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幫兒女帶娃”,七旬老人病床上的話,揭露中國家庭的現狀


“千萬別幫兒女帶娃”,七旬老人病床上的話,揭露中國家庭的現狀

有了孩子以後,讓家中的老人幫忙帶娃,好像早已經成為了理所應當的事。老人帶娃的現象很常見,年輕的父母工作繁忙,把孩子交給父母來帶,自己也放心。而老人們雖然苦點累點,但一想到能為兒女分憂解難,也算是發揮餘熱。正所謂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然而大家卻從來都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就是老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小的時候,我們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成家立業之後,我們依然需要父母幫忙帶娃。父母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換來的卻是無休止的索取,完全將感恩二字拋之腦後。

“千萬別幫兒女帶娃”,七旬老人病床上的話,揭露中國家庭的現狀

七旬老人帶娃累倒,病床前說的一句話,揭露中國家庭的現狀

由於城市生活壓力的增加,很多年輕夫妻在有了孩子以後,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都無法獨立撫養子女。也正因為如此,隔輩帶娃成了當下的熱點話題。當父母把子女養大以後,還要幫忙養大自己的孫輩,一輩子的勞累,不禁讓人感慨。

王阿姨年輕的時候結婚比較晚,因此直到35歲的時候才有了自己的兒子。然而到了兒子這一撥,又流行晚婚晚育,而且這一代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也是30多歲才結的婚。好在兒子兒媳比較爭氣,結婚後沒兩年,就把大孫子抱回了家。

由於兒子兒媳都處於事業的上升期,產假過了沒多久,兩個人就無暇照顧孩子,只好把孩子託付給家中的老人照顧。為了不讓兒子兒媳分心,孩子的奶奶主動攬嚇了照顧孩子的重任。

“千萬別幫兒女帶娃”,七旬老人病床上的話,揭露中國家庭的現狀

現在養育一個孩子,可不像以前那麼簡單了。以前奶奶帶孩子,家裡只是多雙筷子多個人吃飯而已,而現在不僅孩子的飲食和健康需要注意,而且孩子的心理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這著實讓已經年邁的奶奶帶起娃來有點吃力。

在家獨自帶娃兩個月以後,身心俱疲,終於堅持不住累倒了。好在兒子兒媳回來的時候發現了她,及時地將她送進了醫院。好在只是勞累過度,住院觀察兩天就可以出院了。

在王阿姨住院的期間,一名護士經常陪她聊天,兩個人很投緣。王阿姨躺在病床上,以過來人的語氣對她說:“以後千萬別幫兒女帶娃,真的太難了。”

能自己帶娃,儘量別讓老人來帶

隔輩育兒,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老人出於疼愛子女,幫助兒女帶娃,但並不表示老人有帶娃的責任和義務。不僅如此,孩子一直讓老人來帶,還會影響到親子之間的關係,並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

1、 老人也該有自己的生活

人的年紀越大,就會覺得時間過得越快,晚年生活每一位老人而言都是非常寶貴的。而在這原本就很珍貴的時間裡,還要幫兒女來帶娃,無疑是放棄了自己的人生。老人為了兒女操勞一生,兒女也應該懂得感恩,讓老人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

“千萬別幫兒女帶娃”,七旬老人病床上的話,揭露中國家庭的現狀

2、 老人帶娃,會影響親子關係

如果孩子從小就交給老人來帶,孩子勢必會和老人的關係較為親近。然而我們要明白,陪伴孩子最久的,終究是孩子的父母。如果有一天孩子回到父母的身邊,容易出現不服管教的情況。

3、 育兒觀念不一致

老人的人生經驗豐富,然而性情大多比較固執。如果媽媽與老人的育兒觀念不一致,不僅會引起家庭的內部矛盾,而且也難以讓孩子形成穩定的性格和較好的生活習慣。

“千萬別幫兒女帶娃”,七旬老人病床上的話,揭露中國家庭的現狀

孩子誰來帶,是讓很多家庭感到頭疼的一件事。我認為,如果能夠自己帶娃,還是自己帶比較好。老人帶娃,終歸不是長久之計,不僅對老人不公平,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

關注鈴花育兒,專業育兒團隊為您解答各種育兒難題,與您分享孩子在成長中的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