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為什麼想要自建5G?

自從中國廣電拿到5G牌照以來,業界對這家結構鬆散,空有頻譜,毫無無線通信網絡建設和運營經驗的“運營商”到底該怎麼建設5G充滿了好奇。

近日,興業證券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國家電網將通過與5G牌照方成立合資子公司的方式共同建設5G網絡。預計投資額在606億元到834億元之間。

國家電網為什麼想要自建5G?

這個“5G牌照方”確定無疑只能是中國廣電。因為中國移動已經建了5萬站了,聯通和電信合作進行共建共享,正幹得熱火朝天,只有廣電還按兵不動。

那麼,國家電網是為什麼要插手5G網絡建設呢?

5G之所以區別於4G,就是因為它以萬物互聯為目標,通過支持eMBB,mMTC和uRLLC這三大場景,不但支持高速率的移動寬帶,更能實現對海量連接,低時延,高可靠性等場景有強烈需求的各種垂直行業。

電力,正是這樣一個正在全面向數字化能源互聯網發展的行業。從以前的大機組電網互聯,再到現階段正在蓬勃發展的電網智能管理,新能源接入,智能電錶等智能電網應用,最終還會向全面智能方向不斷進化。

我們先來看看目前智能電網需求跟5G的匹配程度。

國家電網為什麼想要自建5G?

首先,對於電力系統生產控制類需求:比如配電自動化,主動配電網差動保護,分佈式電源接入控制等應用,需要達到99.999%的可靠性,時延需求從10毫秒到50毫秒不等。顯然這是5G uRLLC的需求。

然後,對於電力的生產管理系統中的移動應用類需求,需要進行無人機或者機器人定期巡檢,高清視頻監控,AR/VR輔助維修及培訓,以及各種自然災害保護等工作。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圖片,視頻或者媒體流的回傳,屬於eMBB的場景。

另外,對於大量電力基礎設施的信息採集類需求,比如管理和狀態監控,能耗管理,路燈控制,智能抄表等業務的連接數巨大,時延和帶寬要求不高,5G的mMTC業務正好滿足需求。

國家電網為什麼想要自建5G?

由此可見,智能電網對5G的三大應用場景都有需求,由國家電網和中國廣電合資建設5G也就有了最基礎的驅動力。

除此之外,智能電網對5G的另一個關鍵技術:邊緣計算也有明確的需求。

通過邊緣計算技術,電網可將當前位於主站的數據處理邏輯下沉,由本地智能終端對電力信息進行實時處理。這樣一方面能夠提升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響應速度,降低時延,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數據長距離傳輸帶來的帶寬佔用。

國家電網為什麼想要自建5G?

國家電網不差錢,它在世界五百強中排名第五,營收也是中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的三倍之多,可謂一個財大氣粗的龐大電力帝國。

最為重要的是,國家電網還有宏大的夢想。實際上,早在2010年的時候,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就在“智能電網國際論壇”上聲稱:“通過實施電力光纖到戶等智能電網工程,將使電網與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等有機融合。”

2019年初,國家電網對其“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進行了具體化,提出了“三型兩網”的戰略目標。其中的“三型”是指建設的能源互聯網企業具有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等特徵;“兩網”是指基於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和先進通信技術建立“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

一個有錢有夢想,一個有牌照,相互補充,各取所需,然後它們就快樂地在一起了。廣電出牌照和頻譜是理所當然的,那麼除了有錢之外,國家電網還有哪些資本來建設5G呢?

國家電網手裡最重要資源的就是:鐵塔

目前國家電網擁有輸電鐵塔291萬座,如果這些塔上能安裝5G基站設備,就可成為其建設5G的巨大優勢。不但站址問題解決了,連供電都不用愁。

國家電網為什麼想要自建5G?

於此同時,中國鐵塔有通信塔站195萬座。可見,國家電網的電力塔數量遠超中國鐵塔,如果這些鐵塔能夠共享,減少重複建設,對於各家都是共贏的局面。

實際上,國家電網也是這麼做的。在2019年4月,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與中國鐵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共享鐵塔”的合作模式。

國家電網另外一個核心資源是:變電站

國家電網擁有500多萬個變電站資源,覆蓋88%的國土資源面積。並且,這些變電站中的90%都處於居民,工商業等用電環境。這些變電站資源就為邊緣計算的部署提供了便利。

通過邊緣計算技術,可有效地降低網絡時延,並減少數據長距離傳輸帶來的帶寬佔用,不但可以用於智慧電網,還能用於其他5G eMBB和uRLLC業務。

綜上,國家電網291萬座鐵塔,再加上500萬+的變電站資源,再加上廣電700M的頻譜優勢,是否能打造出一片5G行業應用新天地,非常讓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