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區婦聯號召全區婦女向張小娟同志學習

12月16日上午,西固區婦聯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追授張小娟同志“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稱號大會暨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精神和省婦聯《關於在全省婦聯繫統和廣大婦女中迅速掀起向張小娟同志學習熱潮的通知》精神,區婦聯要求全區各級婦聯組織和婦聯幹部要率先學習,並引領全區廣大婦女掀起向張小娟同志學習的高潮。

西固區婦聯號召全區婦女向張小娟同志學習

2019年10月7日,時任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的張小娟在完成曲告納鎮上大年村脫貧攻堅縣級抽樣調查工作後,返程途中所乘車輛不慎墜江,因公犧牲,她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用青春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譜寫了扶貧一線幹部的巾幗讚歌,年僅34歲年輕美麗身影嘎然而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追授張小娟同志“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稱號,全國婦聯追授張小娟同志“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中共甘肅省委追授張小娟同志“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甘肅省婦聯追授張小娟同志“全省三八紅旗手”稱號。

區婦聯號召學習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她紮根基層、忘我奉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根植婦聯繫統幹部們內心深處的為民服務的政治意識;學習她心繫群眾、一心為民的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學習她勇於擔當、埋頭苦幹的職業操守,樹立了工作態度上的豐碑;學習她不怕吃苦、追求卓越,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幹勁做好各項工作,為我們在各自崗位上幹出一流業績、作出更大貢獻樹立了典範;學習她身為女兒、母親、兒媳,時時在內心湧起孝敬父母公婆,陪伴孩子的親情情懷,觸動著每一位女人在家庭中盡好自己的職責。

區婦聯號召全區婦聯組織和廣大婦女,將張小娟同志的先進事蹟,作為展示新作為、奮進新時代的巾幗精神力量,恪守初心使命,立足本職、擔當奉獻,積極開展“共建共治共享 隴原巾幗志願者在行動”系列活動和突出“團圓”“幸福”“愛”特色的“把家風家教帶回家”活動,發揮出自己的作用,貢獻出巾幗的力量,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西固區婦聯號召全區婦女向張小娟同志學習

鏈接:報告團成員張小娟的姐姐張小慧講述

向日葵的心願

大家好!我是張小娟的姐姐,感謝各位坐在這裡,傾聽一個普通女孩短暫的一生。從小到大,我去哪都喜歡帶著妹妹,但今天,我只帶來了她的名字。小娟遇難後,很多人為她做了很多事,對於組織的認可和全社會的關心,我代表父母家人,表示感謝。

小娟愛笑、愛唱歌、體貼人,讀書時成績好,工作後榮譽多,一直是大家庭同輩的榜樣和父輩的驕傲,很多堂兄弟、表姊妹家添了小孩,都請她起名字:沐陽、佳雯、梓豪、博飛……小娟留下的祝福和愛,將伴隨這些孩子長大,也伴隨愛她的親人,度過最難熬的時光,因為妹妹說過:“再崎嶇的路,也是過得去的”。

離開的人牽掛未了,留下的人度日如年,回想妹妹這短暫卻熱烈的一生,我開始想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公而忘私、不計得失,總是有原因的,張小娟終其一生的願望究竟是什麼?將來我們要如何回答兩個孩子,他們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因為怎樣的事而失去生命?

我們生在普通農家,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母沒趕上好時候,吃盡生活的苦,所以對下一代寄予厚望,從小就把我們送到縣城讀書。小時候的小娟求知若渴,特別喜歡讀書,高一時受小說《青春之歌》的影響,去剪了一個林道靜的髮型,《青春之歌》傳遞的價值是:年輕人要把自己的成長,同這個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2003年,小娟考了文科狀元,舟曲一中開了表彰大會,我的父親在幾千雙眼睛的注視下登上獎臺,領回了縣上獎勵妹妹的2000元獎金;入學前還申請到國家西部開發助學工程獎學金;去北京時,鄉親們在妹妹的行囊裡裝滿梨、核桃、蜂蜜,還有五十一百元表達心意的錢。小娟當時說了這樣一句:“我以後有本事了,會回報的……”她沒有食言,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報了。

讀大學的那幾年,好學上進的小娟和同學一起做功課寫論文、勤工儉學、跟著老師做田野調查、假期帶隊去會寧支教……忙碌又充實的妹妹,就像她最喜歡的向日葵,朝氣蓬勃。中央民大的校訓,對她影響至深,“美美與共、知行合一”成為妹妹的精神氣質,也體現在她的行為舉止中。

2007年,小娟大學畢業留京工作。那時候的妹妹,電話裡的聲音志得意滿,她工作的地方就在央視旁邊,她每天會化個精緻的淡妝去上班,她歡喜地融入著北京那座繁華的城市…

如果沒有變化,妹妹的人生必然是另一種不同。轉折發生在“5·12”大地震後,當時身在北京的小娟,每天在電視上看災情報道,她不放心父母親人,天天打電話。“姐姐我是不是很自私?自己一個人在外面過好了……”她還問:“如果我現在回舟曲,我能做些什麼?”當時我已參加工作,知道像我們這樣的家庭,能出去一個孩子並在大城市留下來不容易,就對她說:“你現在的工作多好,穿得乾淨體面,待在亮晶晶的辦公樓,如果回來就去鄉下,每天踩著泥巴跑……”

但是小娟還是選擇辭職,回到災後的家鄉。這個選擇有多特殊?舟曲一中建校65年以來,所培養的文科狀元大多在北京、上海、蘭州就業,回舟曲本地工作僅有兩人,小娟是其中之一。

在小娟眼中,家鄉是美的,是充滿前途和希望的,帶著一顆追求美創造美的心,她投入基層,功底深厚又踏實肯幹,很快脫穎而出。2010年,妹妹參加全省80後年輕幹部選拔,又考了第一,那段時間我爸媽走在街上,熟人老遠見了都要過來稱讚,說你們家姑娘真攢勁,將來一定有個好前途。

也就是那一年,舟曲發生了“8?8”特大泥石流災害,當天晚上,我的父親帶著弟弟,在家門口的大橋邊救上來13名同胞,天亮後趕到縣城的妹妹,同樣投入搶險救災。泥石流的廢墟之上,小娟火線入黨,戴上了那枚對她來說意義非凡的黨徽。

當時災情太過嚴重,搜救出來的屍體被成排擺在馬路邊,而妹妹每晚都忙到十點以後才打著手電筒回家,我媽媽非常擔心:“現在外面這種情況,你一個女孩子回來這麼晚,路上多害怕?”她指著胸前的黨徽寬慰母親:“不怕,你看我戴著護身符,回來的路上就什麼都不怕!”

也就是那時,小娟和同樣參與泥石流救援的年輕醫生劉忠明相知相戀。當時母親有些憂慮:“這小夥子家裡房子被泥石流沖走了,兩個老人七十多歲,這個條件你會很辛苦啊……”而妹妹笑著說,困難都是暫時的,人好是最重要的,她相信以後的日子一定會好的……就這樣,妹妹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雙可愛的兒女。她對公婆的照顧很周到,端給老人的是軟糯可口的飯菜;給他們買的保暖內衣和鞋特別合適;兩位老人唯一一次坐飛機去北京,也是她帶著去的。

別人都說,小娟在扶貧工作上擁有“超級大腦”,而這個稱謂的背後,是沒日沒夜的早出晚歸和夜以繼日的加班加點。她說過:“我們看到窮人會心裡不忍,想著要幫一把,現在國家專門做這個事,我自己又負責扶貧工作,為什麼不能把它做好呢?”

小娟是個理想主義者,恰好她心中的理想就是這個時代的理想,是這個國家的理想;恰好她有熱情有能力也有膽識和情懷去踐行這理想。她見過從前農村的落後和蕭條,所以在有機會直接參與這項工作的時候,她是帶著最深沉質樸的愛去融入去貢獻的。

扶貧工作最忙的這幾年,孝順的小娟於是也不能經常陪父母談心,連給她打電話也不是在佔線就是簡單說完就掛,打給她的人太多了,上級部門、縣上領導、各個單位、鄉鎮幹部、貧困戶……可不管是誰她都那麼耐心,都能給別人一個條理清楚的答覆,把一件又一件小事解決好。我爸批評我媽:小娟乾的都是非常要緊的工作,你不要有事沒事打過去問“吃了嗎”“在哪兒呢”,多打擾咱們姑娘。”現在,他不讓打擾的那個號碼,再也沒人接了。

整理妹妹遺物,多是穿舊的衝鋒衣和運動鞋,為數不多的裙子高跟鞋是新的,每次逛街買衣服,首先考慮“方不方便下鄉穿”。

小娟曾描繪嚮往的生活:“就想一直坐在國圖那棵銀杏樹下看書”。我知道,樹下聽風、日照南窗的情境是她從小的渴望,但是後來的妹妹,卻紮根基層的繁瑣與艱辛,更多人的美好生活,替代了一個小女孩曾想擁有的悠閒歲月。

2019年的金秋10月,我的妹妹張小娟,奔赴了一場再也無法歸來的旅程,她長眠在故鄉的濤聲裡,也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更留下了可以在將來講給孩子的答案:所謂責任擔當、所謂理想信念,不能因為有人懷疑而否認它的存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就是為它而活的!


西固區婦聯號召全區婦女向張小娟同志學習


張小娟好似山間的格桑花,經歷著風吹日曬,堅守著困苦的山崖。即使香氣註定要隨風飄散,即便花瓣兒最終會零落成泥巴,但她在青春的年紀默默地在藏鄉綻放,為這片貧瘠的土地奔向小康留下了希望的芳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