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甘泉润泽朔州大地——朔州市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综述

岁月不居,文化永存。地处山西省北部、晋蒙交界区域的朔州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厚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金戈铁马、气势豪迈的边塞文化;在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红色文化;有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改革文化;有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时代文化……放眼朔州大地,一砖一瓦皆有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近年来,朔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工作主题,坚持守正出新,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打造“书香朔州”,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在文化繁荣兴盛中奋勇争先,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文化获得感,让“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改革创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2019年8月1日晚,历时半年,精心制作、精雕细琢的大型山水实景剧《寻梦桑源》在金沙植物园正式免费首演。这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以朔城区浓厚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桑干河为创作源泉,深入挖掘朔州地域文化,将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艺术性地重现,以声、光、电现代技术为手段,以艺术化再现寻梦桑源、追梦新时代的壮阔历程为主线,讴歌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艰辛跋涉、建设美丽家园的奋斗精神,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誉与深深喜爱。

近年来,我市把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如《寻梦桑源》这样的反映朔州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为有牺牲多壮志》、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新闻广播剧《右玉人家》等文艺精品赢得了广泛赞誉。

旅游品牌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我市境内共残存历代长城327千米,主要为汉、北齐和明代长城。明长城占绝大多数,有内外两条,外长城从平鲁区北墩村起,经右玉,到左云、大同;内长城由忻州市偏关县老营丫角墩入境,经利民堡、南西沟、石湖岭、阳方口、广武城,沿山阴南、东部到平型关,接河北省的内长城。依托此雄厚资源基础,我市大打长城品牌,推进“长城博览在山西,精品揽要在朔州”品牌建设,举办了朔州长城交响音乐会、塞上朔州长城国际旅游节、烽火边塞旅游文化嘉年华等活动,赋予了烽火边塞新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内涵,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大众旅游需求,同时也为游客和市民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休闲体验。一个“长城朔韵、塞上绿洲”的新朔州正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此外,我市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努力发展节庆文化活动,中国·应县释迦塔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右玉森林音乐会、中华门神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特色节庆活动连续成功举办,精心打造一个个凸显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节会,有力地宣传了朔州文化,提高了朔州的知名度。今年截至目前,共组织重大节日文化惠民展演、新年新乐歌会等节日文化活动和展览展示80多场,还深入开展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成立了朔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山阴县、应县成为省级试点。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怀仁市、右玉县融媒体中心建成。巩固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为突出特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获得感不断提升。

守望文明地域文化传承弘扬

2019年5月,《朔州大秧歌音乐》一书出版发行。该书的编著历时十余年,共分概述、图表、剧种音乐和人物介绍四大部分。该书对传承和弘扬朔州大秧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研究朔州大秧歌音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19年9月20日晚,第二届山西艺术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西省廉政文化优秀剧目展演——由右玉县晋北道情传习所演出的道情廉政戏《于成龙》在山西大剧院小剧场上演,迎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2019年9月21日晚,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新创现代戏《扶贫路上》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华夏剧场上演,亮相第二届山西艺术节。该剧以跌宕起伏的剧情、诙谐幽默的语言、鲜明的地方特色而受到了省城人民的欢迎。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朔州地域文化特色,大力推动优秀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崇福寺、广武古城、朔州老城、应县木塔等古迹遗存在保护中开发,右玉道情、应县耍孩儿、朔州秧歌、赛戏、怀仁旺火习俗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发展,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新风采。

借助“三小”、“山花奖”展演活动,围绕党的十九大、核心价值观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各级非遗文化院团着力艺术创作生产,新编新创了《劝孝》《山里的女人》《拆迁风波》《村官》《扶贫路上》等30余部充满地方特色的现实主义题材戏曲作品,搬上舞台深受群众欢迎。其中,新编现代耍孩儿戏《劝孝》获国家级“杏花奖”戏曲类优秀剧目奖。

此外,全面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了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文物安全四级责任制和文物保护巡查制度;壮大文物保护员队伍,创建“朔州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巡查工作微信群”,完成了全市327千米内外长城的资源调查,朔州文物安全巡查“微来微去”“群来群去”的工作模式受到省文物局的肯定;建立了长城“四有”档案,积极推进“文明守望工程”,朔州文庙、应县观音阁等9处文保单位被社会组织和个人认领认养;推荐右玉宝宁寺等5个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神头三大王庙等18处市县重点文保单位申报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了朔州市历史文化根脉研讨会;启动《朔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说》整理编辑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工作,地域文化得到大力传承弘扬。

聚焦融合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在第四届山西文博会上,怀仁籍的山西工艺美术大师——麻渊带着他的刻瓷新作亮相此次文博会。此次麻渊新创作的是广武长城系列作品,他以刀代笔将长城生动的刻画在茶具和文具的瓷面上,让艺术和生活完美结合,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的传统艺术,其最大的难度和特点就是要在不到1毫米的釉面上,通过一把把不同型号的金刚刻刀,将人物、山水、花鸟等凡是能着墨于纸上的事物,都“绣”在瓷器上,瓷盘经过一番刀雕斧凿,瓷赖画而显,画依瓷而传,近触有手感,远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含有笔墨韵,在灵动中彰显精美瓷韵。

除了陶瓷艺术品刻瓷外,我市的微雕制作、烙铁画制作、人工刺绣、玉米皮编制、剪纸和应县木塔制作等文创产品也极具影响力。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构建“2+7+N”现代产业体系,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打造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以生态立市为战略驱动,坚持“举右玉龙头、走生态之路、打长城品牌”的路径选择,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力打造文化旅游支柱产业,重点打造以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龙头的佛教文化,山阴广武汉墓群、广武古城为重点的边塞文化,杀虎口为代表的西口文化,尉迟恭故里为核心的门神文化,怀仁金沙滩、清凉山景区为代表的辽宋军事文化、杨家将文化,朔州老城、崇福寺为代表的都市休闲文化,平朔露天煤矿、神头一电厂为核心的现代工业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都市文化观光体验区。

同时,我市整合资源要素,扎实推进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区、怀仁金沙滩影视基地、西山体育比赛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文化产业成为我市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特别是加强对现有文化产业的提升改造,通过整合工艺陶瓷、民俗剪纸、传统鎏金工艺、传统酿造工艺等精品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培育了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如今,剪纸、刺绣、面塑……这些独具朔州文化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制品,在市场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集历史研究、作品展览、产品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使这些民间手工艺制品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渐渐形成了气候,受到市场的热捧。新春将近,正忙着赶制喜字福字窗花剪纸的侯彩英说:“今年的剪纸销售特别好,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春节前。”

今天,在朔州这块朝气勃发、魅力四射热土上的人民,正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抒写着新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彩故事。

文化甘泉润泽朔州大地——朔州市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综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