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頂尖大學畢業後,他們選擇了家裡蹲

名校畢業,不想工作是怎麼回事?

在當代人這種工作幾乎佔據生命所有時間的環境下,那些有著高學歷,職業前途近乎完全有保證的大學畢業生,也有不少頂不住壓力,成了人們口中的“尼特族”。於是一個新的群體誕生了:高學歷尼特族。

尼特族、家裡蹲什麼的,我們已經討論了太多,幾乎每個當代年輕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尼特族的DNA:不想上學、不想上班、不想找工作、不想被人逼著工作、就想宅在家中。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在日本,就有這樣一群從著名高校畢業的大學生,在外人眼中前景光明,但他們選擇放棄工作——有人甚至在沒有畢業時,就不打算工作。他們有人靠父母資助,有人抽空打工,被視為“高等遊民”。

他們之所以不想工作,有人認為理由如下:他們自尊心太強,一心想要找到和自己學歷匹配的大公司職位;害怕失敗,害怕跟自己喜歡的人打招呼、害怕說話太直接傷害到朋友,以至於在找工作時,害怕面試第一次失敗,下次就有了精神創傷。

於是,網友給他們起了各種外號:

自家警衛員、一級家裡蹲、自家有限公司董事長、平成的貴族、追夢人、職務放棄員、二氧化碳創造者、網絡搜索官、冒險者、勇士……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Line的尼特族專屬表情包:老子365日連休

有人還總結了讓他們精神狀態萎靡不振的五大元素:

1. 白天睡覺、晚上興奮

2. 爸媽和自己談人生談未來

3. 同學聚會

4. 朋友的婚禮請帖

5. 被男/女朋友加入黑名單

上班那麼累,還不如當網紅、回家種地……

讓自己開心快樂是“高學歷尼特族”生活的唯一目標,但討厭上班的他們活得比那些上班的人更開心。

東京理工大學22歲學生中島,從大學主動退學後,在2017年10月註冊了推特,就靠著這7萬粉絲,他切切實實地解決了生計問題。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中島本人

他每天三餐都會安排出來,由自己的粉絲來請自己吃飯。如果哪一餐空出來了。他會發這樣一條推文:

“今天還空出來一檔,誰來補上?晚上6點想請我吃飯的人,請私信我!”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所有請他吃飯的粉絲都是出於自願,並通過推特私信跟他取得聯繫。大多數人也都是和他年紀相仿的同齡人,他們最大的需求就是想找一個人能聽自己講話,可以向他傾訴自己心中的煩惱。

除了請客吃飯外,中島還給粉絲列出自己想要的物品清單,粉絲看到後可以按照清單給他寄東西。下面是日本產米大縣新潟縣的粉絲給他寄來的“越光米”(日本最優質大米之一)。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吃穿不用愁,粉絲送給他的大米

還有粉絲請他一起泡溫泉,甚至有粉絲花巨資給他做整容手術,當然他嫌太麻煩最終拒絕了對方。

顯然,在大城市東京居住的年輕人中,對中島這樣的傾聽者的需求巨大。很多跟朋友、家人講不出來的生活煩惱,人們都可以找這位打扮略微邋遢的中島小哥。

他是現實中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但在網絡上是比爸媽還親切的親人,請他吃一頓飯,算是認真聽你訴說苦惱的諮詢費用。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業務已經擴展到抖音的中島

今年才22歲的中島其實早已是走南闖北的老手。19歲考上東京理工大後,大一還沒讀完半年,就中途退學,然後拿著自己

打工賺來的一點錢,去歐洲閒逛了3個月。他稱自己在歐洲一路打車旅行,被毒販子追打過,還差點和當地移民發生糾紛,甚至,他在旅途中還和一位東歐妹子有過一段不到2周時間的短暫婚姻(現已經離婚)。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回國後,通過朋友介紹,中島開始經常和朋友一起吃飯。時間一長,漸漸被介紹認識給朋友的朋友,社交圈逐漸擴大。

他發現即便是和陌生人見面,能專心聽對方講自己的事,也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於是,從2017年到今年這兩年半時間裡,中島靠著剛開始每個月增粉50-60人的速度,在網絡上名聲一步步傳開,到現在為止一共被3000人請客吃飯。當然也有被請到吃到厭煩的時候,即便如此,心情不好的日子裡,他說自己的餐食也會保證每天有兩頓。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也就是本月,他將自己兩年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叫做《放棄那些討厭的事情,也能活下去》,可以說將高學歷尼特族的這種生活方式貫徹到底了。

中村在自己的書裡坦露很多和他一樣的同齡人的“煩惱”:

“深夜,幾乎每個人躺在床上腦中湧現的事情無非這幾樣:‘儘量遠離自己討厭的事情’、‘明早不想擠地鐵了’、‘實在太累不想工作了’、‘現在唯一想被人表揚的是,自己認認真真吃了一碗飯’。”

中村說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是想對那些努力了又努力的人說一句,不用那麼努力,真的完全OK。

在“高學歷尼特族”中,有不少是在我們眼中一條腿即將踏進“富裕階層”的年輕人,一個叫服部的男生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27歲,還在讀日本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的他,自詡為“大9學生”,也是未來“高學歷尼特族”的預備軍。日本的醫學學制和中國不一樣,本科六年,畢業後直接考醫學博士。然而,服部大六後就沒有畢業,連續留級三年。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本來準備今年畢業的,想了想,覺得學醫已經學夠了。”服部的打算是今年畢業後,做點“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

其實所謂“高學歷尼特族”並非是當代日本年輕人的專利。

上個世紀初,日本就有將近3萬年輕人在經過高等教育後,不選擇就業,最後成為日本的社會問題。據1908年時的估算,當時高中和大學畢業後沒有工作的年輕人佔到了當時畢業生的12.38%。

那時的他們,大多數每天沉迷於看書和各種趣味活動,過著閒適的生活。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就將自己稱為“高等遊民”,其含義和今年的高學歷尼特族一樣。在很多他的小說中,比如《心》中的先生,以及後來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國》中的主人公,無一例外都是當代意義上的尼特族。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甚至在當時的日本學者認為:一個文明國家沒有些“高等遊民”,反而是不正常的。

最終,大批的年輕人在此後因為二戰而引起的內需驅動中,開始漸漸工作,以至於最後被動員上了戰場,這一社會問題最終也迎刃而解。

但很長時間過去,當下社會中“拼命工作”彷彿成了一條強迫觀念,即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工作,不應該對此有絲毫的懷疑。

日本最近一檔電視節目中,前大阪府知事橋下徹曾面對十幾位高學歷尼特族這樣說道: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人和不負責的人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完全燃燒了自身的能量。大概意思就是:完全“燃燒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他列舉自己40歲時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步選上大阪府知事,成為日本當時最年輕“省長”的經歷,勸說在場年輕人不要怕付出努力,但來自臺下尼特族的回應是:“當政治家一定是閒得沒事幹了吧。”

回家種地也是一種選擇

如果你覺得名牌大學畢業不想工作,可能是家中有礦要繼承,根本不愁吃穿的話,下面這位姐姐,則直接選擇了回鄉下種地。

京都大學畢業的29歲女生紗織選擇了回老家,她維生的手段是:偶爾打打工,“生活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目標。”

如果硬說有什麼理想或者目標的話,紗織說大學畢業後在大城市工作實在太累,每週工作5天對自己來說工作時間太長。

最理想的話是每週工作1-2天吧”,紗織始終認為,所謂的工作,就讓想工作的人使勁工作就好了。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所謂的工作,就讓想工作的人使勁工作就好了。

而像紗織這樣的高學歷都市尼特族中,有不少人開始“回家種地”。日本經濟新聞曾經對575名20-30歲的日本年輕人做了一項調查。調查中發現,有47.3%的人想離開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回到地方小城市生活。

其中大多數人對回到小城市和鄉村充滿了幻想。他們的理由大多是:

“不用加班、私人時間和生活有保證”

(30歲東京女性)

“想有個自己的院子,可以種菜自給自足”

(26歲大阪男性)

“至少我能有個一戶建,還能有個停車位”

(29歲東京男性)

幾乎有8成的調查對象對鄉下環境充滿嚮往,83.7%的人希望過上不擁擠高峰期的生活,有7成的人認為,自己理想的生活需要被大自然環繞。

石井和三好今年都27歲。他們是東京一所一流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後,兩人決定到日本西部的一個名叫田邊市的小城居住。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石井等四人在深山裡的家

和他們倆做鄰居的也是兩位20多歲的年輕人,四個人的收入就是幫附近的居民做一些日常農活和雜活。在這個深山小鎮裡沒有年輕人,都是上了年紀的大叔大媽,平均年齡都在70歲左右。

每月,石井和幾位從大城市來的朋友們各自只需要賺最少2.5萬日元(不到人民幣2000元),就可以維持好在這裡的生活。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當然,高學歷尼特族們的悠閒生活不能總是在最低水平。四個人抱團後輪流在附近的旅遊景點打工,不過也就每週2天的頻度,費用也只用於彌補種地和幹雜活偶爾的生活費不足問題。剩餘時間就是在野外燒烤,遊玩。

不過,雖然在鄉下,他們也能維持和在東京一樣的生活標準,鄉下買不到的東西,上網兩天就到貨,過得還是很舒適的。

从顶尖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了家里蹲

四人雖然住在一個地方,但因為都喜歡一個人待著,也不會有多餘的社交負擔,平時就在自己的居住空間裡,沒有互相打擾的煩惱。

他們都是在網絡上認識後才來到這裡。石井說自己作為尼特族,其實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來到這裡從來沒有後悔過,過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石井也考慮過如果這樣的生活繼續下去,等自己變老怎麼辦。但答案几乎就在眼前,那些當地的70多歲老爺爺老奶奶在這裡也生活得很好,等自己變老之後人生會自有答案吧。

最全直男迷惑行為大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