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中山虎威·民意①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助推中山重振虎威,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中山廣播電視臺從12月4日-12月8日一連5天廣泛徵集市民意見建議。在5天的徵集活動中,共徵集市民意見建議612條、5萬多字。

針對如何重振中山虎威,廣大市民積極建言獻策,經歸納分析,意見建議主要集中在八個方面:

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落實人才優惠政策,提高吸引力;

三、破解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問題;

四、加快交通發展建設;

五、穩定房價,嚴控中山房地產發展;

六、加強城市建設,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七、進一步開發和挖掘中山旅遊資源;

八、環境保護刻不容緩,改善生態環境。

-----

-----

今天起,我們將分類編髮市民意見建議

首先關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① 各鎮區各自為政,又相互競爭,沒有形成合力。

網友“地山謙”認為,鄉鎮的產業結構不能外遷過度,應充分統一協調互補發展。留住實體企業,鼓勵產業集群升級。

網友“天邊”說,手掌伸開是五指,握起是拳頭,鎮區發展必須全市統籌才有力量,更能持久發展。

網友“林仲明”建議,並鎮成縣(區),依據產業、發展集群,形成規模優勢,並依據產業特色配套引薦先進技術、先進模式、領頭企業加快產業升級轉型。中山面積不大,24個街/鎮,各自為政工、農、服務業都想發展結果都不成氣候。古鎮燈飾、小欖工業、火炬高新外企,難得有一定發展但現在受限於土地,無法做大做強。

② 中山市缺乏龍頭骨幹企業,未來應重點引進高新技術企業。

網友“志在飛天”就說,中山缺乏像步步高這樣的企業。東莞步步高集團,旗下有二個超級手機品牌OPPO和vivo。中山未來應重點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政府部門,應努力築巢引鳳,鋪好工業基地基礎,對重點企業,政府領導責任包乾,實時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幫助企業過難關。

網友“星呀星”則說,周圍發展好的同等級城市,或者成功轉型的城市,都是有龍頭企業的。政府應該在培值本地龍頭企業上發力。

網友“冼志洪”建議,發展可持續發展產業,引進全國或世界500強企業落戶。

網友“少俠姓郭”說,可以引入高新技術產業,大型企業。比如廣州造船廠之前就準備落戶中山,佛山南海也有一汽的工廠,東莞松山湖引入了華為,珠海有格力有長隆。那麼接下來電動汽車、智能製造,大數據,金融證券……是不是可以分一杯羹?

③ 找準定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網友“TONI”認為,要堅持騰籠換鳥,做好這個籠的質量才能引入新的產業,提高治理水平,解決交通問題,人才引入要堅決。現在中山的問題主要是產業低端,競爭力不足,這種企業最好的辦法是用飛地的方式解決。

網友M.C則說,曾經大力推動的產業轉型、升級,究竟有沒有一個精準的定位,如果連自身定位都沒找準,談何轉型、升級。只有明確自身定位,才能有精準的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帶動人才的引進。有人才的流動,財富的進出,才會帶來其它民生產業的發展。中山要發展,還得先要把自身的產業定位明確了,才能有下一步的推進!

“Orpheus泉、”說,珠三角“騰籠換鳥”的東風是由勞動密集型向高新技術開發(電子產業:AI大數據、VR成像技術、生物工程、航天、合成材料)。其實這些才是藍海。我本身就是搞中醫大數據的,中醫藥需要改革,大數據可以利用。很希望將中山建設成為大數據·中醫藥強市,建立一個臨床、科研、教學、觀光為一體的大數據中醫硅谷。

網友“明科YUKA+許自林”說,要重點扶持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分析現有產業,明確比較優勢,並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分析周邊領先區域產業結構,利用後發優勢,承接產業轉移,不要一味只看高大上產業。整合碎片化工業用地,大力發展專業化、規模化工業園區,形成產業配套集群,降低實體企業建廠運營成本,提供完善、便利營商環境。

④.優化中山營商環境。

網友“進口店玲瓏”說,她是本土中山人做生意二十年,做過美髮餐飲和超市,最大的感覺是營商環境一點不友好。美髮店搞個衛生證其中的艱辛過程就不說了,每一年的所謂衛生證檢驗才是最讓人氣憤的,店裡提供幾條毛巾自己拿到市裡的防疫檢測站,交檢驗費1000元!過半個月拿到檢驗合格表再跑去所屬區的衛生監督所檢驗。餐飲的更復雜,自己提供米,油,調料等樣品去檢驗,檢驗費3000元起!

網友“孫琦8806”說,在中山從事製造業十幾年,近年來人工高,租金高,成本高,只有利潤低,兩百多工人現在縮減至一百多人了。

網友小欖紙畫說,加大打擊欺行霸市,營造良好工商環境,例如建築行業(沙、石、土、工),壟斷嚴重,民生怨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