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關於雲夢澤,歷代古書多有記載,範圍一個比一個大,造出了兩湖平原由跨江南北的大湖演變而來的假象,很多人進而認為江漢湖群是古云夢澤的遺存;然而,地質探測和地學研究表明:跨長江南北的雲夢澤不存在,江漢湖群也不是古云夢澤的殘跡湖。那麼,雲夢澤去哪了呢?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左傳》中“䢵國之夢”被認為是古云夢最早的出處,《尚書·禹貢》則有“雲土夢作義”之辭,隨後的《周禮》、《爾雅澤地》、《戰國策·楚策》、《楚世家》和《漢書·地理志》均有記載,《子虛賦》中說“雲夢者,方九百里”,後人們對“雲夢”、“雲夢澤”的註釋、位置和範圍又有多種說法。

此後,“雲夢澤”的範圍,在書中越說越大,相互之間多有矛盾之處,給“雲夢澤”蒙上了神秘面紗,好在20世紀以來,人們擁有了更先進的地質探測手段,對這裡的地質研究不斷深入,初步解開雲夢澤謎團。

兩湖平原的地質構造

中生代的燕山運動時期,兩湖平原的四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運動和斷裂運動,荊山、大洪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和雪峰山形成,兩湖平原相對下陷,被稱為江漢-洞庭拗陷。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此時處於氣候乾燥期,長江還未突破巫山,漢江也未出現,江漢-洞庭拗陷地帶不僅發育了高礦質的鹹水湖,還接受了四周山嶺中被沖刷下來的堆積物,直到新生代古近紀,江漢-洞庭拗陷地帶已經沉積了巨厚的地層。

新構造運動以來,兩湖平原又發生了新的拗陷運動,江漢與洞庭之間的地質構造已經不再是統一的構造單元,已經被華容隆起抬升區分割成兩個不連續的湖盆了,既然如此,人類出現以來,就不可能發育涵蓋兩湖平原的大湖。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再者,兩湖平原的第四紀地層不是連續成片的巨厚湖相沉積,而是河流相沉積旋迴的多次重複,這解答了兩湖平原是不是由跨江南北的大湖演變而來的問題,古云夢澤或許只僅限於江漢平原的一部分地區,那麼,長江曾經匯入古云夢澤嗎?

江漢朝宗於海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江漢平原上的地質鑽孔超過1000個,積累了大量的地質研究資料,地質工作者的研究得出:第三紀末期以來,長江西出三峽後,就貫穿了江漢平原,雖然河道蜿蜒曲折,還經常擺動,但它並未在江漢平原的拗陷地帶形成連續成片的大湖。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在喜馬拉雅運動中,伏牛山與桐柏山之間的地勢隆升,荊山與大洪山之間則下沉,漢水順暢地由今襄陽南下,由淮河水系變成了長江水系;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的盛冰期期間,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導致長江基面下降,河谷下切產生了溯源侵蝕,長江中下游及支流的河槽形成深切河谷。

此時的江漢平原是深切的河網平原地貌,在冰後期由於氣候回暖,海平面上升,長江入海口退縮到鎮揚地區,長江中下游的河床縱比降變緩,與溯源侵蝕相反,發生了溯源堆積,河流上游帶來的大量泥沙使江漢平原河床淤積抬高,在洪水季節裡江水漫出河槽,江漢平原的地勢低窪之地發育了湖沼。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可以說,流經江漢平原的主流河道是獨立於其中的湖泊的,長江、漢江的主流沒有匯入“古云夢澤”,進而說明了“古云夢”巨湖的範圍也並不是涵蓋整個江漢平原。

“古云夢”巨湖從哪裡來

既然人類出現以來,兩湖平原不存在跨長江兩岸的巨湖,長江也沒有注入江漢平原的“雲夢”大湖,“古云夢”巨湖從哪裡來呢?是歷代古書,“古云夢”巨湖從歷代古書中來。

開篇已經提到,其中漢代的《子虛賦》說“雲夢者,方九百里”時,後面緊接著的是“其中有山焉”,但是宋代的《太平寰宇記》卻說“雲夢大澤,半在江南、半在江北,其水中平、土丘半出”,之後的《尚書集傳》說“雲夢方八九百里,跨江南北”,明清時代的書籍則把兩湖平原都包括在“雲夢澤”中了。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在現代地質研究面前,江漢平原在第四紀以來,就是河道、港汊縱橫的綜合地貌區,更早的古書沒有像宋代以來那樣把“雲夢澤”註釋為巨湖,而是包含了湖泊、沼澤、臺地、丘陵的水陸相間的綜合地貌,否則柳關、烏林、沙湖一帶也不會有新石器時代遺址,洪湖也不會發現西周時代的墓葬,楚王更不會在這裡狩獵,頂多就是捕魚,所以“雲夢澤”不是隻有湖泊。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湖北被稱為“千湖之省”,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星羅棋佈,人稱江漢湖群,它們也不是古云夢澤的殘存水體,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科院水生所就實地調查了江漢平原近千個湖泊,得出了絕大多數湖泊的湖深為1~3米、湖底底質為較厚的褐灰色軟泥、湖中長滿維管束植物、表層水與地層水溫差極小、除通江和崗地邊緣之外的湖泊皆是地表徑流補給等結論。

江漢湖群的湖泊是在長江、漢江河道變化擺動、洪水氾濫與泥沙不等量的淤積作用下出現的,古人所看到的“跨江南北古云夢”,可能只是兩湖平原在洪水氾濫時短暫景象,江漢平原上的“雲夢澤”也是同樣的因果。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1931年的大洪水,江漢平原的受淹面積達1.4萬平方公里,洞庭湖平原則約0.5萬平方公里,加上原有的湖泊面積,宛如跨江南北的“雲夢大澤”,它形成快,消亡也快,1954年的洪水,以及離現在最近的1998年洪災也是如此。

“雲夢大澤”去了哪裡

地質上,跨江南北的“雲夢大澤”不存在,問它去了哪裡似乎是多餘的,只不過古人或許真的看到了“雲夢大澤”,上面已經說明,他們看到的是一時之景象,那是在沒有防洪大堤的時代,長江、漢水的洪水氾濫,溢出河床,淹沒平原的低窪地帶,與主要湖泊連在一起,這樣的澤國景象就是古人眼中的“雲夢大澤”。

南北朝時,江漢平原的主要湖區,大致位於雲杜、惠懷、監利地區以東,隋唐時進一步縮小,“雲夢大澤”之景象相去甚遠,明清時期由於人口快速增加,江漢平原又是重要的產糧區,圍湖造田很是常見,如明末時太白湖還是江漢平原上最大的淺水湖,到了19世紀已經基本消失,被沼澤取而代之,隨後成了農業生產地帶,今天江漢平原上面積最大的洪湖,其實形成於19世紀中後期,已經非常晚近了。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在沒有防洪江堤之前,每年的汛期,江漢平原的廣大湖區就是一片澤國,如果是大水之年,洪水滿溢廣大湖區的時候,就是出現“雲夢大澤”之時,待到洪水退去,田壟田畦也不復存在,分田劃地只能重新展開,其中往往需要人們靈動機變,都說湖北人精明能幹,與這些不無關係。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隨著自然環境的演變和人為的開鑿河渠,洪水的波及面有所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湖廣熟,天下足”,但最終真正讓江漢平原杜絕“雲夢大澤”之景象的,是一系列防洪工程的修築,如防洪江堤、河道取直、水利工程,它們真正讓江漢平原成為安寧、持續的魚米之鄉。


  • 《江漢平原古地理與“雲夢澤”的變遷史》,作者:鄭明佳
  • 《古云夢澤初探》,作者:金伯欣
  • 《古云夢澤問題討論之二》,作者:蔡述明、官子和

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是“古云夢大澤”的殘存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