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山:打贏重振虎威開局戰

<table> 中山:打贏重振虎威開局戰

圖表:邱洪添

/<table>

3月5日上午,中山召開“奮戰2020”工作動員大會,圍繞“打贏經濟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發出“作戰令”,吹響“衝鋒號”。會議動員全市上下在新的一年,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以戰必勝、攻必克、事必成的奮戰決心,鼓足幹勁、持續奮戰,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努力打贏重振虎威開局戰。中山市委書記賴澤華出席會議並作講話,會議由中山市市長危偉漢主持。

●南方日報記者 羅麗娟 通訊員 鍾和 鍾軒

抓住“雙區”機遇

化危為機,“戴上口罩”打好經濟翻身仗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之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中山打贏經濟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的關鍵一年。會議強調,應對嚴峻複雜形勢、搶抓重大歷史機遇、實現全年發展目標,必須奮起一搏、奮力一戰。

會議提出,面臨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山更要居危思危。截至3月5日,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中山市已連續17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但疫情防控仍不能鬆勁,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與中山市長期性、結構性、累積性問題交織疊加,重振中山虎威面臨更復雜的考驗。

另外,“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給中山帶來了空前的發展動能。中山在“雙區”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距離深圳僅20多公里,深中通道將把中山帶進大橋時代,中山作為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支撐點的戰略地位全面凸顯。

會議強調,必須從前所未有的風險中把握前所未有的機遇,善於從危機中發現機會、搶抓機會、化危為機,努力把不利的外部因素影響降到最低,把有利的內部因素做到最大,在攻防兩手的嫻熟運用中牢牢把握戰略主動、實現攻守易勢。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中山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奮起直追,“戴上口罩”打好經濟翻身仗。中山市委、市政府作出工作部署後,短短几天時間全市規上工業、服務業、批零住餐、建築業、房地產業復工復產率均排在全省前列。在第一季度企業家座談會上,企業家對全市的抗“疫”工作高度認同,對中山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聚焦“三個年”建設

穩企安商,重大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

中山市委全會明確提出,2020年是“交通攻堅年、項目落地年、穩企安商年”。會議強調,要聚焦重點,集中精力、集中資源,確保“三個年”建設取得重大成效。

全力推進“交通攻堅年”。今年中山市交通類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超過200億元,打好這一仗至關重要。要倒排重點項目建設工期,推進“四縱五橫”高速公路和“二環十二快”幹線公路建設,完成高速公路建設244.9公里、幹線公路251.8公里;加快推進38條瓶頸路建設,確保今年打通15條以上;改造提升富華道、孫文東路等41條市政道路,真正實現路通、財通、人心通。

全力推進“項目落地年”。堅持製造業強市,落實“5321”工程,鞏固形成全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四梁八柱”,關鍵在項目。要辦好辦實“3·28”招商引資大會,用好海峽兩岸中山論壇等特色平臺,組團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推介中山。強化“靶向招商”“補鏈招商”,全力以赴引進一批投資大、效益好、技術高、用地少、帶動力強的產業項目,力爭今年引進投資超100億元項目1個、超10億元項目10個。要實施重點項目“審批提速攻堅”“集中開工攻堅”“竣工投產攻堅”三大行動,確保210個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目標。

全力推進“穩企安商年”。要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加大穩企安商力度,不遺餘力關愛企業、服務企業、扶持企業,發揮好“穩企安商20條”黃金政策的“黃金效應”,謀劃制訂更多穩商、安商、扶商的政策舉措,支持推動企業早復工、早復產、早達產、早增產。將服務好現有企業作為最大的招商引資,充分發揮市領導聯繫企業示範帶頭作用,推動企業代表制度常態化運作。要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推廣“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年內推出100件常辦高頻業務“一件事”主題式服務,讓企業群眾辦事花最少的時間、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門。

實招補四大短板

分步分批解決問題,全力打開工作局面

重點圍繞地從哪裡來、錢從哪裡來、平臺從哪裡來、項目從哪裡來、創新從哪裡來、核心競爭力從哪裡來等問題,會議提出,要拿出真招、實招、管用的招,一個一個、分步分批解決,真正打開工作局面。

全力補齊用地短板。要立足一個“爭”字,在擴大增量上下功夫;立足一個“活”字,在盤活存量上下功夫,堅決向閒置用地、批而未供用地開刀、開戰;立足一個“狠”字,在推進鎮村工業園改造上下功夫,學習順德、南海經驗,給指標、給政策,探索鎮村工業園改造。

全力補齊資金短板。要樹立財政、金融、土儲、國有企業在內的大財政、大資本、大經營理念,做到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理財有數、管財有規、護財有法、用財有效、使財有責。要通過市場化使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多渠道積極謀劃建設發展資金,儘快謀劃一批交通、產業、環保、科技創新等領域重大項目。要統籌各類資產資源,讓“沉睡的資產”活起來,以地生錢、以錢生錢,以超前思維解決歷史欠賬、謀劃未來發展。

全力補齊平臺短板。作為全市參與灣區建設的主陣地,翠亨新區要對標雄安新區和國內外最高最好最優,堅持先地下後地上,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集中力量做好、做熟、做旺翠亨新區起步區,作為全市創新發展的主引擎,火炬開發區要堅持高新技術產業定位不動搖,大力引育帶動性強的龍頭項目,培育更多創新標杆企業,實施優勢產業集群強鏈補鏈行動,推動健康醫藥、光電產業、先進裝備製造向產業高端延伸,在打造千億產業集群中當好先鋒;作為全市城市未來的新客廳,岐江新城要積極引進總部經濟、現代商貿、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重點項目,加快高端醫療服務中心和歡樂海岸等項目的動工建設,儘快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全力補齊創新短板。包括抓好創新驅動“224”工程,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中山科技大學、香山大學兩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籌建;要深化高企樹標提質,深入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行動計劃,力爭推動600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會議提出,要把握奮戰“出發點”和“落腳點”,辦實事解難事,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接下來,中山將進一步擴大公辦學位供給,今年新增公辦和規範化幼兒園學位8000個,公辦和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比例達到80%以上;要進一步加大優質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市兒童醫院以及市第三人民醫院等項目建設。要切實抓好就業保障,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確保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