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關注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特斯拉能否帶來“鯰魚效應”?

近日,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提出研究加強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管理和運營,推進互聯互通。會議認為,“鼓勵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發展,既是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動綠色出行、節能減排的有效舉措”,將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發展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

但很明顯,目前政策的落腳點在於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的建設。

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政策導向上對新能源汽車的直接補貼在6月份就已退坡,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下跌五個月,同比降幅分別為4.7%、15.8%、34.2%、45.6%、43.7%,跌幅呈現擴大趨勢,除了補貼政策的退出,充電樁配套不足、性價比低、便利性差都是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鍵痛點所在。二是現有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充電樁等基礎設施之間的供需失衡。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340萬輛,而截至10月份全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保有量共計114.4萬個,基礎設施建設存在明顯滯後,同時還存在資源錯配和浪費現象。因此,包括上海在內的全國多地城市紛紛將焦點轉向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在情理之中。

上海關注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特斯拉能否帶來“鯰魚效應”?

官方數據顯示,上海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進度可觀,目前已達到25萬個,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建設21萬個充電設施的目標。但存在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例如及時充電、老小區配套、安全監管、電網承接等痛點難點問題。為了加強上海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管理和運營,會議提出三方面對策:一是統一標準,兼容共享:“要加強對充(換)電設施的運營管理,逐步將公用充(換)電設施納入公共交通服務管理範疇,制訂規範統一的標準,引導不同車企加強共享共用,提升兼容水平”。二是互聯互通,提高效率:“要加強充(換)電設施數據互聯互通,推進智能化設施建設,切實提高使用效率”。三是破解痛點,提供便利:“要著力破解電動出租車充電的痛點和堵點,提高便利程度”。

除了行業發展的共性問題,上海在推動充電樁等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有其獨特優勢和條件,特別是臨港新片區在汽車製造領域所具有的天然優勢,上汽集團、特斯拉等大型汽車製造商的落地發展,都為上海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生態支撐。

上海關注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特斯拉能否帶來“鯰魚效應”?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時尚品牌,特斯拉在上海建立超級工廠,不僅帶來整個汽車製造行業格局的變化,而且在多個領域也扮演著“鯰魚”角色,對包括充電樁在內的整個行業都具有顯著的刺激作用。

上海關注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特斯拉能否帶來“鯰魚效應”?

特斯拉最早提出了“超級充電樁”的概念,目前超級充電樁功率一般為150kW每小時,相對於國內大多數功率僅為40kW-60KW每小時的充電樁,特斯拉具有數倍優勢。據瞭解,未來特斯拉還將升級V3版本充電站,

充電速度可達256KW每小時,特斯拉model 3 充滿電可能只需15分鐘,快充5分鐘即可行駛120公里,預計節省50%的充電時長,真正實現極速充電。

上海關注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特斯拉能否帶來“鯰魚效應”?

自2018年7月,上海市和特斯拉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特斯拉在臨港新片區僅用10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從建廠到國產 Model 3 下線出庫的全過程,創造了“臨港速度”的奇蹟。今年10月,特斯拉在上海舉行了第2000個超級充電樁揭幕儀式。目前,特斯拉在中國正式投運了超2000個超級充電樁,覆蓋了130多個城市,並持續推進設立新的目標點。

上海關注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特斯拉能否帶來“鯰魚效應”?

與此同時,國內充電樁行業的洗牌正在加速演進中。數據顯示,2016年年底,中國約有600多家充電樁企業,2017年上半年曾高達1000多家,而目前只剩100家左右,其中只有“特來電”在成立五年後首次盈利。據相關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充電樁市場中,前三名為特來電(42%)、國網(20%)、星星充電(18%),頭部5家企業瓜分了90%的蛋糕。

特斯拉的進入,很可能發揮出顯著的“鯰魚效應”,刺激和帶動國內充電樁行業進一步加速洗牌。上海市提出的行業標準的統一、互聯互通等發展目標,也有可能通過頭部企業的進一步集中,以市場化的手段最終達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