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最近跟坦村毕业的朋友聊天,她说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成绩足够好,坦村才招收她,并在毕业的时候极力挽留她在本校继续读研。

回国后慢慢梳理了一下他们家的人际关系,才发现原来早在她入学前,学校已经摸清了她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

恍然醒悟上学的时候,周边同学非富即贵,只有极少数的人算得上家境贫寒,为上百万学费伤筋动骨。

我问她怎么看待许吉如,她看了几段视频后噗嗤一笑:“这么厉害啊?那晒一下GPA呗?”

我愣了一下告诉她,许吉如过往的履历足以证明她确实很优秀,在这点应该是没什么好质疑的。

朋友漫不经心地指着某段视频继续说:

“我的朝九晚五是早上九点到凌晨五点,每个行业都有它黎明前的黑夜?先不说这两句话的关联是什么,就说她到底苦在哪?累在哪?敢不敢说说自己的家庭背景呢?”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苦在哪?累在哪?

我顿时明白为什么她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喜欢她的人与厌恶她的人就像天平的两端疯狂拉扯。

她太“主旋律”了,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孩子的她,让人很难在她身上看到反鸡汤的一面。当大家在心中默认学历越高能力也就越高的时候,持续地输出鸡汤只会不断拉低人们对她的能力预设。

比起层出不穷的成功学跟价值升华,人们更想看到她名校光环下的知识储备。

很显然,她让部分人失望了。

01、

首先回到朋友提及的关键性问题——家庭背景。

美国的各大top级高校会提前审查学生的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对于条件比较一般的学生,除非能力特别突出,不然很难成为学校的一员。

对于那些分数差之毫厘的学子,除非能够拿到州长、区长推荐信,不然学校绝对不会为你敞开大门。

朋友自谦自己是一个中产家庭,但那张薄薄的推荐信以他们家的背景都不一定拿得到。

分数在平凡人与那座金碧辉煌的殿堂之间划下一道天堑,这道天堑并非不可逾越,只是想要获得通行证的道路同样艰难无比,万丈沟壑。

今年五月份,名为赵思雨的女孩被爆贿赂650万美元伪造身份入学斯坦福。最终斯坦福大学回应:并没有收到650万美元,由于赵思雨入学申请造假,对其进行退学处理。

无独有偶,3月12日,美国司法部起诉50人,富二代、名人涉嫌贿赂考官让孩子通过入学考试,金额高达2500万美元,涉案高校涵盖几大QS排名靠前的名校。

无意抨击位居庙堂之高的各大名校,只是这些新闻数据都侧面证实了—在这些学校读书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是必要条件。

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平均学费为45278美元,平均录取率6%,要求托福成绩100,雅思6.5,GPA3.8。

据百度百科的人物介绍,许吉如托福117,其中口语满分30。2013年1月至2014年初以清华大学本科生访问学生身份赴哈佛大学交流学习。在此之前,被南京外国语报送至清华大学。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结合这些先天要素,她本人的形象就鲜活起来了。

一个家庭情况不错,从小到大跑在同龄人前列的女孩。

能力,她当然有。可是,当时间慢慢过去,过往的所有证明都化作橱窗上的奖杯。

集万千荣誉一身的她又该如何去证明实力变成新的困境。

因为过去的辉煌并不足以证明一个人现在的能力。

02、

然而,她并没有拿出自己相应的实力。

奇葩说预赛,杨奇函发挥失常的情况下,立论几乎是碾压式的她在双方结论开杠环节被绝杀。

她说正确的废话不要说,人和人之间要的就是一份看见感。

这句话最大的漏洞就在于,正确的废话不能带来看见感吗?

抓住这一缺陷后,杨奇函犀利地指出:那我们觉得父母说的是废话,我们就不让他们说了吗?如果他们连这些话都不要说,他们还能说些什么?

她将正确的废话推向一个绝对“错”的境地,堵死自己的退路。

感情哪有对错?杨奇函准确无误地接住她递过来的刀子回击:情感需要一个绝对的态度吗?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那场万众瞩目的高知女性battle,她继续在詹青云面前败下阵来。

她说东施效颦很可笑,所有人都觉得她错了,就连我们也觉得她错了。但她不能觉得自己错了,因为这是她美的觉醒的第一课。盲目模仿,可能很可笑。但这也是觉醒和改变的第一步。

十分精彩却也十分危险,她再次将自己置于险境,把精致穷定义为对美的追求,核心还是辩驳出发点的对错。

致命的是在接下来的发言里,她继续表示:“只有让我自己走一遭,痛得彻底,才能明白接下来如何走第二步第三步。”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全段的逻辑可以简述为:出发点是好的,所有人都觉得我是错的,我不能觉得我是错的,要将错就错,认识到自己的错,才能改变错误走出正确的道路。

这句话的逻辑关系很奇怪,既然知道是错的,为什么还要将错就错?甚至可以说,这不就完全论证了正方的观点吗?

在奇葩说被淘汰后,她马不停蹄地出现在央视的主持人大赛。

对于她的表现,康辉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紧张、说得有点乱。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于观众而言,比赛的胜负并不能直接影响大家对她的争论,真正让无数人颇有微言的是她对于选择背后的舆论应对能力。

第一个选择,被淘汰的时候接受了罗振宇的“保命符”,重新挑战蔡康永战队胡老师继而“华丽”退赛。

在罗振宇近乎捧杀的偏袒之下,她全然没有意识到这会点燃怎样的舆论风暴,焦急地拿住罗振宇那张看似保命实则烫手的警告牌。

在此之前,场外观众对她的观感没有现在这么不堪。哪怕是在此之后,网络复活环节也是遥遥领先。

第二个选择,杨奇函有意无意表示自己比许吉如更早淘汰,面对他的“含沙射影”,许吉如直接应战矛头直指杨奇函。

这一举动让她的观众缘全线崩塌,路人纷纷自发去给杨奇函投票,最终杨奇函票数反超,许吉如无缘决赛。

面对相同的淘汰结果,杨奇函委屈巴巴又戴恩戴德,感谢粉丝帮他投票;许吉如情绪化地抨击“对手”,不跟他合照。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最终,杨奇函收获了陈铭、詹青云、梁秋阳等新老奇葩的祝福;许吉如的告别宣言下是粉丝与黑粉的骂战纠纷。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随着舆论不断发酵,大大小小的黑料就像泥土里的花生一串又一串被挖出来。

比赛稿件由他人提供、一直没考过司法考试自称精英律师、贩卖网络课程割韭菜......

一切的纷争都指向一个问题——许吉如,你的实力到底在哪里?

03、

我们看不到她的实力,也正因看不到她的实力,舆论才会变成一颗雪球越滚越大。

我们只看得到她的急躁,她的窘态,甚至是一次次羞辱。

她急什么?急于表现自己。所以才会不断参加各类节目,只想让人们记住她这张面孔。

但她露怯了,怯于深知竞争对手卧虎藏龙;也怯于过往光环带来的重量。

越是耀眼的往往越要承受耀眼的重量。

就像她一直给自己树立的人设:哈佛才女。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你是一个顶级高校出身的人,怎么可以输给别人?

在她当上薛兆丰战队队长的那一刻,薛兆丰跟队员说:“我们要力保吉如成为本季bb King。”

她巧笑嫣然,沉默地应下这个重担。默许了自己的实力,甚至默许了队友比她平庸。

到了竞技场,她却惊慌失措,焦虑地发现:原来,她承受不住这个重量。

2017年7月30日,豪掷650万美元入学的赵思雨在某直播平台上表示:自己真的很普通,小学的时候只考30分。现在却能拿到斯坦福offer包括奖金,大家一定要对梦想执着,不要放弃。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多积极,多向上。

不到两年,她的积极向上变成一场谎言,所谓的执着梦想不过是厚厚的钞票叠加上去。

什么是鸡汤?就是看似正能量实则空洞,没有理论基础没有逻辑。

纵观许吉如的所有发言,她似乎从未说出哪怕一星半点的专业知识,她只是一次又一次地煽情,试图引起观众共鸣。

可惜,她没做到。

她也不能像詹青云一样敢于撕下自己的人设,毕竟她似乎只剩下人设这一名牌了。

她之所以这么争议,是因为我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在这个鸡汤市场趋近饱和、消失的时代,继续贩卖老旧鸡汤已经不足以打动人心。

人们早就不喝鸡汤了。

我问朋友为什么对她抱有这么大的敌意。

朋友告诉我:

“撇开她说的那些话,我不满的是她始终在利用人们对名校的无知做营销。我们国家人口基数这么大,能够去这些高校学习生活的人真的很少。”

“就好像学历这么高就一定很刻苦,很认真。从而塑造出一种偶像崇拜。”

“高学历没什么值得崇拜的,因为善良与邪恶、好人跟坏人这些从来都不是用学历去定义的。”

她转而问我是不是在套她的话,我意味深长地看着她。

“我突然明白人们为什么讨厌虚荣了,人们讨厌的不是虚荣,是那个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