山方便,陈敏和同事们都在公路边脱下厚外套。山体滑坡,原路大多已毁损,走不到500米,陈敏就落伍了,为不掉队,她在大伙中途休息时,一个人继续往前赶。沿途多有死牛死羊,苍蝇到处嗡嗡飞。爬山张嘴大喘气时,一不留神让”异物”窜入,不自觉竟然吞下,她顿时恶心死了……晚吃饭,她破天荒地要了一杯白酒下肚,自嘲给肠胃“消毒”。

陈敏是成都科大1990年毕业生,到映电工作20多年了。见面时我问:女人搞水工专责,比男同胞当专责困难多些吧?陈敏说:我没觉得呀。在工作现场,女同志与男同志干同样的活儿,倒是有人开玩笑,说水工女人是男人婆。因为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都有女同胞的身影嘛。其实,进入工作状态后,我觉得没有性别差异。检查隧洞、翻调压井、震后上山检查支洞、检查边坡及尾水隧洞,我都参与其中。说不辛苦,那不是真话,但这些我觉得可以承受。平时工作忙,周末还常加班。不加班呢,又要忙家务,谁叫你是个女人呢。

2010年的除夕,陈敏在映秀值班,老公和孩子就习惯地到映秀陪她。陈敏说:地震前,经常年三十在映秀值班,都是和丈夫孩子一起。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儿都一样。我值班,其他同事不就能和家人一块团聚么?

这就是陈敏。 

新秀仰静

映秀湾传奇:电站恢复重建,女将撑起了“半边天”

对专业工作而言,从“知之甚少”到“行家里手”,仰静的变化耐人寻味。“5.12”地震后,仰静是是从维护班转岗到二次班的“新人”,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曾一度感到失落;“8.13”后,仰静以无可争议的业务能力,扮演着“二次电缆拆除工作”项目负责人角色。是什么促使她有这种转变呢?是灾难,是工作的艰巨性和繁重度。是高强度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交叉,是无休止的现场摸爬滚打磨炼。从这个层面上研讨灾祸,仰静算是有福,许多人一辈子参加不了多少次大修,她却遭遇一回又一回。

受命拆除废旧电缆,看似轻松简单,实干方知又累、又脏、又慢,非常的麻烦:密密麻麻裹满淤泥的电缆,有的要彻底清理,有的要继续使用;有的在高高的墙顶上,有的在狭窄的坑洞里。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实践让仰静明白:除了苦干,还须巧干。

仰静说,能够增进友谊,赢得姐妹们信任,做法其实挺简单:遇到工作面脏、累、险的地方,自个儿走在前面。譬如,爬上几米高的电缆架,钻进十几米深的电缆坑洞。再就是,每天收工走在最后,要清理工具,准备文件资料,统计工作量。性格爽朗,干活麻利,待人友善的仰静,在厂房的形象可不怎么雅。身罩沾满污泥、油渍根本看不清本色的工作服,再裹个醒目的“黄马甲”,上窜下跳的,能好看么?每天天刚朦朦亮,仰静她们就丢下家人,匆匆赶往办公楼乘车上映秀,天黑了才赶回家。白天,她们是映电工人;晚上,才是母亲,妻子和女儿。仰静说:穿着漂亮衣裳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上班,我们也向往啊!作为女人,谁都希望多点时间陪陪正在长大的孩子,多点时间照顾照顾父母啊……有些伤感,欲言又止的话,我替她说:身为一线战士,在恢复重建之非常时期,很多人不能,仰静你更不能。

大姐周洪英

映秀湾传奇:电站恢复重建,女将撑起了“半边天”

发电部综合班的周洪英,在班组的名字叫“周大姐”。

“周大姐”早年患肝病,至今仍身体欠佳。大地震后,她家的房子成了危房,被安排在单位临时板房居住。当映电着手筹备重建时,她主动找到领导要求上前方:地震毁了我们几十年的基业,很痛心,让我尽一分绵薄之力吧。面对这样的周大姐,却之不恭啊。于是她被安排到了维护综合班,负责收发物资材料、台账记录管理等工作。工作繁琐,她却尽心尽责、细致周到,就算一只灯泡,一双手套,也从未出过任何纰漏。 “8.13”灾祸发生,周大姐的心又被揪紧了,她坐卧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再次找到领导要求去现场。为表明心迹,还特意带上了自己的体检健康证明。

当时映秀现场条件还十分恶劣,同事都劝她晚些时候再去。可她不肯,说当初生病时,如果没有大家庭的关怀和鼓励,自己挺不过来。现在康复了,过几年就退休了,我要抓紧时间多做一点事情。就这样,周大姐又和她的同事们一起,水里来、泥里去,扛着灯具、拉着电缆、手握电筒,整日忙碌在映秀恢复重建的生产现场。累并快乐着,周大姐把日子过得充实。

雷红与23台电机

映秀湾传奇:电站恢复重建,女将撑起了“半边天”

“8.13”后,映站恢复重建,23台电机的维修、维护处理任务交给了雷红所在班组。将一台台电机从淤泥里清理出来,经过维修、维护,再回装使用,是一个漫长且麻烦辛苦的活儿。电机被水浸泡,绝缘肯定会受影响,况且是在淤泥里长时间浸泡呢,要想回装继续使用,难度可想而知。灾后映站阴冷潮湿,空气污浊,为给人员进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雷红在同伴协助下,率先抢修好了两台通风机。人员抢修,排水先行,清理排水泵电机工作必须抢时间,雷红一进厂房就开始工作,一干就是几小时。工作任务最重的寒冬腊月里,双手成天在泥里水里,经常冻的通红,长起了冻疮。

从淤泥里清出来的电机,边角缝隙里藏满了泥垢,帕子擦不掉,这时候,只能用小毛刷,一点一点的清理,然后蘸上酒精二次清洗,再用带电清洗液进行一次彻底的处理。带电清洗液气味刺鼻,对皮肤损伤也大,旁人都捂着鼻子离得远远的,但雷红不可以躲开。从清淤泥到洗电机,从拆除到烘烤,从更换风扇到轴承维护,从电机测试数据合格再回装投入使用,这是一个毅力和智慧验考的过程。23台电机的成功修复,为映站恢复工程的节节推进奠定了基础。

忙人牛莉娟

映秀湾传奇:电站恢复重建,女将撑起了“半边天”

在耿站后勤楼见到管物业的牛莉娟,正忙前忙后张罗着什么,我有些吃惊:这么一个文静隽秀的年轻女子,能管好一二百人的吃和住么?“8.13” 灾祸后, 为确保耿站后勤供应,牛莉娟领命进山,听山风呼呼不时有滚石飞下,吓得头一夜根本没敢睡觉。她说初来时物业人数不多,现在有12人。12人就是一个班呀, 交通阻塞时的“孤岛”,这个班长可不好当。“7.03” 后,牛莉娟告诉我: 她与王新先行耿站探路,必经的两座山翻过一座, 被迫返回,没路了。后水退了,勉强可走人,她就急切地领着10多人各背50斤物品进山。

我问那阵子,领一帮人在山沟里是怎么一步一趋捱到目的地的,她不愿提及。我手头有当时随行记者拍下的照片,那情景,那狼狈样儿,较早年中国工农红军之爬雪山过草地之悲状,有过之而无不及。生产区,多数施工单位板房被冲毁,道路中断,物资紧缺,总厂要求物业公司及时统一调配各单位吃住等生活物资。牛莉娟说:食宿人数最高峰,耿站达212人,映秀就餐人数平均300人。

最紧急时刻,也偶有好运气。牛莉娟说: 有一天,得知几公里外的樱花村公路边有拉菜车被堵,使立刻组织40余人越过断桥,涉过泥石流乱石,穿过渔子溪闸首洞子赶到樱花村,不惜来回两趟,花5小时将200多斤白菜、100多斤莴笋、几十斤豌豆等急需菜蔬运回。天气炎热,蔬菜不易存放,就安排人员将部分白菜做成了泡菜。正午时分,食堂开饭了,不久前还空荡荡的饭厅,一下子坐得满满当当。我看见,牛莉娟又在伙房柜台前忙碌。

丽人张晓静

映秀湾传奇:电站恢复重建,女将撑起了“半边天”

知道发电部恢复生产一线有位面容清秀、个子娇小的女工么,她工作干练,性格爽朗,名叫张晓静。

“8.13”灾后第14天,发电部68人前往映秀敷设第一根电缆的队伍里,就有张晓静。斯时,被泥石流洗劫的映秀满目疮痍,在没有设备没有工器具情况下,电缆敷设举步维艰:或一人扛、或两人抬、或众人拖……张晓静凭着个子小,行动灵活,率先钻进空间狭小的电缆洞,理顺电缆走向。须知这可是在漆黑的电缆洞中行进啊,她一个女人家难道一点不害怕?

接下来是厂房排水清淤,张晓静水里来泥里去,一身水作服,一身泥污。施工方案编制前的现地查勘、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完善,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拆除旧电缆的活儿,既脏又累还非常的麻烦。工作至中控室下方电缆洞时,要先下10多米深的阶梯,还有30多米长的廊道。廊道高度不足1.5米,除去电缆桥架,宽度不足一人宽。谁进去呢?班长正犹豫时,张晓静说:“我去吧,我的身材比你们好些!”

身轻若燕的她,也只能半勾着腰,侧身行进。没料到里面那么糟糕,她没穿水作服进去,出来时浑身上下全是污泥。再次进入时,笨重的水作服穿在身上,只露出个脑袋,移动困难。没有照明,她只能躬着身子钻进电缆桥架,脖子上挂手电,刨开已板结的淤泥,一根根的理清有用或者报废的电缆,再用双手握紧粗重的断线钳,使劲夹断……

泥里来,水里去,两个月的摸爬滚打,张晓静们终于圆满完成了二次废旧电缆的拆除工作。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的10人小团队,又投入到了其它“战场”。

风雨丽人行,工作着的张晓静,向我们展示另一种美丽与魅力。

“空姐”钟盛蓉

“嘟——”一声清脆的哨音响起,刚刚还停在厂房安装间上空的行车立马扑面驶来,驾驶室上一身鲜艳的橘黄,那就是映电美丽的“空姐”,如同及时的春风细雨,彩舞飞蝶,翩翩而至。

——这就是在渔站恢复生产现场经常看到的一幕。那位“空姐”就是钟盛蓉检修部唯一的女高级起重工钟盛蓉。

性格开朗,办事认真又乐于助人的钟盛蓉,只要人在现场,各种起吊工作她都乐意承接:机械班的机组,一次的电缆,二次的盘柜,哈尔滨电机厂负责的定子线棒、中国水电集团负责的2号机定子叠片以及东方科用公司负责的2号机转子立轴……都由她配合完成。看着各种设备每天在渔站安装到位,她感到由衷高兴。整整三年时间里,钟盛蓉起吊的设备数不胜数。

(注:映电能干的女将甚多,限于篇幅,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