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送温暖”才是群众所需

岁末临近,广大党员干部陆续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为不少困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值得大力提倡。但也应注意,一些地方的送温暖活动注重形式,不讲实效。到贫困户家,先送上慰问品,再简单聊两句,拍上几张照片,匆匆离开。这样的送温暖,容易给群众造成形式主义的感觉。(12月16日 人民日报)

“送温暖”活动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个重要形式和优良传统,但由于一些地方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比较注重形式,而对效果重视不够,使得一些“送温暖”活动并未达到预期。例如,拍照后匆匆离开,难免让群众产生走形式的感觉。

精准扶贫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对症下药”才能根除病症。所以,“送温暖”也可以效仿,精准“送温暖”可以被提倡。在“送温暖”之前就深入到群众家里了解他们有哪些困难,需要得到哪些帮助和物品,然后再根据群众的需求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慰问品,这样不仅使“送温暖”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准确地为群众提供帮助,使受助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诚然,这样或许比较费时费力。但是,这样送温暖的效果肯定会让群众满意。任何付出,尤其是对群众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领导干部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多替群众着想,找准“送温暖”的要点,才能走进群众的心里,才能巩固干群关系。

同时,精准“送温暖”也考验着党员干部平日里对群众的工作成果。如果平日里对群众生活深入了解,“送温暖”时自然不会手忙脚乱,也不会再添加工作量。对群众情况了解透彻,自然能让“送温暖”更加精准。

精准“送温暖”,不仅为“送温暖”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更体现出一种实事实办的精神,可以有效避免“送温暖”走向形式主义,值得点赞,更值得被提倡。

“送温暖”要真正暖人心,就需要领导干部真正做到“雪中送炭”。要沉下心来听民声,通盘考虑想办法,从而切切实实地解决弱势群体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