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這村設立全市首家“功德銀行”!探索積分制、紅黑榜,弘揚真善美

大埔縣莒村村設立梅州首家“功德銀行”,引導村民共同支持家鄉公益事業

好人好事存“銀行” 催生鄉村文明新風尚

“莒溪水緩緩地流淌,靜謐的山村灑滿皎潔的銀霜,一座橫跨兩岸的小木橋,橋上排坐著一群年少兒郎,一雙小腳伸進清澈的溪水裡,享受著大自然無私送來的清涼。”在大埔縣湖寮鎮莒村村創辦的百年老報《驥風》上,離鄉遊子對莒村村的思念躍然紙上。

如今,村裡的小木橋變成了修繕一新的雕花長廊,村民記憶中的莒村村煥然一新,乾淨的村道、明亮的路燈、寬敞的涼亭等讓村民有了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村裡人氣不斷興旺起來。

大埔这村设立全市首家“功德银行”!探索积分制、红黑榜,弘扬真善美

一切得益於莒村村探索走出的鄉村善治之路。

今年10月,莒村村設立梅州首家“功德銀行”,創新鄉風文明建設,引導鄉賢、村民共同支持家鄉公益事業發展,助人為樂、奉獻愛心在村裡蔚然成風,村民道德素養有了顯著提高,民風持續向善向好,莒村村這個美麗鄉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探索鄉村善治之路

設立“功德銀行”凝聚合力建設美麗家鄉

“聚沙成塔情暖青山綠水,集腋成裘造福後世子孫。”沐浴著冬日的暖陽,走進大埔縣湖寮鎮莒村村,蜿蜒的莒溪穿村而過,橫跨莒溪的是一座長30米、寬6米的雕花長廊,長廊上雕刻的對聯引起筆者的注意。

這是今年10月29日,莒村村設立的梅州全市首家“功德銀行”,該村把它命名為長壽功德銀行。

“這幅對聯是全村村民、鄉賢齊心協力支持家鄉新農村建設的寫照。”莒村村黨支部書記陳增金說,莒村長壽功德銀行作為激勵村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方式,在鼓勵村民做好事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原先的雕花長廊是一座破舊的老橋同濟橋,在鄉賢、村民大力捐資支持下,今年9月修繕一新。後來為什麼命名為長壽功德銀行?陳增金向筆者娓娓道來。

今年10月份,莒村村幹部到浙江學習當地新農村建設經驗,當地一個小山村通過功德銀行建設,逐漸探索出一條山村善治之路,給了莒村村幹部啟示。良好的治理能促進村莊的發展,如何學習吸收別人的基層智慧和變革經驗,莒村村找到了答案。

回來後,莒村村依託雕花長廊設立1個“功德銀行”總行,命名長壽功德銀行,同時設立8個分行,分行包括莒村村委會(包括各村民小組)、上村老齡會、下村老齡會、旅外鄉親聯誼會、養正學校、上村理事會、下村理事會、南山理事會。

“除了設立‘功德銀行’外,我們還設立了‘功德簿’。”莒村村幹部何良善說,借鑑現代銀行管理體制,凡單筆捐資1萬元以上者可報總行在長廊刻碑留名,捐資1元以上者可記錄在“功德簿”上,捐資款項根據不同用途存入不同分行,用於莒村村公共設施建設、養老助殘、扶貧助困、獎教獎學等,存款人也不限於本村村民,有捐款意願的熱心人士均可參與其中。

“‘功德銀行’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村民良好的道德作風,發揚優良風氣,並讓子孫後代一直傳承下去。”何良善說,有了“功德銀行”,只要做了善舉村民都看得到,大家也都以做善舉的人為榜樣,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齊心協力共創美麗鄉村。

互助和諧蔚然成風

積分制、紅黑榜引導村民多做好事

“5000元、10000元、20000元、30000元……”在長壽功德銀行的“功德簿”上,密密麻麻記載著村民、鄉賢捐獻的善款數據,用於莒村村路燈、休閒長廊、涼亭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自‘功德銀行’設立以來,在大家的慷慨解囊之下,互助和諧的良好風尚在莒村村已蔚然成風。”陳增金說。

“之所以能有今天,我要感恩在成長路上幫助我的父老鄉親。如今,生活富裕了,當然也要回饋家鄉,為家鄉建設出一份綿薄之力。”聽聞家鄉設立長壽功德銀行,在外創業的村民李維海立馬捐出了10萬元善款存入長壽功德銀行,以實際行動支持莒村村新農村建設。

村民何海欽在莒村村裡開辦了養豬場,原先村裡沒有路燈,晚上漆黑一片,村民出行極為不便,對此他深有體會。藉著“長壽功德銀行”設立的機會,他捐資10萬元幫助村裡安裝路燈。“既是自己需要,也為家鄉村民提供方便,村裡這個做法挺好,身為家鄉的一份子,我也要以身作則出一份力。”

義舉仍在延續,長壽功德銀行設立兩個月來,很多熱心鄉賢、村民紛紛參與其中,截至目前已經籌集善款逾62萬元。有了這筆資金,如今,莒村村改頭換面,明亮的路燈、乾淨整潔的村道、寬闊舒適的休閒長廊、涼亭等為廣大村民裝扮出了美麗的生產生活環境,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為了讓長壽功德銀行示範效應放大,內涵不斷延伸,推動整個村莊治理優化,陳增金告訴筆者,接下來莒村村還將探索採用累計積分制、設置紅黑榜,讓村民有展示自我的新窗口。

“如每家每戶一年有積分12分,根據打掃公共衛生、撿拾垃圾、保持房前屋後整潔有序、長期堅持做好事、見義勇為等積分事項,進行積分獎勵,並張榜表彰,同時,對村內賭博、打架等不文明行為也進行記錄,扣除相應積分。”陳增金說,外村人到村裡相親、做生意,會建議到村裡長壽功德銀行查看他們家的積分情況,以此形式保障平安和諧的生活環境。

“長壽功德銀行可以通過積分引導村民互相競爭、想辦法為村子多做好事。”何良善說,此舉能促進鄰里和睦,村裡逐漸形成鄰里間互幫互助、同舟共濟的良好氛圍,全村人也將更加團結,村集體經濟也能順勢發展起來。

■相關

村中百年老報發行5個國家

“鄉賢再行善舉,為莒村村換LED燈,深受村民點贊,今年莒村籍何氏學子高考成績可喜可賀,又是一年豐收季,不少蜜柚種植戶喜獲豐收……”在莒村村創辦的百年老報《驥風》上,刊載著一條條關於全村家鄉變化、鄰里喜事等新聞,讓廣大村民、在外遊子如沐春風。

大埔这村设立全市首家“功德银行”!探索积分制、红黑榜,弘扬真善美

這是該村創辦於上個世紀的鄉村小報,至今已有百年曆史,目前發行量有千份,每季度出一期,承載著家鄉發展的喜訊,面向本村村民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新西蘭等5個國家的海外莒村人發行。

“百年間,100多位村民,幾輩人的嘔心瀝血,起初源於向海外鄉親介紹鄉情的彙總家書逐漸演變成了報紙。”今年76歲的村民陳耀修是《驥風》的主編,據他介紹,《驥風》明確了為村民義務服務的宗旨,弘揚孝道,驅惡揚善,彰顯社會公義。家鄉的一切好人好事通過報紙來頌揚,公益事業通過報紙來倡導和促成。

大埔这村设立全市首家“功德银行”!探索积分制、红黑榜,弘扬真善美

如今,《驥風》成為了宣揚莒村村鄉風文明的重要途徑之一。“村民通過閱讀相關文章,無形中便能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浸潤品德新風,從而促進全村鄉風文明建設。”陳增金說,很多村民還會自發投稿,把身邊發生的好人好事記錄下來。

翻開最新一期《驥風》,在頭版顯眼位置,記者看到了莒村村的村規民約,內容涵蓋了社會治安、消防安全、村風民俗、鄰里關係、婚姻家庭等和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驥風》無形地影響著莒村村的鄉風文明建設,潛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個人素質。”陳增金說,現在村民之間少了爭吵、多了幫助,少了矛盾、多了和諧,村民們也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發展生產、謀求增收致富上,也為村內開展工作、建設新農村提供了精神動力。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馬吉池

【通訊員】劉招迎 羅文燕

【作者】 馬吉池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