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城乡教育失衡是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一方面,城区中小学校存在大班额;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因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生源严重流失。芦淞区双牌小学曾是一个年招生数仅有14人的城郊农村学校,近两年,通过集团化办学,生源回流,教育质量的提升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看着自己女儿的照片挂上了双牌小学的优秀学生光荣榜,张海林心里美滋滋的。3年前,她刚把两个女儿送到芦淞区双牌小学读书,那时的心境却与现在大不相同。

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学生家长 张海林:转学进来的时候,大女儿就问我,妈妈,这学校也太差了吧。用我们家乡话, 太差了吧,就像垃圾场一样。

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双牌小学是典型的城郊农村学校。过去学校管理较为混乱,教师的观念陈旧,年轻老师缺乏专业引领,学生流失率逐年增长。2016年,双牌小学新生招生的人数仅为14人。也正是在张海林和其他家长迟疑观望的这几年,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双牌小学被并入何家坳小学教育集团,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芦淞区双牌小学校长 欧阳兰桂:作为家长来讲,他想享受到优质教育,他宁愿把孩子送到比较远一点的,白关中心小学甚至城区,他也不愿意选择家门口这个学校。

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硬件建设上,校舍翻新,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每个班级配上了信息化的教学一体机设备,老师上课一本教材一只粉笔的状况成为历史,教学条件日趋完善。更为关键的是,教学管理得以加强,通过实施“文化共建、信息共享、机制共推、队伍共培”,双牌分校与何家坳总校深度融合。

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芦淞区双牌小学五年级班主任 沈星霞:老师的精神状态,工作的态度、积极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每天30分钟大课间时间,双牌小学的师生们从教室走到户外,吟诵诗歌、做操运动。这些与何家坳总校学生着相同校服的孩子们,活力满满。

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芦淞区双牌小学校长 欧阳兰桂:我们甚至从何家坳请来专门的管理团队,为我们诊断、找问题,现场指导,这是部门对接。第二个就是学科对接,让我们的骨干老师、年轻老师到何家坳去跟名师学习。

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今年9月,新学期伊始,双牌小学招生人数突破54人,除了所在的双福村,周边东庄村、岭水村的老乡都乐于把孩子往双牌小学送。



解决教育失衡的芦淞区双牌小学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