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相聲大會名家雲集姜昆壓軸,觀眾為何老年人居多?

觀天下39648853


姜昆等人向來就沒有市場,不受年輕觀眾的歡迎。而非遺相聲大會的門票都是送的,只有那些老年人沒事幹了才去看,反正不看白不看,年輕人則是白送也不去看。

非遺相聲大會門票免費送,現場觀眾老人多

前段時間,主流相聲即將舉辦“首屆非遺相聲大會”的消息不徑而走,網友議論紛紛。如此隆重的聚會,為什麼沒有德雲社呢?他們才是真正的非遺活動的功臣。


現在搞明白了,這種活動只有曲協成員才能參加。德雲社是民間演藝團體,不屬於他們的管轄範圍,自然就沒資格參加。說白了,這就是主流相聲演員的一次大聚會。

看他們的海報做的挺耀眼的,還以為門票能賣多少錢呢,後來打聽了一下,主辦方擔心沒人來看,便直接採取了免費送票的方法,只要願意,動動手就可以免費領票。


先關注非遺相聲的公眾平臺,註冊賬號就可以獲得1200積分,而兌換本次非遺相聲大會的門票只需要800積分。這一下就可以兌換了,完全是免費的。

難怪現場那麼多老年觀眾呢,他們這是沒事幹了,就喜歡免費的東西,來湊熱鬧的。換成是年輕人,即使免費送票再加送雞蛋也沒人會去看的。

與德雲社的商演現場對比太明顯

“非遺相聲大會”聽名堂就是為非遺活動做宣傳的,而現場的觀眾應該以年輕人為主。現在相聲火了以後,深受年輕人的喜歡,並且只有年輕人才能更好的傳承這門傳統藝術。


可是,非遺相聲大會的現場與德雲社的商演現場對比太明顯了。德雲社無論是哪個人的專場,都是滿客滿谷,大把的年輕人。而姜昆帶領的曲協成員的專場,卻幾乎沒有年輕人,老年人能傳承的了相聲嗎?簡直就是笑話啊!主流又一次被打臉了。

德雲社隨便一個能開專場的人都可以秒殺主流一大幫人。現在德雲社的“九”字科徒弟都開始開始商演了,張九齡、王九龍,尚九熙、何九華,這是郭德綱年輕一點的徒弟。他們的專場都是一票難求,更別說其他人了。


同樣是說相聲的,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不是郭德綱,相聲能有今天嗎?

主流老是蹭德雲社的熱度

這次,非遺相聲大會又是主流在蹭德雲社的熱度了。之前因為張雲雷的帶動,“非遺在身邊”的活動舉辦的如火如荼,有很好的反響,許多年輕人都自願加入到傳承傳統文化的隊伍當中來。

主流相聲沒市場,但他們卻不甘心,眼紅了,便想借德雲社的東風,來了一個非遺相聲大會。


可終究還是沒市場,宣傳再好,門票也賣不出去,這很丟人的。可那幫人厚顏無恥,就這樣也要與郭德綱對著幹。

畢竟主流是體制內的相聲演員,有工資拿,他們的非遺相聲大會專場是有政府補貼的。即使說的不好也沒關係,反正不影響收入。主流多半心理陰暗,見不得別人,明明蹭了德雲社的熱度,還不承認,太無恥了。

主流越這樣越沒有好的效果,反而被觀眾罵得更慘,離民眾越來越遠了,長期這樣下去,他們會越來越不行的。郭德綱都說了,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不是他自己多麼厲害,都是同行襯托的,果然如此。


R娛記


12月3日,為期六天的首屆非遺相聲大會落下帷幕,這場號稱相聲界最強盛事的演出,匯聚了30多家曲藝團體參加,姜昆、馮鞏、戴志誠,王謙祥、李伯祥、許秀林、李金斗、方清平、付強、石富寬、苗阜、何沄偉、裘英俊、金霏、陳曦、白凱南、盧鑫、玉浩等老中青三代相聲演員悉數登場。

但細心的觀眾發現,現場的觀眾以中老年人居多,並沒有像某相聲天團一樣烏泱泱全是年輕女孩,熒光棒橫幅以及堆積如山的禮物,在非遺相聲大會現場都看不到。

是相聲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還是非遺相聲大會的演員缺少年輕市場?

個人覺得,這種現象說明現在相聲的主要聽眾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姜昆馮鞏等人的受眾,基本都跟他們一起老去,而其他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們,也沒能真正打開年輕人市場。

另外苗阜高曉攀李寅飛盧鑫玉浩金菲陳曦等年青一代,在一場只是配角的商演中,並不能起到吸引粉絲搶票的功能。

所以這次非遺相聲大會,其實真實的展示了國內相聲市場的現狀:

人才凋零、創作乏力、前景堪憂。

某相聲天團帶動起來的相聲商演市場,其實在市場經濟的調控下,變成了跟相聲無關的追星市場。追星女孩們拿著各種應援品賣票進劇場,用“弘揚傳統文化”的標語堵住耳朵,看著臺上的愛豆嘚吧嘚唸叨不停,自己一點也不在乎講的什麼玩意兒,她們內心只有一個OS:

我家哥哥怎麼那麼好看啊~

這自然是扭曲和變形的相聲,或者說壓根和相聲沒關係,即使這種現象成為主流,也應該納入追星文化之中,而不是相聲行業。

所以某天團的火爆,只是借了相聲一個幌子而已,用傳統文化包裝出來的偶像經濟,只是揮舞著帶點老氣的鐮刀割韭菜罷了。


但這場正本清源的非遺相聲大會呢?匯聚相聲界最優秀的老中青三代人才,將傳統相聲跟新相聲搭配表演,做出來的一鍋口味正宗的相聲大餐,結果卻是食之無味,棄之不可惜的雞肋,而且上面還沾著相聲圈抱團取暖的惡臭味。


傳統的沒有傳統味道,新相聲沒有新相聲的活力,整個一個十三不靠的六天專場,當然這也確實是國內相聲目前最高的水準呈現,但這個最高確實是慘不忍睹,馬三立侯寶林要是看到這個最高水準的相聲大會,估計得氣暈過去。

相聲這種藝術,真的已經不合時宜了。

郭德綱火了之後,相聲其實就進入一個奇怪的邏輯怪圈,啃鐵飯碗的覺得過於市場化不好,過分追求功利會讓藝術變味。

市場派覺得只有賣錢的相聲才是好相聲,沒人買票的藝術只是自娛自樂,自己裁判運動員全部包圓的無聊遊戲而已。

於是大家各玩各的,偶爾還隔空打嘴仗,你覺得我LOW,我覺得你酸,誰也說服不了誰。

直到現實今日,市場派改成了追星割韭菜,把高雅當敵人把三俗當哥們;啃鐵飯碗的變成了刷情懷講格調,把市場當銅臭一樣嫌棄。

這場非遺相聲大會,真正是相聲日落黃昏的最好展示,就像某天團商演現場的追星盛況一樣,看著都夠寒心的。

相聲已經不是相聲了。


鹹魚茶館


這就是體制內相聲和民間相聲的觀眾群體結構,老年人走進免費——比如這次非遺相聲大會——或親民價的體制內相聲茶館,而中青年人則願意花高價賣票走進民間相聲商演劇場、尤其是年輕女孩。

前不久到上海出差、恰逢高峰和欒雲平全國巡演的上海站——保樂劇院,於是花了680元買了一張算是靠前排的票、進去聽德雲社相聲。

我一直以為,傳說中的“德雲女孩”應該專屬於張雲雷、張九齡、秦霄賢等年輕藝人的粉絲觀眾。實則不然,那晚臺下坐的觀眾多數就是年輕人——而且現場最愛“刨活”或搭茬的也是女孩。

“高欒”組合的觀眾群體尚且如此、那麼張雲雷的粉絲年齡結構就可想而知了,揮舞熒光棒、千人大合唱《探清水河》並非僅僅是傳說,張雲雷站在舞臺花了十幾分鍾邊收禮物也就順理成章了。

當然,媽媽級和奶奶級女性觀眾被張雲雷圈粉的也不在少數,頭條裡的許多用戶遊客、都毫不掩飾對張雲雷的熱愛,理由幾乎雷同:喜歡張雲雷的傳統唱段。

作為傳統曲藝的藝人,因其年輕、乾淨又有不俗本土藝術才華而被女孩及大媽所關注、所熱捧,這點很合乎文藝市場規律。

那麼,一群靠財政“圈養”的老一輩相聲演員、外加幾個點綴和陪襯似的年輕演員,拿什麼吸引年輕觀眾呢?“說學逗唱”的“唱”和“學”他們會嗎?

如果不是“只要註冊就贈票”(不送雞蛋改成註冊”了)、如果是以賣票形式舉辦這場“非遺相聲大會”,別說老年觀眾居多、只怕是演員比觀眾還多了吧。


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何有網友把曲協的這場非遺相聲大會說是一場“非常遺憾相聲大會”了,真正的“非遺”是在年輕觀眾身邊、而“非常遺憾”卻留在了曲協。“非遺”對於德雲社是在踐行、對於體制內而言更像是在完成某項任務。

一群連真正傳統戲曲、小曲小調、太平歌詞都不會的、穿著西裝革履、神情頗為木訥和僵硬的領工資演員,卻口口聲聲說是在為了“非遺”——實在非常遺憾。


岑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姜同學舉辦過多場演出,但是,我們卻沒有看到過相關作品視頻,只是能看到相關報道,這樣的表演意義何在?



這裡的名家雲集,其實有待商榷。作為相聲界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姜同學這幾年確實夠努力,到處組團宣傳相聲,為很多相聲演員提供了很好的表演機會。但是,其效果總是難以盡善盡美。



我們說回非遺相聲大會,名家雲集,其觀眾卻是老年人居多,那麼為什麼呢?我們好好說道說道。

作品不好笑,不創新,是年輕人偏少的原因。

其實,在非遺相聲大會中,很多相聲演員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表演機會,已經屬於“玩票”狀態,他們的作品新穎程度不足,與時代結合不多,這就使得很多年輕人對此無感。



而且,缺乏必要的傳播渠道,除了現場去看,沒有網絡渠道可以欣賞。這也讓很多年輕人不能持續性的瞭解他們的水平。



老年人有懷舊元素,他們的年代,這些名家相聲技巧不錯,作品不錯,所以,得到追捧。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姜同學等一批相聲演員正處於黃金時期,《虎口脫險》《樓梯曲》更是耳熟能詳。



當時的觀眾如今大多人近老年,他們現在或許因為懷舊因素的影響,仍然支持非遺相聲大會,支持這批相聲演員。


尬笑天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憶。每個年代都有其懷念的對象,每個年代都有其流行的藝術形式,每個年代都有自己喜歡的表演者。

可能很多鋼絲會說,那些老年人都是體制內發的票,不來扣工資。其實我也是聽郭老師的相聲入睡的,但是我不會像鋼絲一樣“死捧”,因為我怕有一天把郭老師捧死。

姜昆老師能夠在八十年代中期到現在一直活躍在舞臺上,必然有他獨到的魅力。時代在變遷,能夠生存下來就是正確的,毋庸置疑。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藝術追求,或許在他們的那個年代,只有姜昆老師能夠讓他們歡樂。如同郭老師給我們帶來歡樂是一樣的。很多網友覺得現在很多老藝術家根本就擔當不起藝術家的稱號,其實只是你們的孤陋寡聞罷了。老藝術家們都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在藝術上追求著更高的巔峰,從資料上不難看出,每一位成功的老藝術家都有著非比尋常的努力和耕牛般的復出。沒有一位像網友說的那樣,是混過來的。當然其中必有魚目混珠者,不一一列舉,網友心中自然有數。

網絡上但凡提起姜昆老師,都會對比郭老師來說事兒。其實這樣真的就沒必要了,姜昆老師被全國億萬觀眾熟識的時候,郭老師可能剛接觸快板書。相聲界的輩分這種事,嗤之以鼻。主流如是,非主流如是。

一句話,老年人喜歡老年人的,年輕人喜歡年輕人的。老年人聽一段相聲,哪怕只有一個笑點,人家高興了,滿足了對自己年輕時段的回憶。年輕人聽一段相聲,哪怕全程在笑,等相聲結束的時候,你可能只停留了在對謙大爺家庭內部的無限遐想之中。

相聲而已,樂就行了。


喜歡走火


看我過往的評論可知道我不是郭粉,甚至十分牴觸,他太狂,而他的粉絲們又太霸道。但是姜昆搞非遺本人怎麼都覺得不倫不類。姜昆自己也歸類到新相聲,新相聲是本來就不是什麼“非遺”,非遺無疑屬於說“低俗”老式相聲的郭德綱。當然姜比郭更老,可是他說的相聲卻更新。


老崔65347117


送的票,在京老同志!都是贈票!姜昆也算是藝人?學藝不精的!


省港旗兵


【第五評委】娛樂時間:自封為主流相聲的團體在12月8日進行了“首屆非遺相聲大會”,去往現場的觀眾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這樣的場景應該在他們做宣傳的時候都可以想象。必定掛著“主流”這兩個字,在表演形式上會受到很大的約束,而這些約束恰恰就是青年人喜歡的那些梗。


主流相聲也在借鑑非主流的相聲行走之路

首先來看看這次主流相聲團隊打的旗號是“首屆非遺相聲”這幾個字,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這不正是現在德雲社裡面的年輕相聲演員代表張雲雷今年做的重點事宜,而且已經圓滿成功。

作為主流相聲團隊應該自己事先立足,為其他的相聲團隊做表率,而不是在別人都已經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才想起來自己應該這樣做。

主流相聲這次的“非遺相聲大會”老年人能來都已經給足了面子

相聲這門藝術雖然已經傳承了近百年,可是隨著一些老藝術家們的相繼離世,這門藝術也已經走在了窮途末路之上,尤其是現在的網絡日益漸新,年輕朋友都相聲這裡面的包袱要求的越來越高,越來越古怪。

主流媒體因為有些敏感詞語不能出現,甚至有些段子都得壓著演,這樣就會使相聲這門藝術在現在這個社會是大打折扣。而作為非主流就不會受到那些條條框框的約束,這也就成了德雲社崛起的理由。


因為主流相聲的包袱都不夠響,所以也滿足不了年輕朋友,再加上一年到頭能夠拋頭露面也就那寥寥幾次,更不具有號召力,這次的演出之所以老年人多,第一是因為相聲票免費送,這一點就抓住了老年人愛佔小便宜的特點。第二就是如同現在的春晚一樣,守在現場的都是上年齡的,年輕人有那功夫刷幾遍娛樂軟件就都一目瞭然了。

以上是第五評委娛樂觀點,歡迎關注留言轉發。


第五評委


底下坐著的人,不是60歲也是60歲以,非逮相聲傳承大會難道是要這些老人去繼承碼,黃土都埋道脖上面了,多發一點青年人在現場的照片,多發幾張觀眾的相片不好碼,怎麼都是老演員的照片,什麼意思有什麼鬼。


用戶620322209


錢眼裡爬出爬進的年輕人實在太忙了!就連村子裡婚喪嫁娶成了老人推脫不了的責任和又務!

社會即將進入老齡化,最具擔當的,仍然還是即將老齡化的那一茬老人!

社會滋生了放棄社會責任與義務的年輕人,所有的重負不壓在他們身上,舍其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