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最近跟坦村畢業的朋友聊天,她說之前一直以為自己成績足夠好,坦村才招收她,並在畢業的時候極力挽留她在本校繼續讀研。

回國後慢慢梳理了一下他們家的人際關係,才發現原來早在她入學前,學校已經摸清了她的家庭背景、經濟狀況。

恍然醒悟上學的時候,周邊同學非富即貴,只有極少數的人算得上家境貧寒,為上百萬學費傷筋動骨。

我問她怎麼看待許吉如,她看了幾段視頻後噗嗤一笑:“這麼厲害啊?那曬一下GPA唄?”

我愣了一下告訴她,許吉如過往的履歷足以證明她確實很優秀,在這點應該是沒什麼好質疑的。

朋友漫不經心地指著某段視頻繼續說:

“我的朝九晚五是早上九點到凌晨五點,每個行業都有它黎明前的黑夜?先不說這兩句話的關聯是什麼,就說她到底苦在哪?累在哪?敢不敢說說自己的家庭背景呢?”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苦在哪?累在哪?

我頓時明白為什麼她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喜歡她的人與厭惡她的人就像天平的兩端瘋狂拉扯。

她太“主旋律”了,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孩子的她,讓人很難在她身上看到反雞湯的一面。當大家在心中默認學歷越高能力也就越高的時候,持續地輸出雞湯只會不斷拉低人們對她的能力預設。

比起層出不窮的成功學跟價值昇華,人們更想看到她名校光環下的知識儲備。

很顯然,她讓部分人失望了。

01、

首先回到朋友提及的關鍵性問題——家庭背景。

美國的各大top級高校會提前審查學生的經濟狀況、家庭背景。對於條件比較一般的學生,除非能力特別突出,不然很難成為學校的一員。

對於那些分數差之毫釐的學子,除非能夠拿到州長、區長推薦信,不然學校絕對不會為你敞開大門。

朋友自謙自己是一箇中產家庭,但那張薄薄的推薦信以他們家的背景都不一定拿得到。

分數在平凡人與那座金碧輝煌的殿堂之間劃下一道天塹,這道天塹並非不可逾越,只是想要獲得通行證的道路同樣艱難無比,萬丈溝壑。

今年五月份,名為趙思雨的女孩被爆賄賂650萬美元偽造身份入學斯坦福。最終斯坦福大學回應:並沒有收到650萬美元,由於趙思雨入學申請造假,對其進行退學處理。

無獨有偶,3月12日,美國司法部起訴50人,富二代、名人涉嫌賄賂考官讓孩子通過入學考試,金額高達2500萬美元,涉案高校涵蓋幾大QS排名靠前的名校。

無意抨擊位居廟堂之高的各大名校,只是這些新聞數據都側面證實了—在這些學校讀書的孩子,家庭經濟條件是必要條件。

哈佛大學的研究生平均學費為45278美元,平均錄取率6%,要求託福成績100,雅思6.5,GPA3.8。

據百度百科的人物介紹,許吉如託福117,其中口語滿分30。2013年1月至2014年初以清華大學本科生訪問學生身份赴哈佛大學交流學習。在此之前,被南京外國語報送至清華大學。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結合這些先天要素,她本人的形象就鮮活起來了。

一個家庭情況不錯,從小到大跑在同齡人前列的女孩。

能力,她當然有。可是,當時間慢慢過去,過往的所有證明都化作櫥窗上的獎盃。

集萬千榮譽一身的她又該如何去證明實力變成新的困境。

因為過去的輝煌並不足以證明一個人現在的能力。

02、

然而,她並沒有拿出自己相應的實力。

奇葩說預賽,楊奇函發揮失常的情況下,立論幾乎是碾壓式的她在雙方結論開槓環節被絕殺。

她說正確的廢話不要說,人和人之間要的就是一份看見感。

這句話最大的漏洞就在於,正確的廢話不能帶來看見感嗎?

抓住這一缺陷後,楊奇函犀利地指出:那我們覺得父母說的是廢話,我們就不讓他們說了嗎?如果他們連這些話都不要說,他們還能說些什麼?

她將正確的廢話推向一個絕對“錯”的境地,堵死自己的退路。

感情哪有對錯?楊奇函準確無誤地接住她遞過來的刀子回擊:情感需要一個絕對的態度嗎?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那場萬眾矚目的高知女性battle,她繼續在詹青雲面前敗下陣來。

她說東施效顰很可笑,所有人都覺得她錯了,就連我們也覺得她錯了。但她不能覺得自己錯了,因為這是她美的覺醒的第一課。盲目模仿,可能很可笑。但這也是覺醒和改變的第一步。

十分精彩卻也十分危險,她再次將自己置於險境,把精緻窮定義為對美的追求,核心還是辯駁出發點的對錯。

致命的是在接下來的發言裡,她繼續表示:“只有讓我自己走一遭,痛得徹底,才能明白接下來如何走第二步第三步。”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全段的邏輯可以簡述為:出發點是好的,所有人都覺得我是錯的,我不能覺得我是錯的,要將錯就錯,認識到自己的錯,才能改變錯誤走出正確的道路。

這句話的邏輯關係很奇怪,既然知道是錯的,為什麼還要將錯就錯?甚至可以說,這不就完全論證了正方的觀點嗎?

在奇葩說被淘汰後,她馬不停蹄地出現在央視的主持人大賽。

對於她的表現,康輝一針見血指出問題:緊張、說得有點亂。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於觀眾而言,比賽的勝負並不能直接影響大家對她的爭論,真正讓無數人頗有微言的是她對於選擇背後的輿論應對能力。

第一個選擇,被淘汰的時候接受了羅振宇的“保命符”,重新挑戰蔡康永戰隊胡老師繼而“華麗”退賽。

在羅振宇近乎捧殺的偏袒之下,她全然沒有意識到這會點燃怎樣的輿論風暴,焦急地拿住羅振宇那張看似保命實則燙手的警告牌。

在此之前,場外觀眾對她的觀感沒有現在這麼不堪。哪怕是在此之後,網絡復活環節也是遙遙領先。

第二個選擇,楊奇函有意無意表示自己比許吉如更早淘汰,面對他的“含沙射影”,許吉如直接應戰矛頭直指楊奇函。

這一舉動讓她的觀眾緣全線崩塌,路人紛紛自發去給楊奇函投票,最終楊奇函票數反超,許吉如無緣決賽。

面對相同的淘汰結果,楊奇函委屈巴巴又戴恩戴德,感謝粉絲幫他投票;許吉如情緒化地抨擊“對手”,不跟他合照。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最終,楊奇函收穫了陳銘、詹青雲、梁秋陽等新老奇葩的祝福;許吉如的告別宣言下是粉絲與黑粉的罵戰糾紛。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隨著輿論不斷髮酵,大大小小的黑料就像泥土裡的花生一串又一串被挖出來。

比賽稿件由他人提供、一直沒考過司法考試自稱精英律師、販賣網絡課程割韭菜......

一切的紛爭都指向一個問題——許吉如,你的實力到底在哪裡?

03、

我們看不到她的實力,也正因看不到她的實力,輿論才會變成一顆雪球越滾越大。

我們只看得到她的急躁,她的窘態,甚至是一次次羞辱。

她急什麼?急於表現自己。所以才會不斷參加各類節目,只想讓人們記住她這張面孔。

但她露怯了,怯於深知競爭對手臥虎藏龍;也怯於過往光環帶來的重量。

越是耀眼的往往越要承受耀眼的重量。

就像她一直給自己樹立的人設:哈佛才女。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你是一個頂級高校出身的人,怎麼可以輸給別人?

在她當上薛兆豐戰隊隊長的那一刻,薛兆豐跟隊員說:“我們要力保吉如成為本季bb King。”

她巧笑嫣然,沉默地應下這個重擔。默許了自己的實力,甚至默許了隊友比她平庸。

到了競技場,她卻驚慌失措,焦慮地發現:原來,她承受不住這個重量。

2017年7月30日,豪擲650萬美元入學的趙思雨在某直播平臺上表示:自己真的很普通,小學的時候只考30分。現在卻能拿到斯坦福offer包括獎金,大家一定要對夢想執著,不要放棄。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多積極,多向上。

不到兩年,她的積極向上變成一場謊言,所謂的執著夢想不過是厚厚的鈔票疊加上去。

什麼是雞湯?就是看似正能量實則空洞,沒有理論基礎沒有邏輯。

縱觀許吉如的所有發言,她似乎從未說出哪怕一星半點的專業知識,她只是一次又一次地煽情,試圖引起觀眾共鳴。

可惜,她沒做到。

她也不能像詹青雲一樣敢於撕下自己的人設,畢竟她似乎只剩下人設這一名牌了。

她之所以這麼爭議,是因為我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在這個雞湯市場趨近飽和、消失的時代,繼續販賣老舊雞湯已經不足以打動人心。

人們早就不喝雞湯了。

我問朋友為什麼對她抱有這麼大的敵意。

朋友告訴我:

“撇開她說的那些話,我不滿的是她始終在利用人們對名校的無知做營銷。我們國家人口基數這麼大,能夠去這些高校學習生活的人真的很少。”

“就好像學歷這麼高就一定很刻苦,很認真。從而塑造出一種偶像崇拜。”

“高學歷沒什麼值得崇拜的,因為善良與邪惡、好人跟壞人這些從來都不是用學歷去定義的。”

她轉而問我是不是在套她的話,我意味深長地看著她。

“我突然明白人們為什麼討厭虛榮了,人們討厭的不是虛榮,是那個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