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考古眼前的那層窗戶紙呀(1)

小河公主?——就是見過夏桀的那個西王母好不好!


歷史與考古眼前的那層窗戶紙呀(1)

貝爾格曼錯誤命名的小河公主其實就是見過夏桀的西王母


新疆現代考古,從斯文·赫定走進塔里木盆地南緣丹丹烏里克的1896年算起,到2016年恰好120週年,六十年一甲子,已經過去整整兩個輪迴。羅布泊地區重要的考古活動自斯文·赫定1901年發現樓蘭故城,到如今也百有餘年。此發現雖然與《穆天子傳》中的“西王母之邦”並無直接關係,但是拉開了羅布淖爾地區現代考古發掘的大幕。後來是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在孔雀河下游河谷臺地樓蘭故城周圍一帶大肆盜掘。1939年,貝格曼出版《新疆考古記》,記述了其20世紀30年代參與“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發現小河5號墓地的考古發掘過程,而所謂“樓蘭公主”、“小河公主”或者稱為“羅布女王”的女屍發現更是轟動一時的全球新聞。今天看來,“公主”的稱謂純屬臆斷,完全是男權社會的定勢思維。所謂公主,一般是因為有個“父王”或“父皇”,而考古發掘證明其為女權社會,處在母系社會階段,那個時代人幾乎不知其父為誰,焉得“公主”之稱?我們也不能確定其是否世襲,其母是否尊貴,所以說其身份與血緣之間是否存在關係尚不得而知。“羅布女王”也只說對了一半,部落女首領肯定是客觀的,是不是整個羅布地區的女王,未獲證明。因為當時羅布荒原上,可能存在多個部族。比如小河5號墓地與古墓溝在時代上是重疊的,很可能是並存的同一族群的不同部落。至於鐵板河墓地所屬之部落,是並存的第三個還是前二者的後裔,因為測年數據的矛盾導致目前無法判斷。當時參加“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的中方成員有黃文弼,後來他又發掘了孔雀河下游、羅布泊北岸的土垠墓地,出版有《羅布淖爾考古記》等書籍。然而從以上發現難以獲得系統而準確的測年數據,不好判斷其存在的準確時代。

新中國的考古工作者在近30年內多次在羅布荒原一帶進行考古發掘,獲得重要發現,新疆考古所研究員王炳華2002年出版了《親歷考古:懸念樓蘭精絕》一書,詳述了距今時間最近的三次考古發掘的發現成果與相關研究:

1979年發掘了4000年前的古墓溝文化,中間值為距今3800年,發掘出數十個墓葬幾十多具古屍,其中有著名的“樓蘭美少女”,古墓溝早期為女權社會。晚期七圈木樁圍成的“太陽墓”則顯示已經是男權社會。

1980年(新疆考古所所長穆舜英,筆者注)發掘鐵板河2座墓葬,其中一具即著名的“樓蘭美女”。後來確定其存在時代稍晚於古墓溝而早於小河墓地。

歷史與考古眼前的那層窗戶紙呀(1)

樓蘭美女,與漢代的樓蘭未必有關,卻很可能見過周穆王


2000年重新找到併發掘貝格曼六十多年前發現的小河5號墓地,即“千口棺材”墓地,發現了四座泥殼木棺的成年女性墓,隨葬品豐富,顯然屬於女權社會。最終測年數據是公元前1950——前1400年。其下限年代當中原商代前期。【按,德國科學家對該墓地“小河公主”木乃伊身上奶酪的測年數據為公元前1615年。】

// 2014年2月27日報道,歐洲常被認為是奶酪的發源地。這具木乃伊便是著名的小河公主,由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Folke Bergma)於1934年在新疆羅布泊的小河五號墓地發現。檢測表明,小河公主頸部與胸前的樹枝狀物質為3600多年前的奶酪。

國際在線專稿: 據紐約每日新聞網2月27日報道,歐洲常被認為是奶酪的發源地。然而,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奶酪卻不是發現於歐洲,而是中國。最古老的奶酪在一具新疆出土的木乃伊身上被發現,距今已有3600餘年歷史。這些奶酪位於小河公主頸部與胸部。它們被零散放置,經過數千年後呈現樹枝狀。德國科學家在對這些樹枝狀物質進行檢驗後,驚奇地發現它們竟然是公元前1615年的奶酪。//

【按,按照德國科學家的測年數據前1615年,這個所謂的“小河公主”,很可能就是《淮南子 覽冥訓》中對夏桀(據《夏商周斷代年表》前1600年亡國)表達不滿而“折勝”的那一位有個性的“西姥”(西王母)。】

對於以上三處墓地的年代問題,王炳華在《古墓溝》一書的第167頁有這樣的敘述,“比較稍後鐵板河、更後的小河墓地”。意思就是時代先後順序依次為古墓溝早期、鐵板河、小河5號墓地、古墓溝晚期。顯然,古墓溝和小河5號墓地在時代上有相當的重疊,這是否說明這是曾經相鄰的兩個不同的部族,甚至附近地區還有類似部族的分佈,只是目前還沒有發現沒有認識而已?而鐵板河時代較晚,與前二者是否有先後的傳承關係,光靠誤差極大的測年技術已經難以判斷,希望DNA技術能夠進一步揭示這三處古人類之間的血緣關係。

王炳華《親歷考古:懸念樓蘭精絕》一書第96頁,附有“羅布淖爾大事記”一表:

公元前2000年,孔雀河北岸、庫魯克塔格山南麓、古墓溝、孔雀河下游小河地區、鐵板河一線,見具有印歐人種特徵的居民遺存。

公元前1700年,孔雀河下游“小河”流域,有印歐人種特徵的居民活動。他們以來自我國東南沿海的“海菊蛤”製成珠串。

公元前177年——公元前176年,匈奴右賢王率軍擊敗月氏。樓蘭王國開始受制於匈奴。

以上時間與中原王朝時代對應,就會發現在夏代羅布淖爾地區存在古代印歐人種活動,再下來就是上千年之後西漢初期。即便算上小河墓地下限的商代中期,殷商時期及號稱八百年的整個周代完全空缺,這一千多年該地區沒有之前居民的連續存在,顯然是不可能的。百年以來發掘了這麼大的範圍、這麼多的墓葬,以最晚的“小河”下限公元前1400年計算到前177年,中間1200多年,竟然連一座墓葬、一處遺蹟都沒有?這顯然值得繼續探究。

肖小勇在其著作《西域考古研究——遊牧與定居》98-99頁,對以往的測年方法及結果提出質疑,比如鐵板河M1墓壯年女屍覆蓋的羊皮2塊標本的測年問題,對於相同的樣本,兩家機構的兩份報告提供了相差千年的測年結論:

碳十四測年,距今3580(公元前1630)+-70年,3470(公元前1520年)+-70年;缺乏樹輪校正數據。【按,此“今”是指公元1950年】

碳十四測年距今2720+-125年和距今2640+-125年,樹輪校正公元前968至前(原文無此“前”字,本文添加)661年。

他總結說:“各種信息表明,這兩件標本實為同一件標本,但測定的年代如果按照校正計算,則相差一千餘年,小河5號墓地的碳十四測定年代目前尚未見到正式報告,只有一些介紹性、報道性和研究性文章披露了少量測試數據。”

既然考古學界對發掘的基本資料和基礎數據都存在著不確定性,由此去和文獻記錄相互對照尋找印證似乎有些捕風捉影。然而第二份測年結果中的樹輪曲線校正年份則填補了此前測年結論周代此地無人類活動的空白。其上限為公元前968年,在夏商周斷代工程西周年表則為穆王八年,參考《竹書紀年》所云穆王西征是在其十七年即公元前959年。則該女屍埋葬時間與穆王西征到達羅布泊濱的時間僅僅相差9年,可以說是在同一時期。當然,就目前的考古資料無法判定其人是否就像“小河公主”那樣是部落首領。如果是首領,即為穆王所見之西王母;如果不是首領,就是西王母部落裡的成員。

歷史與考古眼前的那層窗戶紙呀(1)

穆王西征少人知,八駿圖滿大街都是,八駿即穆王西征所駕


古墓溝時代與鐵板河也許接近,然而既然不夠確定,因此懷疑古墓溝真實年份下限是否也和鐵板河接近,即覆蓋了穆王西征的公元前959年。

所以在王炳華編制的“羅布淖爾大事記”中,在公元前1700年之後,公元前177年之前,至少應該補上下面這一條:

公元前968——前661年,古羅布人在孔雀河下游(俗稱鐵板河)瀉入羅布泊的河谷北岸一處風蝕土丘一帶(今若羌縣北境)活動。近年考古發掘了他們留下的兩座古墓,其中一具女屍即後來世人皆知的“樓蘭美女”, 其人即便不是當時的西王母本人,亦為穆王西征所見西王母之邦居民。公元前959年,周穆王曾率六師到達該墓葬附近的部族駐地,並結好該部族女首領“西王母”,停留三個月,又北上準噶爾盆地輾轉東歸。次年,該女首領“西王母”去往鎬京朝覲她的宗主兼情人周穆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