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發明焦莊戶地道戰,挖出能藏、能走、能防、能打的“四能地道”

馬福(1895—1979),男,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順義區焦莊戶村黨支部書記、村長。新中國成立後,任焦莊戶生產隊大隊長。

馬福發明焦莊戶地道戰,挖出能藏、能走、能防、能打的“四能地道”

抗戰時期,發明北京順義焦莊戶地道戰的村長馬福

1943年冬,焦莊戶村外的馬家墳地,新添了一個墳頭,白色的幡花有氣無力地訴說著悲傷。幾天後,一群日偽軍氣勢洶洶地闖進來,要緝拿一個叫馬福的人。鄉親們說:“馬福暴病身亡,不信可以到他墳上看看。”日偽軍半信半疑,氣急敗壞之下,把馬福的母親打了一頓,臨走時還放言:“捉到馬福上秤稱,1斤分量給1斤鈔票。”

土槍土炮打鬼子

馬福是焦莊戶附近家喻戶曉的大名人。1939年,剛剛40歲出頭兒的馬福,因為積極抗日、鬥爭堅決成為村裡的第一個共產黨員。第二年,上級指派他擔任中心村辦事員,負責周圍十來個村的抗日工作。他就化名“老統一”,在日偽軍的眼皮子底下,開展了機智勇敢的鬥爭。

經過一段時間後,焦莊戶不僅發展了很多黨員,成立了地下黨支部,還建立了30多名青壯年的民兵自衛隊。可是自衛隊沒有槍,從哪裡弄槍呢?馬福先是想從日偽軍手裡奪,可是組織了3次“空手搶槍”,都沒有成功。於是,他決定從民間籌槍。聽說村北枯井裡扔過幾顆手榴彈沒炸,他就發動大家淘幹了井,把手榴彈取出來;聽說附近茶棚村偽保長家裡有支老土槍,他就連夜摸到偽保長家搞了過來,順手還弄到了72發子彈。他還四處向老鄉收集土炮和鳥銃,東湊西借,半個多月,還真找到了20多支土槍和一支義和團用過的“大抬杆”,加上原有的手榴彈、地雷,民兵自衛隊基本上每人手上有了一件武器。

手中有了槍,馬福就想打一仗,檢驗一下自衛隊的戰鬥力,也殺一殺日偽軍的囂張氣焰。1941年7月的一個早晨,馬福得到情報:明天上午10點,日偽軍10人將會到焦莊戶一帶活動。第二天一早,馬福就帶著民兵埋伏在村南道邊的墳地裡。等到日偽軍過來,馬福一聲令下,民兵拉響“大抬杆”,嚇得日偽軍扭頭就跑。1943年秋,馬福帶領自衛隊伏擊密雲縣白巖附近公路上的一輛汽車,打死押車日軍兩人,繳獲電臺一部,子彈500多發。冬天,又冒著大雪,連夜破壞日偽軍電話線10多千米,砍掉電線杆40多根。

在馬福的帶領下,焦莊戶民兵經常到敵佔區襲擾、破壞,鬧得敵人日夜不寧。他們將馬福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高價懸賞緝拿。於是,馬福就設計了一場“大埋活人”,從而成功地逃過了日偽軍的搜捕。

家家戶戶通地道

焦莊戶的抗日鬥爭成效卓著,區幹部和八路軍指揮員經常來這裡學習、工作和休養。因此,日偽軍也越來越注意這裡。一次,鬼子又來清鄉,一個幹部來不及向村外撤,老百姓就機警地把他藏在白薯窖裡,順手將兩捆山柴堵在了窖口,逃過了抓捕。

受這件事的啟發,馬福就找村幹部們商量,可以多挖洞,準備隱蔽地點。他們白天選好址,晚上悄悄挖。這些洞地址隱蔽,底大口小,一個人往裡一蹲,洞口橫上一根棍,再堆一些碎柴火,外面的人啥也看不出來。

馬福發明焦莊戶地道戰,挖出能藏、能走、能防、能打的“四能地道”

焦莊戶地道既是能藏、能走、能防、能打的“四能地道”,又是防水、防火、防毒氣“三防地道”

一天,日偽軍又包圍了村子,馬福來不及跑出去,就躲進洞中,逃過了搜捕。馬福想,要是把洞往深處掏,各洞口互相連起來,就可以從別的洞口逃出去。說幹就幹,他一家一戶地動員群眾,一場開挖地道的人民戰爭打響了。為掩護群眾挖地道,馬福還派小分隊到日偽軍據點騷擾;安排兒童團在村口站崗放哨,不讓生人進村,保守地道秘密;青壯年下地道挖洞,老人婦女在地面裝筐運土。經過一個冬天的奮戰,地道從村裡掏到村外,順著土坡、墳墓等有利地形開了洞口,修了暗堡,地道幹線和各家的隱蔽洞挖通,地道工程基本完工。

1944年4月,地道剛挖好,日偽軍就來清鄉,被民兵利用地道打得大敗而逃。沒過幾天,一個叛徒帶著日偽軍進了村。全村人聞訊下了地道,從村外的出口衝出包圍圈,讓日偽軍撲了個空。可是,馬福又發現了問題:日偽軍找到洞口,點著柴火往裡扔,用煙燻,還往地道里灌水。好險!要不是跑出地道,不是被打死,也得被燻死。

恰好,縣教育科科長徐進到焦莊戶蹲點指導,馬福就請他給出主意。徐進根據保定冉莊的經驗,提出了挖“三防”(防水、防火、防毒氣)地道的建議。在徐進的指導下,全村老小齊上陣,開始了地道改造工程。經過多次改造後的地道,成為了能藏、能走、能防、能打的“四能地道”。在馬福的帶動下,南邊的唐洞村、北邊的大北塢村也都挖起了地道。就這樣,村連村,戶連戶,地道連成片,總長達23裡的地下長城築好了。抗日戰爭時期,在馬福的帶領下,焦莊戶民兵利用地道優勢,配合地方武裝和日偽軍作戰100餘次,有效地防禦了敵人的侵略。

馬福發明焦莊戶地道戰,挖出能藏、能走、能防、能打的“四能地道”

新中國成立後,焦莊戶村老民兵合影

今天,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已成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老村長馬福雖然早已去世,但他光輝戰鬥的一生、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將和焦莊戶光榮的歷史連在一起,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來源:《向榜樣學習》,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組織編寫,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