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为公的宋王,固让太子位

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已经病入膏肓,在张柬之、桓彦范等一班重臣的拥戴下,太子李显发动了第二次“玄武门之变”,一举诛灭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迫使武则天宣布传位给太子,中宗复辟成功。

以天下为公的宋王,固让太子位

中宗即位之后,怜恤侄子李成器十几年来在则天皇帝威仪下忍气吞声地过日子,于是改李成器为蔡王,加赐实封四百户。谁知李成器竟坚辞不受,自言不敢当大任,依旧为寿春郡王。

中宗被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毒杀以后,中宗的儿子温王李重茂曾居帝位,并进封堂兄李成器为宋王。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李成器的三弟。当时,李隆基正住在唐长安城内的隆庆里,“隆”与“龙”字音韵相通,韦皇后称制之后,又改元“唐隆”,恰与李隆基名讳相符。

李隆基准备推翻韦后政权的事情,李成器并不知晓,但是,李成器注意到了几个“隆”字的重叠出现,以及和“龙”的谐音。他将这些告诉了自己的二弟、三弟,这些偶然因素都更加坚定了李隆基要推翻韦氏、巩固李唐统治的决心。

当韦氏势力被彻底消灭以后,李隆基亲自飞骑谒拜父亲李旦,请求赦免先斩后奏之罪。李旦上前抱住隆基哭着说:

“宗社祸难,由汝安定,神征万姓,赖汝之力也!”

意思是说:我们李姓一族的灾难,是由你安定的,国家百姓的平安,也是由你出力保护下来的,我该感激你,怎么能怪你呢?

以天下为公的宋王,固让太子位

于是,相王李旦再次登上大唐皇帝的宝座,李隆基被拜为殿中监,专管皇帝的衣食住行,并进封为平王。而朝中大权,大部落到太平公主手中。

睿宗即位之后,立即命皇长子李成器为左卫大将军,仍保留宋王封号。

古代帝王认为,登基之后,尽快确立皇储是保证国家稳定及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但这个问题对睿宗来说却是个难题。

李成器是嫡长子,又在睿宗第一次做皇帝的文明元年曾被立为太子。按古制,嫡长子继承大统是顺乎天理的,但三子李隆基在讨伐韦氏之乱中为社稷、宗室立有大功,可以说,没有李隆基推翻韦氏统治,就没有睿宗李旦的二次登基称帝。因此李旦左右为难,踌躇不定。

对于父亲的心思,李成器非常清楚,经再三考虑之后,一天他郑重地在朝堂上对睿宗说: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

就是说,太子是皇帝第二,是天下人共同的大事,时局太平的时候,应该遵从古训立嫡长子,而国难当头,谁对国家社稷有功,就应该由谁来担当储君大任。如果处理得不合时宜,就会使天下人失望,这对国家百姓来说都不是件好事。臣下今日愿以死请求皇上,顾全大局,立三弟李隆基为太子。

以天下为公的宋王,固让太子位

说完这番话之后,一连几天,李成器都立在朝堂上哭泣不止,要坚决让出太子之位。这时公卿大臣们也纷纷表态,说临淄王李隆基对社稷有大功,合该居储位。睿宗赞赏和感激李成器的一番诚意,答应了他的请求。

李隆基得知之后,又以李成器嫡长,再度抗旨固让,睿宗不许,于是下诏说:

“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李成器),朕之元子,当践付君。以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合属,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天下至公,诚不可夺。爱符立季之典,庶协从人之愿。成器可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别加实封二千户。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房,甲第一区,良田三十顷。”

这段旨意表达了两重意思,首先肯定了李成器具有合法继承皇位的权力,并表彰了他为国为民着想而让皇帝位的大义之举,对此行为国家给予优厚待遇,同时也明确宣布李隆基已身为储君,将来要继任大统。

自此,储君确立,国家安定,经济发展。后来玄宗皇帝李隆基即位,励精图治,使大唐盛世闻名天下,国力雄厚震慑海外各国。归其根源,与李成器以天下为公,舍弃私利,固让太子位,换得国家太平、兄弟和睦的大义之举是分不开的。

李成器因此举动博得了君父、兄弟及众大臣的一致好评,获得了高官厚禄的封赐。如雍州、扬州大都督都是正二品大员,而太子太师则位居一品,承担着训教太子之职,是一个宁可缺失,也决不会由不称职者就任的重要位置。

以天下为公的宋王,固让太子位

由此可见,这一职务责任之重大,其品行要求之严格,必须由帝王极信任之人方可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