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縣橋峪水庫的“尖子連”鐵姑娘——杏林三溪連孫芳珍

杜明科推薦

在橋峪水庫那七百多個日日夜夜

作者 孫芳珍

1969年10月,十八歲的我從鹹林中學畢業後,響應黨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號召,回到了我的家鄉杏林公社三溪大隊溪灣村。

一回到村,我就積極地投身於火熱的勞動之中,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參加政治學習。無論是夏天收麥子,還是秋天掰玉米,我都一馬當先,幹在前邊。當時農田基本建設如火如荼,我和同齡的年青人早出晚歸,不論是打機井修田地,還是築堤修壩,都踴躍參加,從不叫苦叫累,就好像深身有使不完的勁。我的潑辣能幹,常常受到鄉親們的誇獎。

1969年,縣委發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戰三年,修好橋峪水庫”的號召。縣委要求各公社、大隊、生產隊上下一條心,團結協作,上全勞力。1970年的正月十五日,我也不甘示弱,與隊裡的青年人拉著食蔬,揹著行李奔赴橋峪水庫工地。當我沿著十里瓜坡塬的土地,風塵僕僕來到住地——金惠公社杜家塬村時,眼前的情景讓我一下子傻眼啦!這是一個三面是深溝,一面靠大山的窮山村。

當時水庫是按部隊的營連編制,我們杏林營11個大隊,近千人一下子使這個只有二三十戶人家的小山村熱鬧了起來。我們就睡在用麥草打的地鋪上,恰巧那時橋峪又下了一場大雪,我們又每人只有一床被子,十幾個人擠得緊緊的,還是凍的直打哆嗦,睡不著覺。我們吃的是包穀糝籽稀飯,包穀面槓子饃。所有水利戰士喝的水是僅有擀麵杖粗的一條小溪流水。為了能讓大家喝上乾淨的水,各生產大隊的炊事員每天晚上三點鐘就起來排隊桃水。特別是睡在一家房東木樓上的男同志,一到房東燒水做飯,那個煙啊嗆得大家喘不來氣,又是咳嗽,又是流眼淚。

華縣橋峪水庫的“尖子連”鐵姑娘——杏林三溪連孫芳珍

杏林營全體幹部學習落實元旦社論

安排好了食宿,火熱的水庫建設場面很快就吸引了我。艱苦的生活條件沒有嚇倒我,但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面。那時,我們上的多是白班,從西山坡往壩面拉土。拉重車都是下坡路,坡徒彎急,一不小心,拐彎時就會連人帶車翻入山底。拉空車上坡倒不費勁,架子車就直往下滑。我當時就是下坡時,將車轅扛在肩上慢慢往下溜,或者是在車後面拉著繩子往後拽,唯恐出事。上坡時,我拉著空車一步一步向上爬,就這樣,我們每班能完成十五車任務。

那個時候,工地的伙食較差,個別人餓了拉不動了就想起了“歪門道”。當時工程營專門有一個人記車數,拉一車土蓋一個章子,蓋夠15個章子就算完成了任務。這些人就用蘿蔔刻了個同樣的章子,冒充數。每當我看到這情景,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仍然和我的夥伴堅持,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樣以來,我的衣服肩頭磨破了,肩膀上留下了深深的血印,腰痠腿疼,但我從沒叫過一聲苦。

這樣緊張超負荷的勞動,我一直堅持了四個多月。看到壩面在全縣萬名兒女大幹苦幹,辛勤勞作下,慢慢地升高,我心裡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1970年“三夏”大忙,大部分勞力回村參加夏收,三溪連只剩下十幾個人,我也是其中一個。此時的橋峪水庫似乎冷清了許多,但是人們的勞動熱情更加高漲。為了給秋季大上勞作好準備工作,我們連承包了修築山路的任務。我也和男同志一起在西山坡上掄錘。十二磅的大錘掄的呼呼生風。掌釺掌得穩穩當當。每天下班胳膊痛的抬不起來,手上打起了血泡,鑽心的疼,但我從不吭氣,任勞任怨,直到修路任務完成。

隨後我們又接受了從“結合槽”扛石頭的任務。從壩面到“結合槽”幾十米深,從槽底把石頭、沙子挑到壩面,路窄坡徒,非常難走,但我從沒退縮畏懼,始終幹在前,跑在前。有一次,腳底一滑,膝蓋蹭破了皮,鮮血直流,但我用手絹一裹,又接著幹。疼痛難忍時,抬頭望到清明山上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明換新天”的標語時,又不禁熱血沸騰,幹勁培增,苦和累,早就拋之腦後。艱苦的生活條件,超乎常人的繁重勞動,卻使我感到苦中有樂。我覺得,橋峪精神既磨鍊了我的意志,又增強了我的體質,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使我終身收益。

1972年春節剛過完,橋峪口的下山風狠猛,天氣特別冷,又下了場雨,河水很大,這時水庫大壩要“合龍”。我們三溪連這時在水庫上已是一支拉得出,頂得住,作風硬的小有名氣的連隊。指揮部便把這個艱鉅而光榮的任務交給了我們連。大壩“合龍”,就是扛石頭往大壩缺口處填。只見那河套裡到處都是石頭,連長一聲令下,全連百十號人立馬散開。大家扛起石頭,在石頭窩裡深一腳淺一腳一路行走。大家爭先恐後,但是問題又出現了,由於河水大,石頭一扔進去,又被衝跑了。一看到這,連長和幾個男同志立即挽起褲腿,跳進了水裡,我也不甘示弱,跳進了水裡和他們一起,用手接住大家運來的石頭,我們全連戰士的幹勁倍增,群情振奮,大幹苦幹,提前完成了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受到了指揮部的嘉獎,三溪連被評為“尖子連”,我這個走出校門時間不長的黃毛丫頭,也被評為杏林營的“鐵姑娘”。

寒來暑往,從橋峪水庫開建到水庫勝利建成,在這個革命的大熔爐裡,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模範人物和先進連隊。我也在這個大學校裡也得到了錘練。我曾任三溪連婦女連長,做過工地宣傳員、工程統計員。我也曾任過杏林營團支部書記,把杏林營的青年工作搞得有聲有色,紅紅火火。火線入團已成為當時青年們迫切願望。從1971年始,先後有三十多名青年在水庫火線入團,杏林營團支部被評為“優秀團支部”。當年12月,我也榮幸的出席了華縣第七屆共青團代表大會。此後,我又出席了渭南地區、陝西省的共青團代表大會,這使我感到終生的榮幸和自豪。

橋峪精神培養了我,橋峪精神激勵了我,橋峪精神磨練了我。在我後來的工作學習中,我只要一想到橋峪水庫的那七百多個日日夜夜,就再大的坎也能過,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再大的壓力也能頂住,幹任何工作都幹有所成,取得好的成績,受到人們的好評。

【作者簡介】:孫芳珍,女, 1952年5月生,家住現華州鎮鐵馬行政村崖坡北組。1970年---1972年橋峪水庫杏林營三溪連水利戰士,任工程連婦女連長、宣傳員、工程統計員,杏林營團支部書記。曾參加省、地、縣三級團代會。1973年起擔任大隊團支部書記,黨支部副書記等職。1980年後從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