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循環經濟壯大草畜產業發展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耿洋洋

冬日,穿行在西峰區鄉間村落,隨處可見一派產業興旺的可喜景象:一排排標準化圈舍裡牛羊肥壯,為牲畜越冬儲備的飼料堆積如山,市場上畜產品購銷兩旺……

西峰區屬於黃土高原溝壑區,地勢平坦廣闊,老百姓自古就有種植小麥、玉米、紫花苜蓿等傳統。近年來,西峰區以飼草種植與收儲為抓手,堅持走“以養帶種,以種促養、以草促畜、以畜帶草”的循環發展路子,構建以家庭適度規模養殖為主體、標準化規模經營為重點、種養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循環發展格局。

西峰區依託“北畜”產業發展優勢,持續延伸產業鏈條,積極推進飼草料訂單種植,建成彭原、溫泉湫溝、什社新興等多年生牧草示範點3處,後官寨趙咀、董志馮堡、彭原趙溝畎甜高料示範點3處,彭原義門—周寨—邵寺—顧咀—五郎鋪萬畝青貯玉米種植示範帶1處,500畝示範點19處,新種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0.47萬畝,種植青貯玉米2萬餘畝,甜高粱2000餘畝。

在加快飼草料種植步伐的同時,西峰區還按照“政府補一點、銀行貸一點、合作社籌一點”的思路,依託草畜產業到戶扶貧資金,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從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防疫、消毒、糞汙無害化處理等配套設施方面對12個養殖小區(場)進行標準化改造,提升生產能力和養殖效益。

西峰區堅持示範帶動,靠實種植任務,突出龍頭引領,完善收儲體系,積極招引薈榮草業、南梁緣等大型草業龍頭企業落地建廠,通過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訂單回收等方式,開展飼草專業化種植及收貯,提升飼草綜合收儲能力。

為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西峰區還以精準扶貧畜牧產業科技培訓為契機,結合玉米種植及秸稈青貯季節性強、技術要求高、工作量大的特點,組織農技中心、畜牧局、農機局技術專家,組建技術服務隊伍上門入戶,為農戶現場指導種植技術,落實訂單,調試機械,加強對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的標準化養殖技術指導,先後舉辦畜牧養殖培訓班5期,培訓各類技術骨幹150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