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政治担当见行动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县的造林绿化已不是简单的挖坑栽树,而是体现淅川县政治担当的具体行动。

去冬以来,淅川县迅速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从更高的站位、用更高的标准、以更大的力度来推动,储备优质木材,筑牢绿色屏障,助力群众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

至目前,全县2019年国储林项目总面积11.5万亩,投资近14亿元,全部为新造林,已完成3万亩建设任务,主要栽植楸树、椿树、火炬松、大樱桃等树种。

高度重视快启动。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国储林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多次会议专题研究项目实施,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同时,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区,实地督导造林绿化工作。做实机构。迅速抽调精干人员成立淅川润北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并组织其参加省市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及早投入。自我加压,提前准备5000万元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启动。

科学规划“三结合”。与水质保护相结合。通过在宜林荒山上实施国储林项目,打造环丹江水库库周生态隔离带,致力把库区荒山变成河南的“塞罕坝”,大力构筑护水防线,服务南水北调。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推动项目区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倾斜,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经济效益好的用材经济兼用林。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围绕打造环库旅游生态圈,实施组团式块状混交式造林。同时,8月中旬,已经开始谋划今冬明春国储林项目,2020年计划完成5.3万亩建设任务。

创新机制优环境。加大政策宣传,组织人员深入县内重点涉林企业,找到双方利益共同点,并发动群众配合好项目建设。严格实施标准,限定参与投标的企业必须满足相对集中连片流转土地2000亩以上,且期限不低于30年,并有实力缴纳项目资本金和风险准备金,能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的本金及利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保障企业效益。林业、公路、交通、公安等多个县直部门和乡镇同频共振,解决土地“瓶颈”问题,并严厉打击故意阻扰施工行为。

多措并举强推进。鼓励全县3家国营苗圃和70多家社会育苗机构共培育三角枫、五角枫、栾树、香樟、椿树等60多个国储林树种,面积达5000多亩,强化苗木保障。成立5个技术组,全程技术指导,严把整地、苗木、栽植等关口。高位强力督导。将项目建设纳入县内重点工作台账,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加强资源管护,对用材林,实行新造林一律封山育林;对产业林,督促施工单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同时,依法严厉打击人为毁坏树木的行为。(全媒体记者 任华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