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漆水河边之二)后稷教稼台

后稷教稼台,位于老家的漆水河滩,漆水河和麦河(当地叫法)在武功镇漆水河滩相汇,至今漆水河边都有一个二水村。据资料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有邰氏族就生息在武功县境内,弃就诞生在此。他在母亲姜嫄的影响下,潜心专研农耕技术,以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开创农耕文化之先河,被尧帝举为农师,树艺五谷,教民稼穑,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游猎生活。

后稷教民稼穑当时就在漆水河滩,筑土台细心教会子民农耕技术,后稷的事迹在《山海经》、《诗经》、《史记》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后稷倡导的农耕文明,让周民族很快强大起来,后稷功盖天地,名播华夏,人们尊称他为后稷。后是君主的意思,稷者五谷之长,帝王奉祀为谷神。

(家在漆水河边之二)后稷教稼台

后稷也是周文明的始祖。史记•周本纪》记载了周人的祖先,早在4000多年前,姜嫄和后稷母子俩人,带领着有邰氏部落就生活在这块古老、神奇和富饶的土地上,树艺五谷、教民稼穑、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诗经•大雅•生民》记录了后稷从事农业生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周代的先祖后裔从小就喜欢农艺,长大后遍尝百草,掌握了农业知识,在教稼台讲学,指导人们种庄稼,传播农耕文化,成为远古时一位大农艺师,被尊称为农业始祖后稷。后稷教民稼穑,创建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淳朴的人民。后稷教稼台,犹如镶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部农业史书。

后稷教稼台,现在位于武功镇东门外,武功镇以前是武功县城,后来县政府搬迁到普集镇,所以,武功镇如今是武功县的一个镇。

(家在漆水河边之二)后稷教稼台

走进后稷教稼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屈武写得“教稼圣地”四个浑厚有力的大字,抬眼望去,后稷端坐手拿五谷石像,羽羽如生,四千多年前的谆谆稼啬,依然回荡在在漆水河畔。

穿过后稷坐像雕塑,就来到台前,教稼为覆斗形,同古代粮食量具极为相似,台高9米,每边长12米。前台阶为五级,象征五谷丰登。台阶为六级,象征六畜兴旺。台体四周护栏桩数恰好为24级,隐含24节气。教稼台辟四门洞,互相连通,寓意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走进门洞,四面门洞之中嵌满于钱范宇、刘暲昆、周尧、赵宏章、于右任、吕楠、王任重、屈武等人诗词题刻,还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十五年(1825年)三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登上教稼台,四周远眺,翠柏长青,呼吸活氧,心旷神怡,田野碧绿,漆水环绕,美色美景,陶醉其中,留恋忘返。

(家在漆水河边之二)后稷教稼台

教稼台虽然有点小,但是意义深远,中华民族,勤劳的周人,在漆水河畔,在后稷的指导下,学会了耕作,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就诞生在漆水河畔。

闲暇之余,我经常去教稼台参观,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心中的农业情怀,周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终于可以养活中华民族的根了,从此,中华民族走入了农耕文明之列。

(家在漆水河边之二)后稷教稼台

据资料记载,有一天,他的母亲姜嫄在郊外散步时,看到了一个非常大非常大的巨人脚印,心中非常震惊,也在想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这么大的一双脚。在姜嫄的震惊中,她突然觉得有一股暖流从身体的各处流过,让她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这种舒服还夹杂着一丝欲望,那就是踩到那个巨大的脚印上去。

她在这一丝欲望的引导下,将脚套在了巨大脚印的大拇指上,随即她便感觉自己的肚子里面有轻微的动,就像胎动一般。姜嫄虽然很惊怕,但却又无能为力,随即怀胎十月将孩子生了下来,即后稷。姜嫄一直都以为自己的儿子肯定是个妖怪,便生了想要把后稷丢弃杀掉的心思。她将后稷丢在狭隘的巷子里,但从巷子经过的牛马都自觉绕开了后稷,根本就没踩到过婴儿身上,哪怕是一次失误也没有。

后来姜嫄又将后稷丢弃在山林里,但碰巧人太多,便没有丢成功。再后来,姜嫄愈发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是个平凡的人,她就将孩子直接扔到了冰河上,只是还未等她走远,忽然飞来了一只大鸟,用自己的羽翼将后稷护住,姜嫄以为这是神的旨意,便将后稷抱了回来。

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他为人们稼穑,他尝遍各种野生植物,找到了人们能够食用的植物食材。而后又想办法将野生植物变成自己种植的农作物,让人们不再长途跋涉的寻找食物。

(家在漆水河边之二)后稷教稼台

后稷教民稼穑

无论传说和记载,都验证了后稷在漆水河畔教民稼穑的事实。也证实了武功是中华农都,后稷故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