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副中心,到底“花落谁家”?

如果要评选未来几年,四川经济发展中最让人瞩目的事件,“经济副中心的桂冠花落谁家”一定是其中之一。自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鼓励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7个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后,谁能坐上四川“第二把交椅”就牵动着万千人的目光。但到底“花落谁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拿什么来衡量你,经济副中心?

经济副中心靠实力说话,但到底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这个“实力”?纵观国内现在提出建设或是已建有经济副中心的省份来看,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的强调经济副中心与主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认为经济副中心距离主中心在150-300公里左右较为适宜。这以国内最早建设经济副中心的湖北省最为有代表性。2001年,湖北社科院的秦尊文教授提出,武汉地处偏东,经济辐射能力有限,需要在鄂西、鄂北设立“二传手”即经济副中心,与主中心武汉“三足而立”,缓解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正式明确襄阳、宜昌为湖北省的经济副中心。襄阳、宜昌分距武汉307、320公里,与武汉正好构成“鄂三角”。

有的侧重于经济实力。这以河南省较为有代表性。河南省在2012年将洛阳市明确为经济副中心。201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支持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2018年,洛阳市经济总量达到4640.78亿元。近年来,洛阳经济总量在河南18个地级市中一直稳居第2位。

有的侧重于区域位置。这以广东、江西、陕西等地较为有代表性。这几个省份的经济副中心经济总量在本省不算太高,如广东省的经济副中心珠海、湛江、汕头,2018年经济总量均在2500亿-3000亿元区间,三地经济总量之和也不如一个东莞。但是广东将这三个城市明确为经济副中心就是取其地势之利。如湛江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可以借国家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际,打好“海南牌”,谋求更好的发展。

虽然各地标准不一,但是撇开这些外在的标准可以看到,建设经济副中心最内核的东西还是要基于自身发展实际。因而,对于四川而言,在吸取各省市区经济副中心建设优良发展经验基础上,还要结合四川的发展现状来设定衡量经济副中心的标准。综合文献研究以及各省市实践来看,它至少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综合实力较强,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高、发展质效好。经济实力代表了经济副中心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体现了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也能够反映出经济副中心与主中心的互动能力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创新动力较强,主要体现在创新驱动水平较高。创新驱动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经济副中心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并服务于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要素引力较好,主要体现在与主中心距离适度。太近容易“同城化”发展,太远容易“离心化”发展,距离适中才能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同时又避免发展要素被主中心过度虹吸。

联通效力较高,主要体现在拥有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拥有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才能实现经济副中心与主中心及周边城市高效往来的目标。

发展潜力较大,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空间较大,公共服务水平较高。较大的城市发展空间以及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意味着要素承载能力较强,可以进一步支撑经济副中心城市发展壮大。

经济副中心,究竟“花落谁家”?

依据这些标准,本部分选取代表性的经济指标,对绵阳、德阳、宜宾、南充、泸州、达州、乐山7个区域中心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

综合实力方面

从经济总量来看,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较为领先。2018年,四地经济总量都超过了2000亿元,领先泸州、达州、乐山300亿元以上。2018年,泸州、达州、乐山经济总量均在1600亿元左右(见表1)。而且,近十年来,四地经济总量在全省排位都稳定在前五位,占成都、全省经济比重在7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排前四位(见表2)。

从经济增速来看,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较为领先。2018年,四地经济增速都超过9.0%,增速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领先泸州、达州、乐山0.3个百分点以上。而且,不管是从7个区域中心城市内排名看,还是从省内排名看,四地增速都较为靠前。

从经济结构来看,绵阳、达州、乐山经济结构均为“三二一”,其余四市均是“二三一”结构。具体来看,第一产业方面,达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9.3%,在七市中占比最高,比最低的乐山高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方面,宜宾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7%,在七市中占比最高,比最低的达州高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方面,绵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6%,在七市中占比最高,比最低的泸州高9.9个百分点(见表3)。

经济副中心,到底“花落谁家”?

从发展水平来看,绵阳、德阳、宜宾、乐山人均GDP总量较高。2018年,四地人均GDP都在4.5万元以上,最高的德阳市达到6.3万元。南充、泸州、达州人均GDP均未超过4万元,最低的达州市为2.96万元。

从发展质效来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绵阳、德阳、宜宾较为领先。2018年,三地城乡居民收入在全省排位中等偏上,且近年来持续拉大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领跑全省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见表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泸州、宜宾、乐山较为领先。2018年,三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6.8%-8.9%左右,其他四地均在6.8%以下,最低的德阳市为5.31%(见表6)。

创新动力方面

从R&D经费投入来看,绵阳、德阳、宜宾较为领先。2018年,绵阳、德阳、宜宾R&D经费投入分别为152.4亿元、57.3亿元、24.4亿元,其他四地均在15亿元以下;2018年,绵阳、德阳、宜宾R&D经费投入强度均在1.2%以上,最高的绵阳达到6.61%,其他四地均不到1%(见表7)。

从专利申请、授权量来看,绵阳、德阳、泸州、南充较为领先。在7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排名较为靠前(见表7)。

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来看,绵阳、德阳、泸州、乐山较为领先。2018年,四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在83家以上,最高的绵阳达到272家。其他三地均在50家左右(见表7)。

经济副中心,到底“花落谁家”?

要素引力方面

从与主中心成都之间的距离来看,绵阳、乐山、南充、宜宾、泸州与主中心距离较为适度。从距离成都主中心的距离来看,由近及远分别是,德阳60公里,绵阳120公里,乐山137公里,南充225公里,宜宾260公里,泸州278公里,达州450公里。其中德阳距离成都偏近,未来同城化发展也许是最优战略选择。而达州距离成都则略远,与成都“离心发展”要强于“向心发展”。

联通效力方面

综合“铁公机”运输能力看,绵阳、南充、宜宾联通效力较强。从高速公路来看,2017年,南充、绵阳、宜宾,分别拥有过境高速公路10、5、5条,分列全省2、4、4位。从铁路来看,2017年,宜宾、绵阳、南充分别拥有过境铁路4、3、2条,其中,宜宾是成贵高铁、渝昆高铁的枢纽点,属于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绵阳和南充是全省北向和东向进出的枢纽点,地位相对重要。从民航运输来看,2018年,绵阳、宜宾、南充民航吞吐量位列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1-3位。

发展潜力方面

从城市发展空间来看,绵阳、宜宾、南充、泸州城市发展空间较大。2018年,四地年末常住人口都超过400万人,城镇化率接近50%,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都在130平方公里以上(见表8)。

从公共服务水平来看,绵阳、南充、宜宾公共服务水平较高。2018年,四地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高等院校数量在7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排名较高(见表9)。

经济副中心,到底“花落谁家”?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并结合国内各省市经济副中心建设数量来看,四川作为人口资源大省、幅员面积广阔、经济区特征差异明显,有必要在环成都经济圈、川东北、川南经济圈各培育一个副中心,最大程度辐射带动各个区域经济板块协同发展,整体提升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成为经济副中心,没那么简单

建设经济副中心是实现构建四川区域发展新格局目标的“关键一子”。对四川优化经济空间、完善经济秩序、激发经济潜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当前,7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积极性都很高,但也要看到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目前,国内有广东、河南、湖北、江西、甘肃、陕西、宁夏7个省份在政府相关规划或是文件中明确提出建有经济副中心,经济副中心城市数量达到14个。

四川的7个经济副中心候选城市与之相较,特别是与襄阳、宜昌、洛阳等发展较好的经济副中心城市比较看,无论是在经济综合实力还是联通效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经济综合实力方面,2018年,襄阳、宜昌、洛阳经济总量都超过了4000亿元,而四川7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最高的绵阳才2303.82亿元。经济总量远不如四川的江西省的经济副中心城市九江、赣州,2018年经济总量都已超过2700亿元。

所以,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时,也要多对标先进查看不足,补足短板,四川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才会更快地呈现。

(2019年《四川省情》第10期。更多权威数据及财经要闻请下载《四川省情》APP客户端,复制下载链接到浏览器打开:安卓系统点击https://dwz.cn/WUP8yybi,IOS系统点击https://dwz.cn/jzcHEl5T)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