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复盛:生态 是有质量的风景故里 是有温度的文化

还记得吗?

阳春三月,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的那个季节,一趟“开往春天的高铁”成为重庆人新晋的打卡地。

这里就是——高铁复盛站。

坐上高铁从重庆北站出发,仅需15分钟就到江北区复盛镇。

二百多年前的三家店

几百年前,从现在的长寿、涪陵等地到渝中去,复盛一带是必经之地。于是,有人在路边一片平坝处修了一座小庙龛,搭起来一个幺铺子,供来往行人歇脚、喝茶。这里最初叫庙坝就是由此得名。

《江北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当地一户王姓人家,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越来越多,于是抓住商机,一口气修建了三间店铺,搞起了规模化经营,有餐馆供行人吃饭,有栈房供客商住宿,有商铺给当地民众卖盐、糖、油等生活日用品,还有香蜡纸火铺方便香客拜庙。

这三家店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复盛”。

几十年后,庙坝附近的一户林姓人家也参与到扩建经营中来。两家在大街的两端分别扩建街区,一年后各有20个新门市树立起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小场镇格局。其间,王、林两家曾争议不断,老王家说这里叫复盛场,老林家说这里应该叫庙坝场......

1994年12月,复盛镇划归江北区,镇政府驻地放在庙坝场。

不管两家人当年怎么争得面红耳赤,在镇场老街上,4棵百年树龄的黄桷古树依然枝繁叶茂,默默无语,荫泽今人。

住在城市里的野生动物

2018年1月25日下午,几位环保科普志愿者来到明月山上,为二十多名小学生讲述了大自然构建自身生态体系的一个有趣瞬间。这个瞬间并不是发生在静谧的原始森林,而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市。

面积不到17平方公里的明月山,是重庆市主城区的“四山”之一,被周边10多万人口拱卫在中心。而这座“孤山”却孕育了生命的奇迹,成了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平衡的理想范本。

2017年夏末的一次调研,科学系统地揭开了这座原生态主城之山的神秘面纱。这次调研共布设了10台专业红外相机-猎科6210,其中6台设置为照相机,连拍3张,4台设置为视频,拍摄时间10秒。

短短三个月内,设备记录是这样的:红腹锦鸡1次、灰胸竹鸡5次、中国豪猪1次、鼬獾 1次、猪獾 1次、黄鼬 2 次、小麂 2 次、野猪 15次,合计4目、5科、8种野生动物,其中红腹锦鸡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翻过明月山复盛段的一个山丘,浮现在眼前的吴家凼,水草丰美、群鸟飞鸣,这是生态修复工程仅仅完成两个月后的情景。

河长多多只为河水清清

2018年,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河长办公室等单位开展的“发现重庆之美——百万网民点赞重庆最美河流”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江北区御临河复盛段一路过关斩将,获“年度重庆十大最美河流”称号。

御临河复盛段,7公里长,河水清澈,两岸绿树依依,静谧秀丽。但几年前还是河水浑浊,浮物满溢。

2017年7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复盛镇党委书记周艳春,作为这一段的河长,巡河来到石桥沟段时,正遇一辆倾倒建筑垃圾的运渣车。周艳春立即给江北区河长办做了情况汇报,区河长办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启动河长制联动机制,抓了个“现行”。最终,这家建筑单位被罚款5万元。

47岁的当地人任宏,在御临河边长大,御临河被禁止采砂之前他是采砂船的船主。当得知御临河开始整治,首要工作便是清漂,任宏召集以前一起采砂的十余位兄弟,改造了自己的采砂船开展义务清漂,这一干就是几年。

2018年,任宏被复盛镇河长办聘为“民间河长”。

“我们都是河边长大的,对这段河有感情。只要御临河更美,我们都义不容辞!”这位民间河长说。

复盛镇党员干部工作微信群,群名就叫“温暖复盛”。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说民生、谋发展、换新颜,复盛镇到处生机勃勃、热气腾腾、一派欣欣向荣。

复盛高铁站不只有两个花海广场,鱼复工业开发区在复盛高铁站周边,规划是近千亩的复盛郊野公园。

这里春天有桃花、美人梅、樱花,姹紫嫣红、沁人心脾;夏天有香樟、紫薇、三角梅,五彩斑斓、魅力四射;秋天有法桐、黄金槐、红枫,金黄一片、财源滚滚;冬天有粉黛子、腊梅、长生草,万绿丛中尽显盎然生机。

景区在园区中,公园在社区中,公园在放学路上、在回家沿线、在百姓身边。

原生态的自然旅游风景,最温暖的巴渝故里文化。

家乡巨变,依然故里。

复盛,将是一座在公园中的国际新城。

水涨船高到此一游

江北明月山在复盛段,还有一个名字,叫华山。

华山北起洞溪峡,岭长9公里,地势陡峻,森林覆盖,多有溶洞、阴河,天坑密布,自古皆为游人探奇之地。

这个洞溪峡可不一般,岩高有100余米。

清同治九年,也就是1870年,庚午洪水大发。

御临河涨水泛洪是常有的事,近30年就有5次大的洪水被记载于《县志》。复盛人惯看秋月春风,不但遇水不惊,更有不少探奇者,乘着涨水之际,沿峡泛舟,来到洞溪峡岩壁,这可是平时根本够不到的位置啊。于是,不少人在此岩写字做标记,有的挂上铜水壶、烟杆作纪念。这些字迹与纪念物至今仍存,故被人们称作“写字岩”。真是别有一番生活情趣。

当地流传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也曾游历此华山,题词做诗,留下“朝阳胜景”题刻和“东坡写字岩”遗迹。

好书记是位修过机场的炊事员

复盛人有古道柔肠,更不乏铁骨铮铮。高峰村高峰寨曾是抗战川军出川迎敌备战部所在地。抗美援朝战场上,就有4位复盛籍战士血染疆场、埋骨他乡。

1935年,复盛人胡凯,到重庆主城务工,到了九龙坡白市驿,做起了一名修建机场的劳工,这一修就是三年。胡凯后来才知道,这个机场可不一般,抗战时期,飞虎队歼击机4000余架次战斗起降正是在这里完成的。

做了三年苦工,胡凯到了大名鼎鼎的《新华日报》报馆,经人介绍当起了炊事工。做得一手好菜,又善于精细打理,他很快被提升为事务长,管理《新华日报》整个报馆的伙食。

1948年2月28日,胡凯离开重庆到延安,1949年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转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复盛。

作为当时复盛的第一名共产党员,胡凯与其他同志建立起党小组,胡凯成了复盛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小镇是个大家庭

在复盛镇,邻里之间不仅是一种地缘关系,更是一份情感联系。

2019年5月8日中午饭点,家住复盛镇庙坝社区的倪成美,带着饭盒来到邻居周婆婆家中,今天的午饭有红烧带鱼、蒜苗炒肉和排骨汤。

周婆婆是位独居老人,这几年身体每况愈下,邻居倪成美便常常为她送饭买药。“只要在我们庙坝,走在街上就有家的感觉。住在这里,大家和谐共处,见面都会互相问候。”倪成美说。

这里的乡亲邻里之间,谁家的大人加班孩子没饭吃,又或是谁家老人需要去医院儿女不在身边……总会伸出援助之手。

复盛镇华山村第一批居住环境改造的倪老太,已年过八旬,儿子因病早早就过世了,留下媳妇和孙女,生活一直很拮据。在老人看来,修房既花钱又伤神。

工作人员随即向老人细致地讲解了政策,改厕、改厨、污水管网改造……从设计到施工,产生的费用政府出资95%,自己出资5%。最终老人决定参与村里的农房改造计划。拆旧房时,村干部们都来帮忙搬家具,时常上门叮嘱注意安全。

农房改造已经陆续完工,复盛镇又启动了华山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农村房屋的屋顶、外墙墙面、厨房等进行美化,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同时,复盛镇还提出了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农家乐、农居民宿为经济效益双赢的生态农业规模产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