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王阿姨,1年前在協和醫院做了通過僅僅打2個小孔的右側膝關節的骨軟化症關節鏡微創手術,今天來醫院複查,拍了個雙膝的髕骨軸位X線片。骨軸位的X線片顯示:沒做手術的腿的髕骨(俗稱“波稜蓋”)向外側傾斜,關節間隙(透亮帶)幾乎消失,髕骨外緣呈現明顯的鷹嘴樣畸形,是因為相應的骨質已經磨損,部分缺失和髕骨外緣的骨刺增生造成。而手術後的右膝關節,則關節間隙可以清楚看到(圖一)。沒做過手術的左腿上下樓的功能明顯不如做了手術的右腿。要知道,1年前術前右側膝關節的髕骨向外側傾斜的程度可是比左側還要嚴重的這回王阿姨,不光是來複查的,還是來做左膝的髕骨手術的。因為她此前已到了很多醫院看了,都建議她做膝關節置換手術,說別的手術、別的方法都不行,救不了這條腿了。王阿姨一來害怕做大手術,有危險性;二來想想在醫院1年來的手術治療的經歷,打2個小孔手術效果也不錯呀!右側膝關節的疼痛明顯的好轉了,現在上下樓功能已經基本恢復,術後效果超過她自己的想象,所以還是決定做這種小手術。為什麼小手術能解決大問題呢?要說清楚這個原因,還得先從這個病說起。
膝關節疼痛有很多種,其中有兩種最常見,分別為平時走路就疼痛、上下樓痛和蹲起困難兩類。前一類型的膝關節疼痛多由於膝關節大關節(脛骨關節)的,如果已經很嚴重,可能只能進行關節置換這種大手術治療。然而,後一類型的膝關節嚴重疼痛多由於髕-股關節,髕骨“歪了”,則可能適合儘早微創手術治療!當然,這需要由專業的醫師進行親自的手法檢查,結合X線片、專業的醫學影像及臨床症狀表現,綜合評價才能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
如果我們在您上下樓、蹲起困難這一類型的時候痛得直叫,而查體顯示髕骨外側明顯疼痛、緊張,加上X線片有如下表現(圖二,下面的3張圖片參考),則基本可以確診髕骨軟化症(也叫作髕骨外側過度擠壓綜合徵)。
如果手術指徵把握合適,手術技巧適當,就可以通過微創關節鏡手術治療,術後只有輕微疼痛、膝關節恢復很快,讓其中大多數人能夠避免將來的關節置換手術。然而,儘管是小手術,也千萬要小心在意,需要每個醫師都經過多年的臨床和手術經驗積累,這需要科學的術前評估和精細合理的術中操作,以及合理的術後康復才能獲得到滿意的臨床效果。
手術的主要步驟圖(圖三)。
1.關節鏡手術探查,確認髕-股關節軟骨損傷情況和髕-股關節外側間隙狹窄情況及髕骨外側軟組織的緊張度情況。
2.一旦確診,可以進行髕骨外側支持帶鬆解手術(髕骨外側軟組織鬆解的手術,就是切開緊張而且有炎症表現的髕骨外側支持帶軟組織)。
3.手術中注意保護外側相對正常的肌肉、肌腱組織。
4.如果需要,則手術去除髕骨外緣増生的骨贅、遊離體、反覆磨損以後形成的限制髕骨正常活動的鷹嘴樣邊緣(用魔鑽將其打磨平坦)。
5.必要時,也應該去掉因為髕骨長期向外側移位而導致的股骨內側滑車增生的大骨贅。
髕骨外側支持帶鬆解術康復很重要,有助於手術後症狀緩解,減少復發。俗話說:三分手術,七分康復。雖說這個比例不甚科學,但其確實體現出術後康復的重要性,因為它是手術效果的重要保障。術後主要康復建議和恢復期如下。
1.一般術後不會有特別明顯的疼痛,一般不會影響睡眠。
2.術後第一天就開始每天練習大腿股四頭肌肌肉力量(可用髕骨治療儀電刺激股四頭肌內側肌方法),防止肌肉萎縮。
3.術後第一天或者第二天就必須扶拐下床走路,一般不會產生明顯疼痛。
4.術後膝關節通常會有一段時間輕度腫脹,練習股四頭肌收縮,無須任何其他處理,時間到了,積液自然會消除,不必緊張。
5.如果順利,患者通常可以在6~12周(1.5~3個月),逐漸恢復一部分下蹲、上下樓梯的功能。但要結合術前損傷的嚴重程度和術後肌肉力量練習的效果安排。
閱讀更多 骨科醫生葉啟彬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