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妹三難蘇東坡

蘇小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蘇東坡)的妹妹,她從小習讀詩文, 心性孤傲,聰慧絕世。蘇小妹洞房三難秦觀、與蘇軾佛印比才鬥智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市巷盡知。

而本文要講的是她用另類八卦題三難蘇軾的鮮為人知的故事。

蘇小妹三難蘇東坡

那日春暖花開,東坡邀好友佛印和秦少游在自家堂前喝酒。酒過三巡,菜饗五味,三人喝得頭上冒汗,臉跟猴屁股似的。

東坡一邊喝酒,一邊醉醺醺的喊:“小妹——小妹——上東坡肘子!”這東坡肘子原是下酒好菜,也是東坡最愛。

“來了!”蘇小妹笑著掀開門簾,端著一盤熱騰騰的菜邁出門檻。

那蘇小妹一襲紫衣,嬌軀如柳,面似桃花,在春日裡愈發璀璨。東坡見得,詩意大發,吟道:

未出庭前三五步,香額先到畫堂前。

小妹一聽,敢情大哥喝醉了又在嘲弄我呢,看我如何回他。她將菜放在桌上,粲然一笑,不慌不忙回道:

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嘴邊。

“絕!這聯絕也!”佛印少遊聽完,一起拊掌大笑,均忖東坡臉長,小妹回聯很恰當很給力。

蘇小妹三難蘇東坡

東坡弄了個自討沒趣,打個響嗝,忽然看見剛才小妹上的並非東坡肘子,就嚷道:“小妹,我的好小妹,這下酒菜怎麼還沒上啊?”

“剛才上的是麻辣鳳爪,也是道下酒的好菜啊。”小妹睒著大眼,嗔笑道。

“為兄說的是肘子,東坡肘子!”東坡翻著醉眼嘟噥道。

“你們兄妹也別爭了,其實照老衲說,這個麻辣鳳爪嚼起來倒蠻有風味的,秦公子,你說是不是?”佛印嘴裡嚼著鳳爪,油手在袈裟上蹭了兩下,喘著酒氣笑道:“小妹不但人長得端麗,琴棋詩畫樣樣精通,這廚藝更是天下一絕,真乃奇女子也!”

“呵呵,多謝大師謬讚,小妹飄然不知所以。”小妹聽到佛印誇她,笑得花枝亂顫,杏眼白了東坡一眼,道:“我這廂淨忙著侍候,大哥卻背地裡嘲笑於我。大師,秦公子,你們評評理!”

“這就是東坡兄的不是了,你不該當著大傢伙弄兩句歪詩來戲虐小妹。”佛印少遊異口同聲責道。

“咳咳,大家誤會我了,我那兩句是誇小妹香額長得好,天庭飽滿。”東坡遭到眾人責難,連忙辯解。

“哼,大哥一向自詡為絕代騷客,今天小妹我要當著大師和秦公子的面,出三道題考考大哥。”小妹冷哼了一聲,“若三道題悉數答對,便上肘子,否則此生休想!”

蘇小妹三難蘇東坡

“我的小妹啊,大哥就兩句戲詞,你還真上綱上線了。”東坡一聽小妹擰上了勁,酒意消了大半。又見佛印少遊都站在小妹那邊,只好嘆道:“小妹儘管出題便是。”

“好!這第一題是字謎,包括兩個小題,謎面是——”小妹理理雲鬢,開始出題。

題一(一) (打一字)

元字去一橫,口字任你加。你若能加出,賞賜一袈裟。

題一(二) (打四字)

千人一個口,小人個半口,一(乙)人一個口,兩人半個口。

“第二題是數謎,謎面是——”小妹接著出題。大夥都很安靜。

題二 (寺內幾多僧?)

一百八十二隻碗,巧搭妙配不差爭。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同飲一碗羹。請問先生明算者,算來寺內幾多僧?

“第三題與前兩題不同,”小妹說著,取了塊絲帛,用毛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續道:“第三題就寫在這絲帛上了,是要求讀詩。前兩題大師和秦公子只能作壁上觀,否則題目作廢,第三題可自行參與。”

題三 (讀詩)

蘇小妹三難蘇東坡

大文豪蘇東坡才思敏捷,見多識廣,第一題自不在話下。稍思片刻,他由“袈裟”二字,聯想到佛印,繼而想到西天佛祖,很快猜出第一題第一小題的謎底是個“西”字。第一題的第二小題也不在話下,他看到佛印大口啃著鳳爪,很快想到了謎底是“和尚吃肉”。

這第二題的數謎答起來卻不簡單。那時的數理很落後,不像現在,有阿拉伯數字、代數、方程等等。東坡拿根樹枝在地上寫了又寫,擦了又擦,頗費了一番周折,才算出答案。

其實,此詩如果用現在的代數方程來解答,便很簡單。設寺僧為x,則可以列出算式:x/3+x/4=182,可得出x=312,即寺裡共有三百一十二個和尚。

當時佛印所在的金山寺全寺僧人正好是三百一十二。

蘇小妹不愧是蘇小妹,能夠借景抒情,假物喻事,這前兩道都跟和尚有關。

而第三道題,小妹沒有附加任何限制條件,意思就是東坡、佛印和少遊三人可共同參與搶答。

這第三題可是難倒了北宋三大知名才子,想了一宿,也沒念出個子醜寅卯來。後來只好認輸,小妹最終給出了答案。

這是一首神智體詩。它利用字形大小,筆劃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等方法進行寫作,即“以意寫圖,使人自悟。”這種寫法帶有文字遊戲性質,且極為詭怪,但設想十分新奇,往往能顯示出作者的智慧和才能。

蘇小妹三難蘇東坡

第一句中“亭”字寫得很長,“景”字又寫得極短,“畫”字寫成了圖中的怪樣子,表示內中無人,這句唸作“長亭短景無人畫”。第二句“老”特別大,“拖”橫寫,“筇”的竹頭極瘦,這句唸作“老大橫拖瘦竹筇”。第三句首字反寫,“雲”字中斷,“暮”中間之日字傾斜了,這句唸作:“回首斷雲斜日暮”。末句,江字中的“工”字曲寫,“蘸”字倒寫,峰字邊的“山”字側寫,這句便唸作“曲江倒蘸側山峰”。

整體合念便成一首《晚眺》:

長亭短景無人畫,老大橫拖瘦竹筇。

回首斷雲斜日暮,曲江倒蘸側山峰。

這首詩實際是一首寫景詩。寫得情景交融,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這首詩表現方法精巧奇特,令人讀後終生難忘。

此後,蘇小妹再也沒做過東坡肘子,而東坡也無緣再嘗這道下酒好菜了。

多年以後,即神宗熙寧年間,東坡以這首《晚眺》詩一舉壓倒號稱遼國第一才子的耶律儼,使其惶惑莫知所云,嘆天下之大,人外有人,自言不復言詩。

關於蘇小妹的結局。實際上,秦觀與蘇小妹的傳聞純屬烏龍。歷史上的蘇小妹比秦觀足足大了15歲,她21歲嫁給自己表哥時,秦觀才6歲。而蘇小妹的人生就是個悲劇,受盡夫家虐待,剛生了小孩沒過多久就撒手塵寰了。

彼時秦少游被貶在外,政治上失意,聞此噩耗,悲痛不已,寫下了著名的《千秋歲》:

水邊沙外,城廓春寒退,花影亂,鴛聲碎。飄零疏酒盔,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鷗鴛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正所謂:自古紅顏多薄命,長使英雄淚滿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