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法?12亿卖房款还没捂热,转手就用在关联公司的并购上

现在的A股市场,公司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好的公司股价一路绝尘实难上车,无人问津的公司也比比皆是,更是有很多公司不在股价上多想想办法,却热衷于利用上市公司做着资本腾挪的“假动作”。

一、又现左右手互换交易

股价只在2元上波动的海航旗下上市公司供销大集最近的资本运作声势不小,一边陆续卖出旗下优质资产,一边却又从未停止“买买买”,甚至将关联方的亏损资产纳入麾下。在11月底靠着将西安繁华地段大唐不夜城处房产出售将获得的12亿回款现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转手就开始了13亿的收购方案。

戏法?12亿卖房款还没捂热,转手就用在关联公司的并购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的资产标的同样也是海航集团下的资产,也就是说20多天前卖房得来的近12亿还没有全部到账,这边收购就已经要用出去近13亿,这一进一出还多掏出去1亿。

更让股民无语的是:公司上半年还有2.18亿元的逾期借款尚未偿还,甚至存在尚未履行的2018年业绩补偿承诺尚未全部兑现,大多数上市公司被挤兑到年末卖房的程度,难道不应该是为了补偿全年业绩而为,怎么到了供销大集就成了收购款了呢?并且收购的公司质地还问题多多。

二、两家同母子公司

按照近日供销大集的公告显示:此次要收购的项目,一是长春赛德购物中心45%股权;二是华宇仓储40%股权。

其中长春赛德购物中心地处长春市经济开发区仙台大街1228号,是集购物、餐饮、休闲、文化、服务为一体商业购物中心,也是同属海航集团下的非上市子公司,协议交易价格为1.36亿元。截至今年3月底,长春赛德与海航集团之间应收关联往来约3.55亿元、应付关联往来约10.33 亿元,且还有为关联方提供的11.4亿元的抵押担保。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没有什么现金流,其2018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只有157万元。

至于华宇仓储主要从事仓储服务业务,也为海航云商投资全资子公司,此次协议交易价格为1.39亿元。截止9月底,华宇仓储与海航集团的应收关联往来约1.79亿元、应付关联往来约8.2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华宇仓储盈利并不强,且偿债压力较大。其中华宇仓储尚未实缴出资26.6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供销大集收购之后,还将补缴10.64亿元的资本,因此为收购华宇仓储要付出12亿元的资金。因此,此次两笔交易总额为13.4亿元。

戏法?12亿卖房款还没捂热,转手就用在关联公司的并购上

三、此次收购背后是否另有深意

从以上的收购标的来看,一家是地处东北的商业体,一家是搞仓储的,与地处西北做商售的供销大集能有多大协同效应呢?更何况这两家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都欠佳,买了不见实际利益前,还先要解决一大堆的烂包袱,无论是应付款还是后来的补足资本,这都有些模糊不清。都说资本家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哪有买来公司就为打翻身仗的?

戏法?12亿卖房款还没捂热,转手就用在关联公司的并购上


而此次收购公告最大的疑惑就是:此次两大收购案的交易方都是母公司海航集团,目前海航系公司资金紧张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供销大集作为上市公司,又是从事商业销售的公司,现金流相对充裕,但是这种关联交易是不是涉嫌牺牲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去补血母公司的情况呢?

要知道目前海航系自身麻烦重重,重组不被证监会通过后可谓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超千亿负债的集团企业现在已经沦落到到处变卖资产过活的阶段,供销大集这种杯水车薪的救援会不会把自己也拉下深渊?而这种体系内的资金辗转腾挪,左口袋移到右口袋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呢?作为股民,对于这种关联交易,可要多长几个心眼儿才好。(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具备买卖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