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最燃?2019中國十大“硬核”科技新聞

【綜合/觀察者網 陳辰】

2019年,我國在“硬核”科技領域好消息頻頻,從“嫦娥四號”全球首次登陸月背,到長征三號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第50、51顆北斗導航衛星,從“新世界第七奇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到造島神器“天鯤號”正式投產等等。中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重大科技創舉。

然而,目前國際形勢依然嚴峻,部分歐美國家對我國的科技領域封鎖呈現有增無減態勢。與此同時,中國仍有部分科技領域尚未完全攻克或實現自主可控。不過,可喜的是中國正展現出改革創新、攻堅克難的時代精神和力量。我們仍需努力,仍在路上,未來終將引領世界科技潮流。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19年中國十大“硬核”科技新聞事件,“燃”情中國,砥礪前行!

嫦娥四號:世界首次在月揹著陸

“我選擇著陸月球背後,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更難”。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這也是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著陸月球正面之後,中國探測器再度造訪月球,並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月球正面與背面均成功完成探測器軟著陸的國家。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之所以這麼多年沒有國家登陸月球背面,就是因為在這裡登陸“難於上青天”。由於月球本身的阻擋,探測器和地球指揮中心無法直接通訊,所以我國才發射了“鵲橋”中繼星,用以連接“嫦娥四號”和國內控制檯。

不辱使命,“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那一刻,中國航天科研專家們喜極而泣,全國一片沸騰。這代表中華民族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併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作出又一卓越貢獻。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月球背面對於人類是一塊“處女地”。之前各國僅通過照片分析其地質構造、土壤結構等,而這次“嫦娥四號”登月,能在荒涼月表上培育唯一的生命,“勘探” 深埋月下的“礦藏”,測量太陽風粒子在月表的作用等等,為人類開發月球提供寶貴的經驗。

1月17日,“國家航天局”在《人民日報》刊發署名文章指出,“嫦娥四號”落月有繼往開來的重大意義,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標誌之一。與此同時,權威外媒也刊登了這一喜訊,並配文稱,這是中國2019年第一大成就!

北斗導航:全球定位系統即將建成

11月23日上午8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配套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50、51顆北斗導航衛星。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19次飛行。

最新發射的兩顆衛星均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目前在建的北斗三號系統的組網衛星。經過3個多小時的飛行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在軌測試,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而僅僅在不到二十天前,11月5日1時43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49顆北斗導航衛星。該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北斗三號系統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全部發射完畢。

歷史來看,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號首發星順利升空、成功入軌,開啟北斗系統全球組網新時代。正值兩年時間之際,北斗工程7大系統、300多家參研參建單位、數萬名科研人員圓滿完成16次衛星發射任務,成功將24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和2顆北斗二號備份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值得一提,截至6月底,GPS只有31顆在軌衛星。至於其他兩大導航系統,歐盟“伽利略”擁有22顆定位衛星,俄羅斯“格洛納斯”擁有24顆,另外日本擁有4顆區域性“準天頂”衛星,印度也僅擁有6顆。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圖源:新華社

當前,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已進入決戰決勝衝刺階段,後續還將發射4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預計明年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屆時,它將超越GPS成為全球第一大衛星導航系統,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也將為世界衛星導航貢獻“中國力量”。

C919民航客機:正式拉開試飛新序幕

12月5日上午11時,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105架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起飛前往南昌。據悉,105架機主要承擔剎車調參、排液、電源、防火、環控等試飛任務,以及高溫高溼和高寒等專項試飛。

隨著105架機開展新一階段的試驗試飛任務,這也標誌著C919大型客機正式拉開了三地試飛序幕。執飛機組試飛員包括蔡俊、聶飛、鄒禮學,試飛工程師為王嘉一、王海剛。

不到兩個月前,10月24日10時00分,C919大型客機105架機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經過1小時37分鐘的飛行,在完成多個試驗點、對飛機各系統進行了初始操縱檢查後,於11時37分返航並平穩降落,順利完成其首次試驗飛行任務。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10月24日,C919大型客機105架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新華社

目前,已經實現上天飛行的C919實體機已經有5架。通俗而言,就是C919的101號機、102號機、103號機、104號機和105號機。

C919的試飛已有近兩年有餘。2017年5月5日15時19分,C919的101號機在上海浦東機場起飛。首飛機長蔡俊、試飛員吳鑫駕駛首次飛上藍天的C919,在江蘇南通東南3000米高度規定空域內巡航平穩飛行1小時19分鐘,完成預定試飛科目。飛機安全返航著陸後,現場4000多人發出激動的歡呼聲,許多人難抑熱淚。

此後,C919的102號機、103號機和104號機均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完成試飛。其中,102號機於2017年12月17日完成首飛,這意味著C919大型客機拉開全面多機試驗試飛的新階段。另外,103號機、104號機則分別於2018年12月28日和2019年8月1日成功首飛。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截至目前,中國商飛公司的5架C919飛機已在上海浦東、西安閻良、山東東營、江西南昌等地開展試驗試飛,靜力試驗和其他地面驗證試驗等也在穩步推進。與此同時,106號機正在商飛的生產廠房內部裝。

數據顯示,2018年初,C919已經累計獲國內外28家客戶的815架訂單。而到今年,各方預計C919的訂單很可能已經突破1000架。到2021年,中國商飛將交付首架C919的商業運行型號。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將迎來全新發展階段。

大興國際機場:臺媒驚呼“新世界第七奇蹟”

9月25日11時28分,習主席走上機場聯檢大廳的投運儀式主席臺,鄭重宣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全場隨即響起熱烈掌聲。

當日16時23分起,來自7家國內航空公司的7架大型客機依次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起飛,分別前往廣州、上海、成都、延安、杭州、福州、廈門,標誌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該機場位於北京大興、河北廣陽之間,佔地面積達到140萬平方米,體量相當於首都機場1號、2號、3號航站樓加起來的總和。由於設計極具時代氣息以及遠期規劃年客流量1億人次,它將成為北京的新地標、勾連世界的樞紐。

作為目前國內最新的大型機場,大興國際機場有著以下幾個“世界之最”:世界規模最大單體航站樓、世界施工難度最高航站樓、世界最大隔震支座航站樓、世界最大無結構縫一體化航站樓。在這些世界之最之外還有一個數字:4年,從動工到投入運行,僅僅四年。

這樣的建設速度不得不令人驚歎,也使得西方媒體報道這一重大成就時多了一股子“酸味”。此外,大興機場的種種高科技設施,也讓對岸媒體在節目中連連驚呼“黑科技”、“新世界七大奇蹟”。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據瞭解,2014年12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工建設。本期工程主要建設“三縱一橫”4條跑道、7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268個機位的站坪以及相關配套設施。2018年12月,飛行區4條跑道全面貫通,飛行校驗工作於2019年2月圓滿完成。

投資達數千億元的大興機場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立足自主創新,開發應用多項新專利新技術新工藝新工法,建設指標達到世界一流。除了建設上的成就之外,機場更重要的意義是將更好滿足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需求及升級壯大中國航空力量。

東風41導彈:覆蓋全球戰略目標

11月22日,五角大樓證實中國試射了最新型東風-41洲際導彈。這是中國在6月份試射JL-3潛射洲際彈道導彈以後又一次試射戰略核導彈。在這之前,東風-41已成為中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法國軍事專家給出的導彈飛行路線 圖源:社交媒體

10月1日上午,在國慶70週年大閱兵中,東風-41核導彈方隊在32個裝備方隊中壓軸出場。這是東風-41核導彈首次公開亮相。

揭開神秘面紗同時,電視直播的解說詞中介紹:“戰略制衡、戰略攝控、戰略決勝,東風-41洲際戰略核導彈,是我國戰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

據悉,東風-41是我國現役導彈中射程最遠的型號,可以覆蓋全球戰略目標。這款導彈總長16.5米,略超東風31-a,1.5萬公里的射程也超過美國LGM-30“民兵”(1.3萬公里)和俄羅斯RT-2PM2“白楊M”(1.1萬公里),足以覆蓋美俄全境。

澳大利亞ABC電視臺稱,這是世界上射程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導彈防禦項目評價,東風-41能夠搭載10枚獨立的核彈頭。理論上可以在30分鐘內到達美國。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過去多年,中國的彈道導彈一直是西方分析人士最激烈猜測的對象。在2019年版的《中國軍力報告》中,五角大樓猜測該導彈在公路機動的基礎上,似乎還增加了鐵路機動和井式發射方式。

西方觀察家普遍認為,機動部署方式讓東風41更加難以被跟蹤,因此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而分導式分彈頭讓它能同時打擊多個戰略目標,並具備更強的突防能力,對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構成嚴峻挑戰。

對於部署東風-41的戰略意義,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其可以更好地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

首艘國產航母:試航穿越臺灣海峽

11月17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暨第二艘航母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

據悉,首艘國產航母11月14日上午離開大連造船廠,展開為期五天的第九次出海試航。11月19日,首艘國產航母駛入三亞軍港,宣告其首次遠航順利完成。有觀點認為,此次進行的跨區海試,很可能是正式服役前最後一次“大考”。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另外,有網友拍攝到首艘國產航母已經離開大連造船廠,船舷未見刷號,也沒有搭載艦載機模型。不過,從官方公開的視頻畫面來看,在經過臺灣海峽時航母上已經有了6-8架殲-15艦載機,並且進行了起降試驗,部分艦載機上掛載有實彈。

由此,可以推斷首艘國產航母應該在中國某艦載機綜合試驗訓練基地附近海域進行了停留,並接裝了數架艦載機,證明艦機一體能力也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在正式服役後,戰鬥力生成的速度將會顯著超過“遼寧”艦。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上艦的殲-15全部是兩位數編號,而且開頭數字是2,有別於16號“遼寧”艦的1**編號方式,這可能意味著其是中國海軍第二支艦載機編隊。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第八次海試之前,正在大連造船廠舾裝的國產航母。

對於國產航母何時入役一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在10月31日答記者問上曾這樣告訴記者:中國第二艘航母正按計劃開展各項試驗,各項工作穩步推進。至於服役時間,需要根據它的建造進展和試驗情況綜合確定。

然而,從2018年至今,國產航母從最初的動力系統測試、通信系統測試,到後來的甲板調度測試、艦載機起降測試等,無疑已經完成了大部分測試。對比來看,“遼寧”號航母前前後後共進行了十次海試,而首艘國產航母估計亦相差不大,所以距離服役應該已經不遠。

±1100特高壓:全球“四最”直流輸電工程通電

9月30日晚22時許,皖南夜幕下的特高壓古泉換流站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調試工作。“特高壓古泉站極1低端站系統調試所有啟動試驗項目已完成,試驗結果正確!”調試總指揮彙報完畢,換流變壓器上的一排排風扇隨即轉動。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1100千伏古泉換流站 圖源:人民網

這標誌著±1100千伏“新疆準東-安徽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具備了輸送電力的條件,來自新疆的±1100千伏特高壓電能將通過“電力高速”送至華東。其輸送容量1200萬千瓦,較以往輸送容量最大的直流輸電工程提高200萬千瓦。

該特高壓直流工程起於新疆昌吉換流站,止於安徽古泉換流站,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河南、安徽六省區,全長3324千米,共有鐵塔6079基,總投資407億元,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據瞭解,從2015年12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到如今貫通送電,這條“四最”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建設已歷時兩年多,其間翻過天山,穿行河西走廊,跨越黃河、長江天塹,各建設單位群策群力,一路攻堅克難。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長江大跨越工程附件安裝現場。圖源:人民網

據國家電網測算,“新疆準東-安徽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每年可從新疆向東中部輸送電力660億千瓦時,減少燃煤運輸302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000萬噸,二氧化硫70萬噸。滿負荷條件下輸送能力相當於6條750千伏線路,節約了土地和走廊資源。

同時,該工程是國家實施“疆電外送”的第二條特高壓輸電通道,對於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緩解華東地區能源供需矛盾、推動安徽經濟增長,帶動電力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天鯤號”自航絞吸船:造島神器捍衛南疆國土

3月12日,亞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完成通關手續,從江蘇連雲港開啟首航之旅。這標誌著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疏浚重器“天鯤號”正式投產。

“天鯤號”是現役亞洲最大的絞吸挖泥船“天鯨號”的升級版,全船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深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絞刀額定功率6600千瓦,是目前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也是目前世界上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自航絞吸船。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2018年6月8日在江蘇啟東拍攝的由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天鯤號” 下同 @東方IC

“天鯤號”於2018年10月2日赴江蘇啟東開展挖泥試驗。經過近1個月調試,其挖泥最高生產率達每小時7501立方米,遠超每小時6000立方米的設計標準,同時驗證了該船15公里超長排距的挖掘輸送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天鯤號”將憑藉其強大的遠程輸送能力成為建設中國海疆的國之重器,甚至被網友稱作“地圖編輯器”。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南海填島)

該船監造組船體工程師孔凡震曾比喻,“假如使用‘天鯤號’挖掘填滿一座‘水立方’,功率最大的情況下只需要6天半時間。”

正是因為“造島神器”的工作效率異常驚人,在2017年5月,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為維護國家安全,對大型挖泥船實施出口管制,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外出口。

從戰略意義而言,除促進一方經濟發展之外,使用“天鯤號”在南海填海造陸之後,就可以建設永久性軍事基地。這對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以及國家的經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京臺高鐵”關鍵節點建成

9月25日,隨著重達473噸的鋼桁梁完成精準聯結,被橋樑專家稱為“世界在建難度最大”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鼓嶼門航道橋成功合龍,標誌著世界最長、中國第一座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貫通。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合龍段鋼桁梁在吊裝中(無人機拍攝)。新華社

全橋共計228個橋墩,鋼結構用量124萬噸,混凝土用量294萬方,其用鋼量和混凝土總方量是迄今為止國內外橋樑之最。大橋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I級鐵路,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里的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

然而,該橋的建設兩大難是天上是終年肆虐的風和海底是萬年積累的硬。據悉,平潭海峽與百慕大、好望角並稱世界三大風口海域,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另外,千萬年來的海峽大風帶動海湧淘走了海底的鬆散岩層,剩下硬度堪比鋼鐵的光板岩,打樁基礎根本無處安放。

中國工程院七位院士在考察後表示,“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其獨特的海峽環境,無論地質條件的複雜程度,還是大風、強浪、強湧、急流等海況的惡劣程度,均遠超已建成的東海大橋、杭州灣大橋、青島灣大橋和港珠澳大橋。”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中鐵大橋局的建設者們在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鼓嶼門航道橋施工現場舉行成功合龍貫通儀式。新華社

大橋於2013年11月開建,歷時六年。施工方在建設中力克道道難關,風雨前行,最終證明了中國建橋硬實力。並首創“深水裸岩區埋植式海上平臺”技術,首次採用鋼桁梁全工廠化整體節段全焊製造技術、首次採用兩節間整體大節段對稱懸臂架設施工工藝、首次採用鋼桁梁整節段全斷面合龍技術等。

未來,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將推動海峽西岸“半小時經濟圈”發展及與臺灣地區的融合。2016年3月5日,國家對外公佈的“十三五規劃”曾明確提出,要“建設北京至臺灣(臺北)”的高鐵路線。大橋的貫通也意味著未來“京臺高鐵”的關鍵節點建成。

藍鯨2號:探步深海的大國重器

9月26日,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2號”命名儀式在煙臺舉行。此次儀式結束後,“藍鯨2號”將離港作業。

“藍鯨2號”由中國海工企業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是目前世界上作業水深、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鑽井平臺。平臺長117米,寬92.7米,高118米,自重43725噸,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鑽井深度15250米,可以在全球95%的海域作業。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藍鯨2號”是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圖/深圳特區報

海上鑽井平臺被稱為“流動的國土”,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實力和發展方向。然而,10年前,中國還完全沒有自主製造海上鑽井平臺的能力,中集來福士當時建造的第一座半潛鑽井平臺的國產化只有10%。

而目前,中國在該領域已實現了完全自主化,其中超深水鑽井平臺的超厚鋼板、鑽井閉環技術全球首屈一指。同時,“藍鯨2號”的國產化已達到60%。與傳統單鑽塔平臺相比,該平臺可提升30%作業效率,節省10%的燃料消耗。

據悉,藍鯨系列都達到了可以抵禦16級颱風的水準。儘管整體設計相同,但在“藍鯨1號”的覆盤總結中,中集來福士曾提出了556項提升改善措施,在“藍鯨2號”的建設中應用。

哪个最燃?2019中国十大“硬核”科技新闻

設者們在平臺上對設備進行緊張調試。圖/深圳特區報

最終,“藍鯨2號”在項目建造工藝等方面有重大創新突破,並在試航中完成了國內首次DP3操作模式下的電力系統的閉環試驗,實現海洋工程能源及動力系統優化的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藍鯨1號”於2017年5月在南海首次實現可燃冰試採,產氣總量超過30萬立方米,產氣時長、產氣總量,雙雙打破世界紀錄。這次試採經歷也為“藍鯨2號”技術優化和作業準備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0餘年來,從一無所有、備受質疑到世界領先,中國自主設計建造出了全球最先進的半潛式鑽井平臺,躋身世界海工裝備第一梯隊。這充分展現了中國深海海工的圖騰力量,及加速邁向海洋強國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