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終端分佈式技術賦能IoT行業,助力中小廠商瓜分萬億美金市場

華為終端分佈式技術賦能IoT行業,助力中小廠商瓜分萬億美金市場


近年來,包括華為、蘋果在內的眾多終端廠商,紛紛進入IoT行業。各家的出發點可能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IoT的未來前景實在太誘人,以至於大家都無法忽略這塊市場。

在硬件產品上,它們不僅自己生產手機、筆記本、平板和手錶等數碼產品,還通過生態合作等方式將業務延伸到電視、空氣淨化器、廚電等智能家居產品。


在軟件和服務上,雖然各家的具體做法有所不同,但我們看到它們都試圖建立起自己的IoT生態體系,掌握未來主導權。

IoT的誘人蛋糕,除吸引大廠佈局外,也吸引了不少中小企業加入這個行業。

01

移動互聯網:從手機一枝獨秀到IoT百花齊放

智能手機是近百年來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不但推動了通信技術革命,還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自誕生以來,手機逐漸從通信工具變成了個人工作生活助手。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智能手機普及率接近6成,歐美和日韓等國家更是高達7-9成。全球每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4億臺,將智能手機稱為當下移動互聯網的核心終端並不為過。

這種態勢未來或發生一些變化,因為萬物互聯的IoT即將迎來多智能終端的百花齊放,一改智能手機一枝獨秀的局面。

隨著5G、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新技術的日益成熟,未來IoT市場還將迎來了跨行業的爆炸式發展。今年5月,華為發佈《GIV2025打開智能世界產業版圖》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指出基於 ICT 網絡、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第四次技術革命正將我們帶入一個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世界。

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全球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 400 億,智能服務機器人將步入 12% 家庭,個人潛能將在終端感知、雙向交流主動服務支持下大幅釋放。全球 1000 億聯接將廣泛分佈於公用事業、交通、製造、醫療、農業、金融等各個領域,推動數字化轉型加速。

在未來數以十萬億美元的IoT數字經濟中,除去平臺和硬件製造商外,大部分價值也是由依託生態的各行各業產品和服務創造。眾多的軟件和服務開發廠商,也將在智能手機之外找到更廣闊的新市場。對於眾多中小廠商來說,這更是它們突破自我、彎道超車的難得機會。

02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中小廠商進軍loT困難重重

不過,雖然IoT市場前景看好,但想進入並非易事,中小廠商面臨著諸多困難。但真正的困難來還來自於技術層面上的挑戰。


目前各廠商IoT設備普遍缺乏完善的應用生態,這就造成了用戶體驗差、設備使用率低,也導致開發者不願意投入過多精力和資源,繼而又陷入了應用生態缺乏這樣的死循環,如此非健康的生態環境是IoT設備體驗提升道路上勢必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除此之外,物聯網技術人才不但一將難求,而且工資日益水漲船高。美國數據顯示,2018 年機器學習工程師的工資排名第三,而今年一舉躍居榜首。今年該崗位平均年薪比去年增長 8409 美元,增速達6.25%,是業內預測增速 2.9%的兩倍多。算法工程師的平均年薪今年也漲到了 109313 美元,增加了5201 美元,增幅約 5%。


國內也呈現出類似情形,2019年國內平均職位薪酬最高的是深度學習開發工程師,而且還在上漲。而這些高端技術人才,正是企業進軍IoT產業所急需的關鍵崗位。

華為終端分佈式技術賦能IoT行業,助力中小廠商瓜分萬億美金市場


IoT處於市場初期,業務實現規模盈利尚需時日。多數中小廠商資金和盈利能力比較弱,不足以承擔加大人力投入帶來的成本支出,使得其經營風險加大,更容易陷入資金斷裂的死亡陷阱。據業內人士透露,人力成本過高造成中小廠商開發團隊人力不足已成常態。

在國內,高端技術研發人才招聘和管理難,一直是科技互聯網企業頭痛的問題。優秀技術人才屬於稀缺資源,常常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即便是廠商有足夠的資金,有時也很難招聘到合格的人才,就很容易因此而錯失寶貴的市場機會。對於志在IoT萬億美元大市場的中小廠商來說,這樣的結果同樣無法接受。

03

華為分佈式技術:破解IoT生態困局

面對未來萬物互聯的生態和人才的挑戰,華為在今年8月的“2019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面向未來的分佈式技術,該技術打通了多終端之間的協同瓶頸,把各終端的硬件能力抽象出來,放入到一個虛擬的設備能力池中,讓應用可以隨意調用所需的硬件能力。


這樣各終端之間能力就可以實現硬件互助,資源共享。對應用來說,如同調用本地終端一樣調用遠程終端的能力。對用戶來說,就如同在使用一個“超級虛擬”終端。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華為EMUI分佈式技術帶來了兩個重大利好:一是應用層支持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無需針對不同終端進行多次開發,也就是說更多的應用可以跑在自己的硬件上;二是分佈式技術將各個智能終端的不同能力進行解耦,放置在同一個大能力池中,應用可以即時、無縫地調用這些能力,體驗可以在多個終端之間無縫切換,中小企業開發的硬件就加入到一個有豐富體驗和應用的“大池子”中,再也不擔心用戶過新鮮期就不開機了,增加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華為終端分佈式技術賦能IoT行業,助力中小廠商瓜分萬億美金市場


舉例來說:市面上已經有非常多的攝像頭產品,大多是買回家,幾個月都難的用一次。最主要的是得安裝APP,而且APP還不好用,想用攝像頭通話步驟繁瑣。


但是使用華為分佈式技術後,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它能夠把手機、大屏、音響、攝像頭虛擬成一個超級大終端。當我們在做家務事接到父母的視頻請求,手機操作不方便時,可先通過語音指令調取電視或平板等其他智能終端的顯示屏接入視頻,待空出雙手再切換回手機。過程中還可以使用其他設備的攝像頭獲得不同的視角,或啟動智能音箱或其他終端的麥克風進行對話。多設備、多屏幕的自由無縫切換和連接,為用戶帶來了沉浸式通話效果。

這種效果,源於分佈式技術可以讓信息在多終端之間無縫流轉,各終端之間能力互助共享、互為外設,共同組成一臺“超級設備”。從用戶角度來說,跨終端使用應用軟件的體驗與原來在手機上沒有差距。相反,還可以充分發揮各智能終端的無縫協作,帶來的全新體驗其實更加友好。

這完全解決了中小IoT廠商面臨的生態隔離問題。華為終端分佈式技向IoT行業的免費開放,幫助企業和開發者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高開發時效。對於中小廠商而言,有了華為EMUI分佈式技術的支持,將不被技術困難和成本增加所束縛,低成本進入IoT市場成為可能。它們只需要專注於自有產品和服務,充分發揮自己的既有優勢,努力構建核心競爭力即可。

華為終端分佈式技術賦能IoT行業,助力中小廠商瓜分萬億美金市場


當前,華為已將分佈式能力開放,涵蓋了智能家居、運動健康、智慧出行等生活場景,也包括了像HiAI、互聯互通、媒體等關鍵技術和HUAWEI DevEco Studio等開發工具,對於初創企業是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04

中小企業與華為的雙贏

簡言之,華為終端分佈式技術,能夠解決中小廠商開發能力不足、研發投入有限的矛盾,幫助它們破解生態困境。

華為作為企業這麼做,並非沒有商業野心。它最終目的就是與中小廠商合作共贏,攜手構建大生態體系並從中獲得相應回報。從策略角度看,IoT既是華為戰略擴張的關鍵市場,也是從傳統硬件廠商升級為互聯網巨頭的機遇。

對於中小廠商而言,華為終端分佈式技術的出現是重大利好。即便沒有技術大神,中小廠商也有瓜分IoT行業蛋糕的機會。正如APP和小程序生態下一些中小廠商借勢崛起一樣,中小廠商只要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同樣有機會利用華為等平臺生態做大做強,在IoT經濟體中成長為新的行業小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